分享好友 新闻资讯首页 新闻资讯分类 切换频道

四大高铁巨头如何分享中国高铁市场这块大蛋糕?

2023-05-08 09:1214200工业品商城

我国仅有的两家机车制造企业是中国南车集团和中国北车集团。 具体来看,动车组生产企业只有四家,分别是长春客车、中国北车旗下的唐山客车、中国南车旗下的四方机车以及与庞巴迪合资的南车BSP。

兴业证券分析,根据历年动车组招标经验,铁道部将根据各公司产能和交付进度,以及两家公司接到的订单情况,适当平衡中国北车和中国南车的订单。 群体基本平等。 因此,跨国巨头只有与中国南车和中国北车两家本土企业合作,才能共享铁道部下达的频繁订单。

在中国市场,阿尔斯通是最早尝到高铁这块大蛋糕的跨国公司之一。  2004年,我国首次进行时速200公里高速轮轨列车采购招标。 最大的赢家是阿尔斯通,它获得了6.2亿欧元的大订单。 庞巴迪和川崎重工也有所收获。 西门子虽然在技术上有一定优势,但由于样车价格和技术转让费高昂,一直没有结果。

铁道部副总工程师、交通局局长张曙光曾公开表示,动车组招标文件提出“三个必须”:一是要转让国外关键技术,二是价格要优惠, 第三,必须使用中国品牌。

技术转让是最关键的因素。 阿尔斯通对此做出了正确解读,向中国厂商转让了7项高铁关键技术。  “这是一个非常简单的商业决定,”阿尔斯通交通运输中国区总裁陈健告诉记者。 既然政府说技术转让是进入市场的先决条件,外国企业自然要遵守。

在200公里动车组招标中,阿尔斯通与中国北车旗下的中国北车长客(长春轨道客车股份有限公司)共同为中国提供并合作建设了60辆动车组。 根据合同,阿尔斯通提供3台完整样机(在意大利组装)和6台可拆卸样机(分批交付,由中方组装),其余51台采用国产零部件在中国组装。 达到65%。

虽然阿尔斯通与长科达成这样的谈判结果仅用了两个月的时间,但之后的实际操作并不容易。 这是双方的首次接触。 谈判桌上坐着法国、意大利和中国三拨人。 阿尔斯通和长科有着两种不同的企业文化。 此外,还有很多货物需要从欧洲运往中国。 那个时候,陈建一想到后勤,就如同一场噩梦。

2006年12月,阿尔斯通生产的第一套C R H5(五型动车组)从意大利运往中国。  2007年春,中国生产的第一台CRH5出厂。  2009年7月,长客又接到铁道部CRH5A动车组订单,共30列、8列。

西门子在高铁招标遭遇滑铁卢后,迅速调整战略,将总成、车体、转向架、牵引变流器、牵引变压器、牵引电机、牵引控制、列车网络和制造转移到中国。 动力总成系统等9项关键技术,中标60列高速列车对华供货,订单金额6.69亿欧元。

2003年,阿尔斯通陷入困境,甚至向法院申请破产保护。 一年后,中国高铁订单助其起死回生; 过去几年,西门子交通部门未能完成既定任务的情况屡见不鲜。 中国的高铁建设热潮给了它光明的未来。

与竞争对手相比,阿尔斯通毫无保留地转让了核心技术,而西门子在这方面更为保守。 不过,就中国高铁市场而言,西门子近两年的发展最为强劲。 事实上,京津高铁所有350公里/小时动车组都是中国北车与西门子联合开发的CRH3型。

高铁订单量普遍较高,但持续性不够好,容易造成整体业务的较大波动。 高铁市场的市场份额,不仅与自身的技术和投资有关,还关系到政治、外交关系,以及各种利益的平衡。

陈健表示,虽然高铁仍占据公司在华业务的绝大部分,但从两年前开始,阿尔斯通就开始加速将业务链条向地铁延伸,并希望到今年年底 年,地铁业务将占中国市场销售额的50%。

城市轨道交通建设将保持5年以上的高速增长。 据统计,到2015年,北京、上海、广州等22个城市将新建轨道交通线路79条,总里程2260公里,总投资8820亿元; 到2020年,国内轨道交通已建成和在建线路将达到158条,总里程将超过4189公里,比2009年增长3倍。

在已招标的轨道交通项目中,中国南车(5.44、0.04、0.74%)的市场份额有望达到53%左右。  2009年城市轨道交通收入突破30亿元;  2011年将接近100亿元;  2012年,轨道交通业务增速或将超过动车组。

打赏 0
数字驱动未来:企业如何借助创新技术实现卓越成长和可持续竞争力
在当今这个瞬息万变的商业环境中,企业若想立于不败之地,必须积极拥抱数字化转型。通过不断创新和应用前沿技术,企业不仅能提升运营效率,还能开拓新市场、增强客户粘性,最终实现长远的可持续发展。今天,我们将探讨企业如何借助数字化浪潮中的创新力量,塑造未来竞争优势,开启崭新增长之门。一、数字化转型的必要性与战

0评论2025-05-132

智领未来:企业如何驾驭数字革新,成就卓越运营与增长奇迹
身处一个加速变革的时代,数字化转型已不再是可选项,而是关乎生存与发展的必然之路。企业若想在激烈的竞争中脱颖而出、实现可持续增长,就必须积极拥抱数字革新,将先进技术融入核心业务流程,构建智能高效的卓越运营模式。洞察核心:数字革新的战略意义数字革新不是简单的技术堆砌,而是一场深刻的战略变革。它要求企业重

0评论2025-05-132

解锁未来:如何在技能提升中掌握先机,拥抱无限可能
在这个瞬息万变的时代,我们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经历着技术的革新和社会的转型。曾经赖以生存的技能,可能在短时间内变得过时。面对这样的挑战,我们如何才能保持竞争力,甚至在变革的浪潮中脱颖而出?答案在于——持续学习,并有意识地提升个人技能。认知升级:明确你的价值定位首先,我们需要进行深刻的自我认知。这不仅仅

0评论2025-05-132

智联未来:当AI遇见工业制造的奇点
在科技的浩瀚星空中,人工智能(AI)与工业制造这两颗璀璨的星辰,正以一种前所未有的方式交汇,释放出令人惊叹的能量。 这并非单纯的技术叠加,而是一场深刻的变革,预示着一个智能制造新时代的到来。长久以来,工业制造被视为高度依赖人力、重复性劳动和传统经验的领域。 然而,AI的出现,如同注入了一剂强心针,彻底改变

0评论2025-05-132

跃迁智造:5G与工业互联网点亮产业未来
想象一下:在未来的工厂里,生产线如同交响乐团般和谐运转,设备之间无缝协作,数据在云端自由流淌。 这并非科幻,而是“5G+工业互联网”正在加速实现的现实。 这场技术变革,正以惊人的速度重塑着传统制造业,为各行各业带来前所未有的机遇。在全球产业升级的浪潮中,如何抓住机遇,实现跨越式发展? “5G+工业互联网”无

0评论2025-05-132

未来工厂:5G与工业互联如何重塑制造业
在上海交大智邦科技的创新中心,一幕未来工厂的场景正在徐徐展开。 高大的数控机床发出有节奏的轰鸣,而连接着它的电脑屏幕上,实时跳动着机器振动数据的曲线。 这不仅仅是简单的运转监控,而是“5G+工业互联网”技术在智能制造领域的一次生动实践,它正在以全新的方式保障机床的稳定性和精度。数据驱动的精益生产这套精密

0评论2025-05-131

智联万仓 解码5G赋能下物流业的数智跃迁
在经济全球化的浪潮下,物流业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是连接生产与消费的动脉。然而,长期以来,劳动密集型特征显著,效率提升面临瓶颈,高昂的运营成本更是制约着行业发展的关键因素。随着第五代移动通信技术(5G)的日益成熟,以及人工智能、物联网(IoT)、自动驾驶等前沿技术的蓬勃发展,“智能+”正深刻地改变着物流行

0评论2025-05-1219

人工智能机器视觉引领制造业智能质检与产业数字化转型的未来
在现代工业的浩瀚图景中,品质是企业生存和赢得客户信任的基石。然而,传统的人工质检方式效率低、易出错,且难以满足日益增长的生产需求和质量标准。人工智能(AI)质检,以其精准高效、稳定可靠的特性,正成为制造业升级转型的关键驱动力,为企业构筑坚不可摧的品质壁垒。传统质检的挑战与瓶颈在工业生产中,高质量的产品

0评论2025-05-124

数字孪生:引领制造业迈向智慧制造的核心驱动力
在全球制造业不断追求高效、智能、绿色发展的新时代中,数字孪生技术以其独特的能力,成为推动产业升级和转型的重要引擎。它以虚拟仿真融合实体设备和生产流程,为企业提供了全新的管理工具和创新平台,助力企业实现高质量发展和持续竞争优势。未来,数字孪生必将在智慧制造和数字经济的浪潮中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什么是

0评论2025-05-123

数字孪生:引领制造业迈向智能化的核心技术
在目前全球制造业奋力向数字化、智能化转型的浪潮中,数字孪生作为一种创新技术,正逐渐成为工业升级的重要引擎。它通过虚拟空间中构建实体设备和流程的数字映像,实现虚实互通、实时监控和优化管理,为企业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变革动力。未来,数字孪生预计将在提升生产效率、保障产品质量、降低运营成本等方面发挥关键作用,

0评论2025-05-1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