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龙源电力集团有限公司是中国大型风电场开发商之一,2008年新增装机容量占全国新增装机容量的22%。公司总工程师杨孝生在第三届中国(上海)国际风能展览会主题研讨会上指出,近年来,中国风电装机容量快速增长,发展速度大大超出预期。然而,在快速发展的过程中,一些问题逐渐显现,已经影响到风电场的正常运行,亟待解决。
国内风扇的可用性需要提高。
早在2007年,国内一大批企业凭借敏锐的市场嗅觉迅速加入风电设备领域。2008年,国产和合资生产的风机占新增市场份额的76%,累计市场份额为61.8%。这两个数字远远超过外资企业的24.4%和38.2%。对此,杨孝生认为,“我国风电机组的发展滞后于风电发展速度,市场需求与供给形成巨大反差,导致机械制造业向风电设备行业倾斜,大量生产资源流入风电机组制造,导致遍地开花,一哄而上。”
“在2007年到2008年的两年时间里,我们不止一次遇到国内企业交货不及时、设备不到位、机组调试时间长、调试机组运行考核不合格等问题,导致项目不能按时投产。即使是国内投产的机组,也出现过很多重大质量技术故障,比如轮毂主轴问题、轴承问题、齿轮箱故障、电机故障等。杨孝生说,“粗略估计,国产机组的可用率比国际先进品牌低7%左右。”万一个别厂家机组运行不稳定,维护不及时,可用率将远远低于这个值,用户将不得不承担巨大损失。”
值得注意的是,由于风电在我国大规模发展的时间不长,目前机组运行时间还不到机械设备质量故障的高发期,再过几年,潜在的质量隐患就可能完全暴露出来,因此迫切需要提高产品质量。
对此,杨孝生建议风电设备制造商做好以下工作:一是加强R&D能力,尽快掌握国外风机设计的核心技术;二是加强生产过程管理,提高产品质量;第三,加强售后服务,积累制造经验,在国内产品质量有待进一步提高的市场环境下,及时完善售后服务。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弥补设备制造初期可能存在的不足,保证风机的有效运行;第四,不断改进和完善新的技术要求,如目前招标要求的低电压穿越和无功功率可调可控技术。
除了风电设备的质量隐患,电网中的诸多错配也成为风电发展的重要制约和瓶颈。受电力负荷和电网容量的限制,我国存在风电项目即使能顺利上马,也不一定能顺利上网的现象。
据了解,我国风能资源大多分布在偏远地区和海上,远离大城市和负荷中心的密集区,如新疆、宁夏、内蒙古、河北和东北地区的电网终端。而国内几大电网公司的电网设计基本以火电输送为主,大多没有充分考虑风电并网的情况。利用现有电网接纳风电还有很多技术问题需要解决,比如风电的不稳定性,风电场很难及时并网。
杨孝生对此深有体会。“从之前的风电场运行来看,电网公司还没有做好接纳、输送和分配新的电力结构的准备,无论是电网结构还是建设规划都不能满足当前风电快速、大规模发展的要求。”
对此,中国可再生能源学会风能专业委员会副理事长石鹏飞认为,中国电网企业作为垄断国企,承担着巨大的社会责任。目前由于风力发电的不稳定性,大量并网会增加电网的运行管理成本和故障风险。因此,迫切需要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使电网企业变被动为主动,接受风电并网的状态。否则,随着风电装机规模的进一步扩大,风电并网的阻力会越来越大。
据悉,为促进可再生能源发电的顺利发展,我国目前正在实施可再生能源发电配额制,强制性规定到2010年和2020年,总装机容量500万千瓦以上的投资者拥有的非水电可再生能源发电装机容量分别达到其总装机容量的3%和8%以上。
工业的“新脉搏”:当机器人遇上智能,中国制造的“黑科技”力量
在追求尖端科技的浪潮中,智能机器人早已不再是科幻电影的专利,它们正以惊人的速度渗透进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而早在家居场景的概念普及之前,它们早已隐匿于庞大而精密的制造车间,成为驱动现代工业高效运转的核心力量。近年来,随着数字化、智能化浪潮席卷全球制造业,以及人力资源成本的逐年攀升,那些对精度要求苛刻、
0评论2025-09-264
工业的“神经末梢”:探秘赋能智能未来的传感器技术
当我们谈论如火如荼的工业 4.0 时代,那些驱动着生产线高效运转、让企业迈向智能化的“幕后英雄”是谁?答案是:工业传感器技术。它们如同工业巨轮上敏锐而不知疲倦的“神经末梢”,不断感知、测量、反馈着生产的每一个细微变化,成为现代工业自动化与智能化的基石。此刻,让我们一同深入工业传感器的世界,解码它们如何引
0评论2025-09-265
工业巨轮的“智慧之眼”:现场仪表,洞悉生产的每一个节拍
早期的工业生产,依靠的是经验和最直观的感官。然而,随着生产的复杂度提升,对数据精度的需求也日益增长。于是,传感器应运而生,它们是物理感受世界的触角,能够将温度、压力、流量、液位等千变万化的物理量,转化为可被解读的信号。随后,变送器如同尽职的信使,将这些原始信号转换为统一、标准的电信号,就像将不同语言
0评论2025-09-265
工业气体融资“新动向”与专利“硬实力”:解锁国产替代广阔前景
工业气体作为典型的“高精尖”产业,其健康有序的发展对半导体、生物医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具有直接而重要的支撑作用。在高科技产业发展中扮演着关键角色的风险资本,也正逐渐将目光投向实体投资领域,为工业气体产业注入新的发展活力。风险资本的“精准滴灌”:看重协同价值与长期回报工业气体产业的融资事件呈现出一些鲜明
0评论2025-09-245
工业气体需求结构革新:从传统巨头到新兴“明星”的全面进化
工业气体作为现代产业的“血液”,其需求结构的优化与变迁,深刻映照出国民经济发展重心和技术革新方向的演变。从传统的金属冶炼、化工能源领域,到当前炙手可热的锂电、半导体等新兴产业,工业气体的应用场景日益多元化,为不同产业的长足发展提供了关键支撑。电子特气:驱动高端制造的“尖刀利器”,国产化进程提速在日新
0评论2025-09-2419
工业的“血液”:千亿级市场浪潮中的中国工业气体产业
工业气体,被誉为“工业的血液”,在现代工业体系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它们渗透于国民经济的各个角落,为各类生产活动提供关键支持。根据应用领域和纯度要求,工业气体主要被划分为大宗气体和特种气体**两大类。工业气体的“家族光谱”:从“血液”到“特种兵”1. 大宗气体:工业的基石大宗气体指的是纯度要求在5N(99.
0评论2025-09-246
金融活水涌动,赋能制造业转型升级:多地联动,绘就高质量发展新篇章
当前,中国制造业正迎来一轮金融政策的强劲“红利期”。从国家层面的战略指引,到地方政府的细化落地,再到金融机构的创新实践,一项项政策措施正以前所未有的力度,聚焦服务制造业的转型升级,特别是其绿色低碳发展和提升金融产品供给的适配度,为建设制造强国注入不竭动力。政策“组合拳”重塑金融服务格局:精准滴灌,支
0评论2025-09-246
金融活水润泽实体:制造业贷款大幅跃升,绘就高质量发展新图景
当前,一场由金融政策强力发起的“红利潮”正席卷中国制造业,为实体经济的蓬勃发展注入了澎湃动力。记者从多地监管部门及多家金融机构深入了解到,今年以来,制造业贷款余额增速持续攀升,特别是中长期贷款呈现出令人瞩目的增长态势。这背后,是国家层面持续优化资金供给结构,将更多金融资源导向科技创新、先进制造、绿色
0评论2025-09-2410
深圳“工业第一城”的增长引擎:龙岗区以先进制造业筑牢“深”基
深圳,这座以科技创新闻名世界的城市,如今凭借其雄厚的工业实力,首次荣登“中国工业第一城”的宝座。2022年,深圳在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和全部工业增加值上双双夺冠,“工业”二字当之无愧地成为深圳GDP增长的主要功臣。而在这场辉煌的工业发展浪潮中,龙岗区正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成为深圳“工业第一城”背后不可忽视
0评论2025-09-245
国际标准引领,中国智能制造迈向“智胜未来”
近日,在风景秀丽的南京,国际电工委员会(IEC)智能制造系统委员会中国专家委员会(以下简称中国专家委)2023年度会议成功召开。本次会议以“国际标准化引领智能制造新发展”为鲜明主题,汇聚了来自智能制造前沿领域的国内外专家学者及行业代表共计120余人,共商智能制造国际标准化的发展大计。会议由机械工业仪器仪表综合
0评论2025-09-2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