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好友 新闻资讯首页 新闻资讯分类 切换频道

劳易测电子:扎根中国,推行“智能化传感器业务4.0”方略

2019-01-03 10:352420译轩工业品商城

  2018年10月18日,劳易测电子中国总部(劳易测电子贸易(深圳)有限公司)乔迁仪式在新办公地点深圳市南山区深云西二路天健创智中心举行,劳易测电子集团CEO Ulrich Balbach先生专程到访庆贺。借此机会,gongkong® CEO潘英章拜会Ulrich Balbach,了解劳易测电子发展方略。

 “劳易测电子于1963年在德国成立,至今由3个劳易测家族拥有。”Ulrich Balbach介绍道,作为光学传感器技术和工业4.0/IIoT解决方案的全球领先创新者之一,劳易测电子致力于开发、生产和销售“德国制造”的全球高效的传感器产品及解决方案。

  发展至今,劳易测电子在全球拥有5个生产基地、18家自有子公司,以及42个销售合作伙伴;拥有丰富的产品线,主要包括光电/感应开关、测量传感器、安全防护传感器、自动识别系统、数据传输/控制模块、图像识别处理系统等工业自动化产品,产品组合超过40,000个型号,应用领域涉及内部物流、包装、机床、汽车和实验室自动化等行业。

  Ulrich Balbach表示,员工对劳易测电子来说非常重要并且是公司宝贵的资源,因为他们赋予企业以个性,并对外展露出企业的真实面貌。“The sensor people”亦成为劳易测电子企业文化的核心,与客户的交流以平等、和谐为基础,贴近客户,想客户所想,为其提供建设性的服务。所以劳易测电子在新员工的入职流程方面投入了大量的时间和金钱,每名新员工都要参加充实的入职培训课程,此外日常工作中也将得到针对性的专业培训和个人鼓励。

全球智能化浪潮,传感器须先行一步

  作为所有自动化及工业4.0/IIoT的基础,传感器在全球智能化浪潮中必须先行一步。“劳易测电子认为,工业4.0或IIoT是过去几年中工业自动化重要的趋势之一。这种全球趋势可能会产生围绕传感器数据的生成、处理和分析的新业务模型。”Ulrich Balbach指出。

 对于传感器的“Smart”(智能),劳易测电子认为重点体现在几个方面:Smart is to think easy(智能即简单易用),Smart is to share experience(智能即分享经验),Smart is to be close(智能即贴近用户),Smart is to create the future(智能即创造未来)。

  基于满足客户日趋变化需求的不断创新,过去几年,劳易测电子的业绩增长率一直保持在两位数。“尤其是2010年到2018年底,我们的营业额实现翻番。”Ulrich Balbach说,“我们正在努力保持这一趋势,并不断扩大劳易测电子在全球范围内的活动。”

  即便外部环境复杂多变,劳易测电子仍能保持如此强劲的增长,Ulrich Balbach将其归功于技术创新与产品更迭,贴近客户并提高客户满意度,专注包括内部物流、包装、机床、汽车和实验室自动化在内的特定行业,提供传感器专家的卓越技术和服务。此外,作为一家全球化集团,劳易测电子非常重视其在亚洲、欧洲和美洲三个地区的稳定发展。“我们的原则是全球化思考,本地化行动。”

扎根中国,推行“Smart Sensor Business 4.0”

与工业4.0齐头发展,劳易测电子推出了自己的“Smart Sensor Business 4.0”(“智能化传感器业务4.0”)战略。Ulrich Balbach表示,劳易测电子的“Smart Sensor Business 4.0”代表了创新的产品开发,量身定制的解决方案和广泛的服务。

 “我们看到了行业4.0环境中的绝佳机会,并通过与微软和OPC基金会等国际领先公司的合作,成为智能传感器领域的先行者。”Ulrich Balbach举例说。一些传感器,如条形码阅读器或光学数据收发器,正在将数据直接发送到云,可用于进一步分析或服务。IO-link或以太网等接口也旨在促进传感器的通信和联网,并使信息在全球范围内可用。

  “无论是过去还是现在,中国市场都将继续成为劳易测电子全球增长的重要动力。中国和其他亚洲国家的传感器市场发展十分乐观,我们持续看到巨大的增长潜力和市场机会。”Ulrich Balbach说。

  据了解,劳易测电子于2003年在上海设立了代表处进驻中国市场;2006年在深圳设立中国总部(劳易测电子贸易(深圳)有限公司)、北京和上海分公司;陆续成立了广州、东莞、佛山、昆明、成都、长沙、武汉、杭州、苏州、无锡、南京、青岛、天津、沈阳等地的办事处,销售和服务网络遍布全中国。

  此次劳易测电子中国总部乔迁至新址,新办公区面积为原来的两倍,除了办公区和休闲区,还包含实验室、测试中心、培训中心等。

  耕耘中国十余载,劳易测电子中国迎来了发展新阶段。劳易测电子将始终坚持以客户为导向的服务核心,以崭新的姿态和更高的标准面向未来,开拓创新、孜孜以求,为中国工业自动化的发展,中国制造2025,智慧工厂以及工业4.0在中国的落地贡献绵薄之力。

本文地址:http://www.yakugen.com.cn/news/show-144.html


打赏 0
工业软件:赋能智造,驱动转型——“十四五”蓝图解读
在蓬勃发展的科技浪潮中,工业软件正以其独特的价值,成为推动制造业转型升级的关键力量。“十四五”规划和相应的软件发展蓝图,为工业软件擘画了清晰的发展方向和目标。本文将深入解读,探讨工业软件在未来发展中的关键角色和战略部署。1. 战略定位:产业基础,实体经济的强大支撑在宏伟蓝图中,工业软件被赋予了重要的战

0评论2025-08-0842

工业软件:新时代的智造引擎与挑战
“十四五”时期,随着数字化转型浪潮的推进,各行各业都在积极探索创新之路。在其中,工业软件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成为了推动制造业升级、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关键驱动力。依托于互联网、信息化的先发优势,结合蓬勃发展的工业互联网平台,我们的发展将更侧重于在制造业特定场景中的研发与应用。通过不断积累、迭代和更新

0评论2025-08-0811

深圳:打造全球物流新枢纽,赋能高质量发展
在经济发展的浪潮中,物流作为支撑国民经济的重要动脉,其效能直接关系到城市乃至整个区域的竞争力。深圳,凭借其卓越的地理位置、雄厚的产业基础和前瞻性的战略规划,正致力于打造具有全球重要影响力的物流中心,为城市高质量发展注入新的动力。蓝图绘就:建设全球物流中心在近日召开的深圳全市高质量发展大会上,市交通运

0评论2025-08-0829

物联网浪潮:中国移动物联网的蓬勃发展与未来展望
在数字化时代的大潮中,物联网(IoT)已成为推动社会进步的重要力量。近年来,中国移动物联网(Mobile IoT)发展迅速,其连接规模、应用场景和产业生态都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本文将深入探讨中国移动物联网的最新发展动态,并展望其未来的发展前景。连接规模的跃升:领跑全球的物联网巨头根据最新的数据显示,截至2022年底,

0评论2025-08-084

迈向可持续未来:工业领域的绿色转型之路
在当今世界,可持续发展已成为不可逆转的潮流。为了建设一个更美好的未来,我们正在积极探索如何在经济发展的同时,保护我们的地球。工业领域,作为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也正在经历着一场深刻的绿色转型。拥抱绿色:转型之路的坚定步伐一直以来,工业都扮演着推动经济增长的重要角色。然而,传统的工业发展模式往往伴随着高

0评论2025-08-083

中国制造新篇章:创新驱动下的产业活力
近年的发展轨迹,如同一个快速运转的齿轮组,推动着经济的进步和社会的发展。其中,工业和信息技术领域,犹如驱动这个齿轮组的核心引擎,展现出蓬勃的活力和显著的成就。通过持续的创新和战略部署,我们观察到工业体系展现出强大的韧性,而信息通信技术则以前所未有的速度融入到生活的方方面面。工业引擎的稳健与活力工业,

0评论2025-08-082

智造革新 工业显示与智慧工厂的战略融合
随着显示技术的不断进步,工业显示面板市场正迎来全新发展机遇。根据权威研究机构Omdia最新发布的《工业用途和公用显示面板与OEM资讯服务》报告,工业显示面板已成为显示屏应用领域中增长最快的细分市场之一。尤其是在中国面板厂商的强力推动下,工业用途和公用显示面板市场份额持续扩大,展现出强劲的发展势头。工业显示面

0评论2025-08-0743

解锁未来工厂:迈向高效、智能的制造新纪元
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制造业正经历着一场前所未有的变革。 随着“十四五”规划深入推进,一个以新基建为核心,着力于制造业转型升级的宏伟蓝图正在展开。 在这个激动人心的时代,人们对5G、工业互联网、人工智能(AI)、工业大数据、工业软件等领域的技术或产品的重视程度与日俱增,预示着未来制造业的发展方向将是高效节能

0评论2025-08-0750

数字孪生技术的应用与未来趋势提升制造业智能化水平
在我们所处的每一个环境中,空间、时间与物质这三大要素共同构成了其基本框架。物质则是该环境中各种具体的物理“元素”,无论是机器设备、材料、工具,还是人力资源,都是这一环境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仿真技术正是在数字空间中,通过对这些现实世界中元素的精准复制,建立起与物理环境完全对等的虚拟模型,从而展现出环境

0评论2025-08-0722

绿色低碳引领智能计算赋能行业数字化转型与可持续发展
随着全球对绿色低碳和可持续发展的关注持续升温,科技领域正迎来一场深刻的革命。前沿技术不断突破,以创新驱动环境友好型解决方案,推动产业智能化转型,构建更加绿色高效的未来生态。本文将聚焦当前科技发展的热点,探讨如何通过先进计算、人工智能、新兴数字基础设施和创新应用,推动可持续发展目标的实现。首先,绿色低

0评论2025-08-0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