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好友 新闻资讯首页 新闻资讯分类 切换频道

半导体增值税将调至13% 芯片中国梦难圆

2019-03-27 09:2121200工业品商城

增值税有望下调至13% 

  “半导体工业呼吁中国遵守承诺,废止对所有半导体施加的歧视性增值税。”这是美国半导体协会(SIA)一个月前就芯片增值税发表的声明中的主要想法。一个月后,国内半导体增值税制变化胎动。 

        国家税务总局、海关总署、信产部、商业部目前已成立了联合课题组,对中国芯片增值税值政策进行研究,记者随后从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高级顾问杨学明处证实了这一说法。杨学明告诉记者:这一次课题组成立的目的来看是为了应对美国半导体协会不断提出的声明,联合课题组的成立将仔细研究目前现行的18号文件和51号文件。在研究结束后,如确认其中有不适合于WTO的进行修改。作为最后报告的起草组长,杨学明表示:目前对于18号文件的研究尚在进行之中,但目前的倾向是将消费类增值税率由目前的17%降至13%。 

  由于集成电路是国民经济、信息产业发展的关键产业之一,早在1986年国务院第122次常务会议决定对集成电路等四种电子产品实行四项优惠政策,从销售额中提取不超过10%的资金用于技术与产品的开发;重大技术改造项目,经批准进口设备、仪器和备品备件,免征进口关税;企业免征产品增值税和减半征收所得税。同时国家财政每年拨款作为电子发展基金,用于支持集成电路等电子产品的开发和生产发展。早期四项优惠政策的推行和电子发展基金的建立,切实地推动了国内集成电路产业的发展。 


  1994年,国家进行税制改革,中国实行新税制时,取消了四项优惠政策。导致的结果是尽管当时适量增拨了电子发展基金,但国内的芯片企业的发展一直处于低迷的状态。 

  为了进一步鼓励芯片企业的发展,1999年,在专家提议下,国家经贸委政策司与信息产业部组成联合小组起草了给予芯片企业优惠政策的条款,即后来在2000年6月24日国务院发布的《鼓励软件产业和集成电路产业发展的若干政策》的18号文件。在与税务部门协商后,税务部门通过了对芯片企业税负达到6%的增值税实行即征即退。 

  在2001年,时任国务院副总理的李岚清在一次工作会议中,对18号文件进行了补充,形成了后来的国务院发布的51号文件。51号文件对部分芯片企业实行税负达到3%的增值税实行即征即退的,并对集成电路的政策作了补充。当时鼓励产业发展的措施有:税收减免、投资优惠、进出口政策、支持研究开发、加强人才培养、鼓励设备本地化以及知识产权保护等方面对集成电路实施了优惠政策。 

  出口与进口之间的博弈 

  正是由于国家优惠政策的支持,国内的集成电路开始出现了良好的的发展态势,并逐步形成在以北京为中心的环渤海地带、上海为中心的长三角地带、深圳为中心的珠三角地带形成了集成电路的产业基地。 

  但一方面由于国家的政策扶持,使集成电路的产业规模得以形成,而另一方面 国内一直实行以出口为导向的税收政策也抑制了国内集成电路厂商的发展:集成电路产品一旦内销将征收高达17%的增值税,而出口产品将被退还已征收的增值税。 

  正是国内出口导向的税收政策造成了集成电路企业产品内销的成本高于进口。 而这就造成了从成本计算,集成电路企业直接从国外进口比从国内芯片设计公司获得订单更便宜。 

  这样的的结果是,优惠政策吸引海外投资者,对国内的集成电路发展起到了一定的作用。而无论是北京、上海、深圳各地的集成电路企业面对这庞大的国内市场,处于利润考虑却只能接下国外的订出口,而这部分出口中又有一部分被重新进口到国内。 

  鼓励集成电路投资的芯片税制政策吸引的外资渴望得到更多的国内订单,而鼓励出口退税政策的政策又使这些厂商出于利润的考虑不得不拒绝国内订单,转向国外订单出口。这在国内集成电路厂商身上形成了两难选择。而这种选择上的两难,造成了国内集成电路产业的产业链断裂。 

  如果说51号文件让国内集成电路厂商面临两难选择,那么增值税下调至13%对这些厂商又有什么影响了?记者在就此采访了华虹NEC,其负责宣传的负责人告诉记者:如果税制发生变化,作为企业希望有助改变目前国内芯片矛盾的市场,使企业能够更多的满足国内市场的需求。而目前国内的芯片企业一般只有国外订单。 

  而根据WTO文本要求,2002年1月1日起,集成电路成品的进口关税降为零,但由于制造集成电路的材料进口时尚需征收关税,税率平均为10%。这就使许多企业在新政策实施后成本上涨。而这部分上涨的程度大约在3%-5%。 

  这又使得更多的集成电路厂商对18号文件中的优惠政策得以保留,记者在就此事询问威盛公司的市场总监郑永健时,他表示:相信国家的相关政策不会发生太多变化,在适合WTO的同时,还是要支持国内现有相对弱小半导体产业。其不希望现有政策改变的愿望溢于言表。 

  中国芯片业艰难现状 

  根据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的数字,多年来,中国在占世界人口五分之一的情况下,集成电路企业销售额仅为世界集成电路市场销售额的1%左右,集成电路销售额占电子工业销售额的比重在美国为13%左右,在日本为15%左右,在韩国30%左右,而中国只有2%左右,集成电路销售额与集成电路需求额之比在美国使80%左右,日本为125%左右,韩国为140%左右,中国只有12%左右。 

  而在杨学明为记者提供的数字中,1994年以来,中国集成电路出口总额一直大于企业产品销售总额,集成电路进口总额也一直大于国内需求总额。2000年以来,在大陆新建、在建和筹划的集成电路芯片生产线有十多处,已经投入的建设资金大约是30亿美元,而根据预计还有30多亿美元近期将陆续投入,60亿美元的数额是我国集成电路产业此前30年累计投资额的两倍。而这60亿美元建设资金的投入还意味着对集成电路专用设备的需求将超过40亿美元,然而从2001年看,国内半导体设备企业的全部销售额只有人民币2亿元。 

  在近年来国内集成电路出现了的投资高峰中,上海中芯国际、上海宏力、上海贝岭、北京中芯环球、深圳深超、深圳先科纳米、四川乐山等芯片生产线项目在北京、上海、江苏、浙江、广东、四川等地开工建设,“十五”期间投资额近100亿美元,长期以来制约我国集成电路产业发展的资金瓶颈有所缓解。这些生产线的建成投产,将使我国芯片月投片能力达到60万片~70万片,其中8英寸硅片的比例将从目前的25%提高到55%。 

  尽管目前全国各地建设芯片基地的热情高涨,同时为吸引外资,各地都为芯片企业制定相关的优惠政策。但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投资者告诉记者:即便是中芯国际这样在国内比较大的芯片厂商,目前的情况也只能用惨淡经营来形容。不解决目前在政策上的弊端,国内芯片行业发展将始终不能够形成完整的产业链。


打赏 0
人工智能的迷雾:解读ChatGPT与新时代的挑战
时代的车轮滚滚向前,科技的浪潮席卷全球。在人工智能(AI)领域,一个名为ChatGPT的聊天机器人引发了广泛关注。它如同一颗耀眼的流星,划破了人们对机器智能的认知,也带来了对其潜在风险的思考。图灵测试的幽灵:机器智能与人类认知的边界1950年,艾伦·图灵提出的“模仿游戏”——图灵测试,为我们提供了一个衡量机器是

0评论2025-08-086

激活引擎:外资研发中心驱动创新浪潮
中国经济的活力,犹如一艘巨轮,在创新之海乘风破浪。而外资研发中心,正是为这艘巨轮提供澎湃动力的强大引擎。 在这片充满机遇的土地上,越来越多的国际企业选择扎根中国,设立技术研发中心,深度融入中国市场,共同推进创新发展,构建互利共赢的未来。1. 创新沃土:外资研发中心的聚集效应上海的施耐德电气关键电源创新实

0评论2025-08-083

破茧成蝶:中小微企业的成长密码与未来之路
中小微企业,犹如经济肌体的毛细血管,充满活力,也备受挑战。它们如同破茧而出的蝴蝶,每一次振翅都蕴含着对未来的向往,对成长的渴望。 为了更好地帮助这些企业茁壮成长,增强它们的韧性,加速实现质的飞跃,我们迫切需要探寻一条通往成功的道路,解锁它们的发展密码。扶持与发展并举:构建生态,赋能成长促进中小微企业

0评论2025-08-081

协作机器人:柔性智造时代的得力助手
在全球制造业转型升级的大背景下,自动化技术正在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发展。而其中,协作机器人凭借其独特的优势,正逐渐成为制造业实现柔性化、智能化生产的关键力量。与传统的工业机器人相比,协作机器人以其轻巧、易用、友好的特点,赢得了越来越多的制造商的青睐。本文将深入探讨协作机器人为何能够成为引领未来的重要力量

0评论2025-08-084

协作机器人的崛起:柔性制造时代的智能伙伴
在制造业的浩瀚星空中,两类机器人熠熠生辉,它们分别是曾经的“明星”——工业机器人,以及如今冉冉升起的“新星”——协作机器人。虽然工业机器人凭借着强大的力量和超高的精度,在自动化领域占据着主导地位,但随着时代的变迁,制造业对生产模式提出了新的需求,也赋予了协作机器人崭新的生命力。那么,面对工业机器人曾

0评论2025-08-081

机器视觉的下一个十年:三大创新趋势与产业突破
在工业4.0浪潮的驱动下,生产车间对“看得更清、判断更快、响应更灵”的需求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加速。机器视觉不再是单纯的2D检测工具,而是向全方位感知、深度融合的方向演进。根据最新行业研究,未来机器视觉将围绕3D技术成熟、国产化替代加速、碎片化场景一体化三大趋势展开布局。本文将深入解析这三条主线,并探讨它们

0评论2025-08-08145

开启“视界”新纪元:机器视觉,驱动行业变革的“慧眼”
科技的浪潮奔腾向前,新名词如雨后春笋般涌现。“机器视觉”、“深度学习”、“传感器技术”、“智能制造”、“自动驾驶”…… 这些词汇已经逐渐渗透到我们的日常谈话之中。它们交织在一起,共同构筑了一个智能化、自动化的世界。尤其在制造业,“机器视觉”这颗璀璨的明珠,正以其独特的魅力,改变着传统的生产模式,引领

0评论2025-08-083

制造业的未来跃迁:技术革新与可持续发展交织的时代
当今世界,制造业正经历一场前所未有的变革,技术革新与可持续发展的浪潮正深刻地重塑着工业的面貌。本文将深入探讨增材制造、工业智能化和可持续制造这三大驱动力,以及它们如何共同引领制造业走向一个更加高效、智能、环保的未来。增材制造:开启个性化生产新纪元增材制造,也就是我们常说的3D打印,作为一种颠覆性的制造

0评论2025-08-0843

制造业焕新时代:构建坚实而充满活力的现代化产业体系
在经济发展的滚滚洪流中,制造业始终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它是实体经济的基石,是国家竞争力的核心体现。如今,面对全球经济格局的深刻变化,制造业正迎来一个全新的发展时代。构建坚实、高效、充满活力的现代化产业体系,成为实现可持续发展和提升整体竞争力的关键所在。夯实基础,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的基石经过多年的发

0评论2025-08-086

制造业的“数”与“质”:迈向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引擎
在充满变革的时代,实体经济作为社会发展的基石,正经历着前所未有的机遇与挑战。而制造业,作为实体经济的核心组成部分,更是关乎未来发展态势的关键。如何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实现可持续发展?答案在于拥抱创新,拥抱数字化变革,以及不断提升产品和服务的质量。为了顺应时代潮流,推动制造业的转型升级,一个重

0评论2025-08-0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