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发展的基础在于制造和掌控供应链

   2019-11-14 工业品商城209
核心提示:美国科技博客VentureBeat日前发表新加坡知名投资机构Ruvento Ventures执行合伙人斯拉瓦索罗尼特辛(Slava Solonitsyn)的文章。索罗尼特辛指出,在美国不受待见的硬件初创企业应该把发展目光转向东方,中国所提供的资本以及其所具备的优势将硬件创新进入一个新时代。以下为文章概要:   硬件初创企业在美国硅谷似乎是来去匆
    美国科技博客VentureBeat日前发表新加坡知名投资机构Ruvento Ventures执行合伙人斯拉瓦•索罗尼特辛(Slava Solonitsyn)的文章。索罗尼特辛指出,在美国不受待见的硬件初创企业应该把发展目光转向东方,中国所提供的资本以及其所具备的优势将硬件创新进入一个新时代。以下为文章概要:   
     硬件初创企业在美国硅谷似乎是来去匆匆的过客。多年以来,风险投资家不太喜欢碰硬件初创企业。正如《连线》杂志指出的那样:“硬件初创企业是风险资本丑陋的私生子”。由于零件成本下降、原型机制作速度加快以及模式的发展,这一趋势在过去一两年有了一定的转变。然而,这一情况现在又开始反复。现在面向硬件初创企业的风投速度正在放缓。我们看到目前针对物联网领域的投资在下滑,例如智能家居硬件募集资金的交易在减少。   
    此外,消费类硬件产品出现了几宗重大“惨案”。无人机初创企业Lily在2015年通过预订募集了3400万美元,但今年1月宣布不会付诸于生产。谷歌(微博)收购的智能家居Nest被视为“灾难”。智能手表初创企业Pebble是另一个不幸者,其出售给同行竞争对手FitBit,而且成交价只是该公司此前收购报价的一小部分,甚至低于其外部融资金额。   
     不过,在美国受到风险投资冷落并不意味着硬件初创企业面临无路可走的局面。事实上,中国给予硬件初创企业极大融资空间,这里的风投不会重蹈美国同行的覆辙。中国资本以及本土优势将为这些创新企业提供一个崭新的发展时代,原因有以下五个方面:   
    中国以低成本出名。过去中国的标签是廉价产品和廉价劳动力,但现在已经发展成为硬件公司的主要市场。这很关键,因为硬件公司做不下去的主要原因之一就是他们资金链断裂或生产不出消费者能够负担得起的产品。硬件公司的生产成本往往较高,与价格可接受的物料和人力进行合作十分重要。   
    硬件产品进入市场的时间出奇得长,这一点对于新发展起来的没有经验的公司来说更是头疼。美国媒体CNNMoney进行的一份调查显示,网站Kickstarter上项目中,超过84%的出货时间晚于预期。工程、设计以及制造环节复杂,很多细节容易出错。此外,初创企业很容易低估将产品打入市场所花的时间。   
    美国没有这样现成的基础设施、人才或技术专业,为硬件产品进入市场提供简化和便捷的体系。不过,中国却能提供这些要素。在过去十年中,中国大力发展基础设施建设,其能够满足硬件初创企业的需求,尽量减少成品延后的时间,并以更快的速度进入市场。  
    中国拥有14亿人口,是地球上人口多的国家。这么巨大的市场中有不少消费者愿意尝试购买和使用新技术。中国在使用很多新技术方面已处于领先地位,例如虚拟现实。硬件产品在中国有很好的基础,初创企业能够借力中国消费者,暂时不用担心在美国市场的发展。   
    当这些初创企业想把产品输入美国,鉴于全球跨境交流的便捷,这一转变也不会太困难。而且,硬件产品在中国市场的竞争异常激烈,如果在中国能获得成功,其在美国的发展前景也会相当不错。现实问题是消费类电子产品在美国是不可持续的,因为他们往往很容易被抄袭,而中国的企业却能够以更快的速度和更低的成本规模化。在中国站稳脚跟的企业不必担忧被人抢先一步。  
    硬件初创企业在中国受到风险资本的青睐。中国本地的风险资本市场巨大,而中国初创企业大多数A轮融资都是从本土获得。美国风投往往绕开硬件公司,但中国风投却向他们伸开双臂。很多中国风投是做硬件发展起来的,或者说硬件公司是他们管理资本的来源,因此,他们对硬件领域涌现的机遇会有兴奋的感觉。   
    除了资本,中国风投还具备另外一些优势。首先,他们对于打造硬件产品有特定的理解,并在评估投资时会对设计和生产等方方面面进行观察。他们不会只看趋势就随意开出支票。他们也不会因为硬件需要花费时间而显示出对创业者的不耐烦。相比之下,美国的风投更习惯于快速发展的软件研发。中国投资者专注于解决具体的市场需求,分阶段实施,并有足够耐心让产品按其愿景发展。
 
 
更多>同类新闻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新闻资讯
点击排行

新手指南
采购商服务
供应商服务
交易安全
关注我们
手机网站:
新浪微博:
微信关注: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其他时间联系在线客服)

24小时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