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项关于中国工业互联网发展成效的最新评估报告(2024年版)正式公布。报告指出,我国的工业互联网发展已进入一个全面推进、加速增长的新时期,并即将开启规模化发展的崭新篇章。未来的发展策略将更加强调“因地制宜、因业施策”,并致力于在全国范围内实现协同发展。
工业互联网作为连接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的关键枢纽,不仅是推动前沿应用模式和构筑全新工业生态的基础,更是加快产业升级、构建现代化经济体系、以及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推手。在2020年至2023年间,我国工业互联网的发展成效指数实现了令人瞩目的跃升,从100增长至235,年均复合增长率高达33%。具体来看,基础能力、技术创新、产业发展、应用推广以及发展环境等多个维度均呈现出显著的提升。整体指数的加速迭代演进,标志着工业互联网正从初步探索阶段迈向全面推进的快速增长期。其中,基础能力的提升尤为显著,已从早期的“规模扩张”转向更加注重“质量提升、结构优化和功能升级”。技术创新指数的稳步攀升,预示着在新兴领域的突破正助力实现“换道超车”。实体产业的发展也日益提速,呈现出从旧到新、从小到大、从弱到强的全面进阶。应用推广方面,已由“全面探索”逐步转向“场景驱动”和“链式转型”。值得注意的是,发展环境指数的增幅尤为可观,反映出政策扶持、人才供给和资金保障等关键要素正在加速完善。
报告还分析了全球工业互联网的发展态势,指出当前全球正处在产业格局尚未完全确定的关键期,也是规模化扩张的重要窗口。各国围绕工业互联网的竞争日趋复杂和激烈。在此全球背景下,我国工业互联网即将进入的规模化发展新阶段,既蕴含着巨大的发展机遇,也面临着不小的挑战。
基于以上分析,报告提出了一系列强化工业互联网高质量发展的战略建议:
1. 夯实基础设施壁垒: 核心在于构建先进的新型工业网络体系,提升关键标识基础设施的公共服务能力;优化平台体系建设,引导企业探索特色化的平台发展路径;强化安全感知与防护能力,构筑坚固的工业互联网安全保障体系;并推动工业互联网与算力基础设施的深度融合发展。
2. 攻克关键技术瓶颈: 必须牢牢掌握自主发展的主导权。加大对工业软件、智能装备等领域的研发投入,重点支持企业补齐产业短板;持续研发开放自动化、工业5G、工业大模型、数字孪生等前沿技术产品;结合工业领域设备大规模更新契机,推动核心技术产品的突破与创新应用。
3. 培育创新产品与市场: 积极培育多元化的工业互联网服务商,特别要支持聚焦细分技术领域的初创企业,以抓住新赛道、新产业带来的变革性机遇。
4. 加速融合应用落地: 旨在释放对实体经济的叠加倍增效应。为中小企业提供“小、快、轻、准”的解决方案,降低其数字化转型的门槛;深化工业互联网在行业、区域及重点领域的融合应用,并建立优质解决方案资源池及供需对接平台。
5. 构建优良生态环境: 通过打造一系列公共创新载体,从多方面提供要素保障。包括持续推进工业互联网数字化转型促进中心建设,建立多元化的人才实训基地,并继续支持相关产业联盟的发展壮大,共同营建蓬勃发展的良好生态。
报告强调,通过多维度、系统性的举措,我国工业互联网将能够更好地应对未来的发展挑战,抓住规模化发展的历史机遇,为构建先进的制造与网络体系,推动经济社会发展迈上新台阶贡献更大力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