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技术的飞速发展浪潮正席卷全球,而在中国,“工业互联网”已然成为推动工业由大变强的关键驱动力。2023年,中国在工业互联网领域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不仅深化了传统产业的智能化改造,更催生了新兴产业的蓬勃发展。展望2024年,中国工业互联网将迎来更高质量的发展和更快的规模化应用速度,为中国制造业的转型升级注入强大动能。
迎来规模发展期:体系完善,覆盖广泛
2023年,在中国政府的战略谋划、积极探索和快速推进下,中国工业互联网正式迈入了规模发展期。工信部的最新数据显示:
• 核心产业规模突破1.35万亿元:工业互联网的核心产业规模持续壮大,已全面渗透到国民经济的49个大类,覆盖了所有的41个工业大类,显现出其强大的国家经济支撑能力。
• 体系建设不断完善:
• 网络基础设施:已基本建成低时延、高可靠、广覆盖的网络体系。高质量外网覆盖全国300多个城市,跨省平均时延低于30ms,抖动值低于1.4ms,丢包率接近于零,为工业场景下的实时通信提供了保障。
• 标识解析体系: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体系已全面建成,拥有超过330个二级节点,覆盖了全国31个省区市。标识注册量突破4000亿,日解析量超1.5亿次,主动标识载体部署量达3000万枚,服务企业超过40万家,构建了数字世界中的“身份证”系统。
• 平台体系:初步形成了“综合型+特色型+专业型”的平台体系,跨行业跨领域工业互联网平台数量达到50家,连接工业设备超过9600万台套,为企业提供了数字化转型的“操作系统”。
• 数据中心体系:国家工业互联网大数据中心体系持续完善,已建成的主中心汇聚了超过9亿条结构化数据,覆盖20个行业,为数据驱动的决策提供了坚实基础。
• 安全体系:同步构建了协同高效、技管结合的安全体系,国家级工业互联网安全技术监测服务体系覆盖全国31个省区市,惠及超过14万家工业企业,为工业互联网的安全运行保驾护航。
关键技术实现“新突破”,标准体系日趋完善
2023年,中国在关键技术领域频频取得“新突破”,为工业互联网的发展提供了坚实的技术支撑。
• “4T”融合技术体系打造:通过实施工业互联网创新发展工程,成功打造了“4T”(边、端、云、网)融合技术体系,推动了技术的深度融合。
• 工业级5G技术进步:工业级5G芯片、模组、网关等核心产品实现突破,工业级5G模组成本较商用初期下降90%,关键技术产品验收40余项,产业公共服务平台上线70余个,为5G在工业场景中的大规模应用奠定了基础。
• 标准体系持续完善:全年发布国际标准1项、国家标准8项、行业标准7项,累计发布国际标准3项、国家标准90项、行业标准17项,关键标准累计已超100余项,不断填补行业空白,为产业健康有序发展提供了规范保障。
产业实践涌现“新品牌”,应用加速落地
在产业实践层面,中国工业互联网正加速培育“新品牌”,并将应用向更广范围推广。
• 5G工厂深入落地:已遴选300个5G工厂,建设投资总额达97.3亿元,有效促进了企业的数字化转型和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的深度融合。5G工厂已覆盖25个国民经济大类,其中制造业5G工厂成效显著,生产能力提高24.0%,运营成本降低15.7%,产品质量提升6.8%,碳排放量减少11.6%,能源效率提升15.3%,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显著。
• “5G+工业互联网”融合应用先导区启动:此举旨在加快工业互联网的规模化应用,保持我国5G系统性领先优势,并打造“5G+工业互联网”升级版的有机载体。
应用赋能拓展“新空间”,支撑新型工业化
工业互联网正以前所未有的广度和深度赋能各行各业,为支撑新型工业化和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提供了强大支撑。
• 全方位赋能:工业互联网深入整合了制造业研、产、供、销、服等各个环节,加速了创新驱动,同时在支撑“大国重器”、服务绿色低碳发展、促进消费升级、保障安全生产、促进产业集群发展、加快产业融通以及助力运行检测等多个领域发挥了重要作用,有力地推动了产业的“智改数转网联”。
合作共赢打造“新生态”,市场主体百舸争流
随着工业互联网的发展,一个充满活力的“新生态”正在蓬勃壮大。
• 产业联盟蓬勃发展:工业互联网产业联盟成员单位已突破2500家,在技术创新、人才培训、国际合作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已成为全球最大的工业互联网生态载体。
• 上市企业数量持续增长:工业互联网领域的上市企业数量已连续7年保持增长,累计达到300家,表明资本市场对该领域的高度认可和对未来前景的看好。
总而言之,2023年是中国工业互联网发展的重要里程碑,其在基础设施建设、关键技术突破、产业应用落地以及生态构建等方面均取得了显著成效。展望2024年,随着高质量发展和规模化应用的深入推进,工业互联网必将为中国制造业的转型升级注入更强劲的动力,加速中国从制造大国迈向制造强国的进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