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作为国家综合实力的基石,经济增长的核心动力,以及技术创新的主战场,承担着建设制造强国、质量强国、数字中国等重大战略任务。因此,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是党中央着眼于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宏伟目标所作出的至关重要的战略部署。
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总工程师秦海林深刻指出:“无论是从当下着眼于推动经济稳步复苏,还是从长远来看致力于打造制造业新竞争力和实现高质量发展,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都已成为必然要求。”
铿锵前行,应对挑战蓄积新动能
面对复杂严峻的国内外环境,我国工业展现出稳健前行的强大韧性。今年1月至8月,全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3.9%,显示出强劲的发展势头。制造业高端化进程扎实推进,绿色转型对工业生产的带动作用日益增强。然而,我们也应看到,传统产业正面临着亟待转型的压力,而新产业、新动能的孕育和激发仍需进一步加强。
近期召开的重要会议明确了推进新型工业化的关键方向:要坚持“两手抓”,即一手抓传统产业的改造升级,一手抓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培育与壮大。 同时,要加快发展先进制造业,并协同推进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政策的焦点在于补齐发展短板,巩固既有优势,进一步拉长长板,并积极锻造未来发展的新优势。业内专家普遍认为,这一系列战略部署的核心在于通过“存量焕新”与“增量升级”**,巩固我国完整、健全的产业体系优势。
数字赋能,驱动效率与质量的双重提升
数字技术已成为推动工业领域提升效率、保障产品质量、增强核心竞争力的关键驱动力。秦海林总工程师强调,“会议提出的‘协同推进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其核心目标在于以数字技术创新突破和应用拓展为引领,着力提高我国的自主创新能力,并显著加快产业的提质增效进程。”
市场活力,战略布局与创新引领
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充分发挥市场力量至关重要。 会议明确提出,要坚持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切实调动各类经营主体的积极性,充分发挥全国统一大市场的支撑作用,并以主体功能区战略为指引,优化产业的合理布局。
工业和信息化部相关负责人在介绍我国制造业发展情况时表示:“我国在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新材料、新能源等领域,已成功建成了45个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主导产业的总产值达到了20万亿元。” 未来,将坚持“全国一盘棋”的战略视野,更加注重产业基础能力和产业链整体实力的提升。以智能制造作为核心攻坚方向,加快建设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的现代化产业体系,持续增强工业发展的新动能,为经济社会的高质量发展注入不竭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