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床产业新纪元:智能时代下的“工业母机”转型升级之路

   2025-08-26 工业品商城15
核心提示:机床,作为工业体系的基石,被誉为“工业母机”,其发展水平直接关乎到整个国家工业化的进程和核心竞争力。在科技浪潮席卷全球的今天,特别是智能制造和物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正以前所未有的力量重塑着工业格局。第七届世界智能大会在天津的成功举办,汇聚了众多行业专家和企业家,他们普遍认为,机床产业正迎来一个链式发

 机床,作为工业体系的基石,被誉为“工业母机”,其发展水平直接关乎到整个国家工业化的进程和核心竞争力。在科技浪潮席卷全球的今天,特别是智能制造和物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正以前所未有的力量重塑着工业格局。第七届世界智能大会在天津的成功举办,汇聚了众多行业专家和企业家,他们普遍认为,机床产业正迎来一个链式发展的全新纪元,同时也面临着工艺传承、技术革新以及市场格局多维度的机遇与严峻挑战。

产业集团化与集聚化:协同驱动新格局

 一个显著的变化是,机床制造业正朝着“产业集团”和“产业集聚”的方向深度融合。以通用技术集团为代表的“国字号”力量,在产业整合方面展现出了强大的前瞻性和执行力。通过几年的战略布局和蓄力,这些大型集团已能够整合全产品线资源,全面响应重点用户领域的多元化需求。与此同时,在浙江、江苏、山东等区域,主机制造和关键功能部件产业的集聚效应日益显现,这为我国机床工业基础的高级化和产业链的现代化注入了澎湃动能,正逐步进入能力释放的快车道。

 通用技术集团总经理陆益民的介绍更是印证了这一趋势。他指出,经过深度整合,该集团的机床产业布局已覆盖我国金属切削机床领域80%以上的产品种类,构建了一个分工明确、技术融通、协同高效的产业链发展新格局。更重要的是,他们以产业链建设为抓手,有力带动了超过1200家与之相关的企业的发展,有效支持了细分领域的龙头企业做大做强,同时也促进了配套的中小企业形成自身独特的专业优势。

 为了进一步加速产业的深度融合与创新,由通用技术集团牵头,联合国内多家知名企业、高等院校及研究机构,组建了数控机床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该联盟汇聚了产业链上下游的顶尖资源与智慧,旨在强力提升我国机床产业链的整体安全保障能力,构筑更加坚实的自主发展根基。

 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家制造强国建设战略咨询委员会主任周济如是说:“未来的中国机床产业,将以产业链的协同发展为引领,以智能制造为核心突破方向。我们的机床产品和整体制造能力,必将实现向世界机床产业前列的跨越,从当前的‘中低端’迈向令人瞩目的‘中高端’。”

风险与挑战并存:前沿工艺与人才的“双重考验”

 尽管全球机床市场在2021年呈现出显著的增长态势,中国金属加工机床产值更是位居前列,但专家们清醒地认识到,在日益激烈的全球竞争中,我国机床产业仍面临着多重不容忽视的风险与挑战。

 首先是工艺传承与创新并存的风险。中国工程院院士、浙江大学求是特聘教授谭建荣深入分析指出,许多机床行业中的经典制造工艺,在当下面临着传承的困境。例如,高精度的手工技艺因招工难等问题,优秀工艺面临失传的风险。更为关键的是,如何利用前沿的数字化技术对现有工艺进行重塑和优化,尚未找到一条普适性的可行路径。

 其次,新技术冲击带来的不确定性。中国工程院院士、西安交通大学教授卢秉恒强调,以3D打印为代表的增材制造技术,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发展,并可能对传统的数控机床产业格局产生深远影响。他以美国3D打印火箭发动机为例,这种技术在提升耐用性、燃油效率的同时,显著降低了重量、成本和能耗,其颠覆性潜力值得高度关注。

 再者,人才的短缺与培养是紧迫挑战。中国机床工具工业协会副会长王旭直言不讳地指出,当前机床产业普遍面临高端人才的严重短缺,后备力量更是捉襟见肘。高校中与机床制造、机械设计相关的专业,相比于软件开发、人工智能等炙手可热的领域,吸引力明显不足。这直接制约了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持续提升和长远发展。

紧抓发展机遇,赋能智慧制造新篇章

 在挑战与机遇并存的时代背景下,业内专家普遍认为,智能科技的加速发展,以及全球产业链布局的战略调整,为机床产业的转型升级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强大动力。企业应以前瞻性的视野,敏锐捕捉技术、新材料、新兴市场等方面的潜在机遇,果断采取转型升级的战略。

1. 高质量发展催生新动能: 周济院士强调,我国制造业对高质量发展的迫切追求,为“工业母机”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特别是对中档数控机床和高精度生产线,市场需求极为旺盛。这构成了中国机床工业实现跨越式发展的新机遇。企业应以创新作为核心驱动,以智能制造作为技术主攻方向,力求实现“开道超车”,在国内外市场中占据主战型数控机床及生产线的主导地位。

2. 新领域布局刻不容缓: 卢秉恒教授进一步指出,增材制造在全球市场已形成庞大体量且增速迅猛。中国企业必须深刻认识到增材制造作为制造业创新驱动器的重要作用,在减材制造、等材制造以及增材制造这三大类“工业母机”上进行全面、有力的布局。这不仅能推动传统的工艺流程、生产模式和产业链进行深度调整与升级,更能为未来的智能制造生态系统注入新的活力。

3. 国内外市场双轮驱动: 王旭副会长分析道,自2020年以来,中国金属加工机床消费的进口依赖度逐年稳步下降,从28%降至2022年的24.1%。与此同时,全球制造业格局正面临深刻调整。这意味着中国机床企业,在充分满足国内市场巨大需求的同时,更应积极拓展国际视野,主动参与到全球制造业新一轮的布局重塑中,在全球价值链中赢得更重要的战略位置。

 展望未来,机床产业的转型升级是一场涉及技术、管理、人才的全方位变革。唯有拥抱智能科技,深化产业链协同,积极应对挑战,才能抓住历史机遇,最终实现从“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的伟大跨越。


 
 
更多>同类新闻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新闻资讯
点击排行

新手指南
采购商服务
供应商服务
交易安全
关注我们
手机网站:
新浪微博:
微信关注: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其他时间联系在线客服)

24小时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