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当前全球经济格局中,数字经济已然成为引领发展、激发创新活力的核心引擎。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新一代尖端信息技术,正以前所未有的力量,通过数据要素的赋能,推动着工业经济时代的产业运行体系发生深刻变革。这场变革不仅加速了资源配置、生产组织、商业运营及创新协作模式的转变,更将制造业企业推向了一个全新的十字路口:如何在新时代背景下,确立并提升其生存与发展的核心能力,已成为企业面临的紧迫现实。这促使企业必须在业务组织、研发设计、生产制造、销售服务、供应链管理、人力资源等各个环节,展开一场彻底而全面的数字化变革,加速迈向数字化转型的光明大道。正如行业专家所强调的:“对于制造业的发展而言,数字化转型已不再是可选项,而是关乎企业能否在长远发展中立足的关键所在。”
智能制造:制造业数字化转型的战略主攻方向
《“十四五”智能制造发展规划》明确指出了智能制造的核心内涵:它是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先进制造技术的深度融合,贯穿于设计、生产、销售、服务等制造业活动的每一个环节,并表现出高度的自动化、智能化特征,如自感知、自学习、自决策、自执行、自适应等。在智能制造的实践中,数字化是其不可动摇的基石。企业需要主动采用先进的数字化产品设计与工艺设计软件工具,应用数字化的生产装备,积极建设数字化的生产线、智能化车间乃至智慧化工厂,从而全面实现智能制造的宏伟目标。因此,智能制造被视为制造业数字化转型升级的核心主攻方向。它的充分发展,必将引发制造业生产范式的革新、企业形态的重塑以及产业发展模式的根本性转变,最终驱动整个制造业实现跨越式的数字化转型。
以实证为基:洞察智能制造在企业数字化转型中的关键作用
尽管智能制造对制造业数字化转型影响的理论体系日益完善,但在具体的产业经济实践层面,仍存在大量有待深入发掘的数据与研究支持。为了填补这一空白,我们深入一线,采用实证分析方法,广泛梳理并提炼了大量制造企业在数字化转型中的实践案例。通过对这些典型实践的深度剖析,旨在提炼出智能制造推动企业数字化转型的具体路径与创新模式,从而为那些以智能制造为战略核心、谋求数字化转型之路的企业,提供富有价值的参考与借鉴。
我们的研究数据,选取了来自760个在数字化转型方面表现卓越的典型案例,这些案例多来源于领先企业及系统中。此外,我们还对4000多家企业的智能制造发展状况进行了深入研究,力求全面分析智能制造在企业数字化转型过程中所扮演的关键角色及其具体作用。
多元化的案例维度与广泛的技术应用
我们的案例覆盖了从微观的场景级到宏观的生态级等多个维度:
场景级(22%): 此类案例聚焦于企业内部的车间、特定装置、区域或某一生产环节的数字化提升。
企业级(52%): 主要涵盖了企业层面或关键业务板块的整体数字化转型,这是最普遍的模式。
产业链级(13%): 涉及供应链、产业链上下游企业间的协同数字化运作。
生态级(13%): 展现了跨企业、跨领域的生态系统协同应用的新型模式。
在技术应用层面,这些案例广泛融合了新一代信息技术,包括但不限于5G通信、物联网(IoT)、大数据分析、云计算、人工智能(AI)、区块链技术、边缘计算等九大类核心技术。这些技术的融合应用,为企业的数字化转型注入了强劲动力。
跨行业应用探索与成效初显
我们的调研企业广泛分布于石油石化、机械装备、能源电力、新材料、军工、医药等多个关键行业领域。以石油石化行业为例,对183个生产单元/产线的专门调研显示:
智能排产的实现率达到42%。
智能物流的应用覆盖率达27%。
智能能源管控方案的部署率为28%。
全过程质量追溯的实施比例高达56%。
更有超过5338台的设备成功接入了远程运维/预测性维护系统。
标杆案例解析:炼化企业的数字化重塑
以某标杆石化公司为例,其围绕“致力于建设千万吨级绿色智能一流炼化企业”的宏伟愿景,对其核心业务流程进行了系统性的数字化重塑。通过完善并提升以ERP为核心的经营管理平台、以MES为核心的生产运行平台,以及以新一代ICT技术为支撑的信息基础设施与运维平台,成功打造了一座集现代化、智能化于一体的数字化炼厂。
具体实践包括:实现业务数据的集中集成与高效流动;流程管控的智能优化与实时调整;HSE(健康、安全、环保)管控的实时可见性;精益设备管理的预知性维护;质量管控的快速联动与协同;精准计量管理的集成应用;以及精细物资管理与智能仓储的部署。这些举措不仅重塑了企业的生产运营指挥中枢,更在经营管理、生产运行、安全环保、设备管理等多个关键业务领域,实现了深度的数字化转型。
例如,在计量管理业务的数字化转型方面,该公司通过实现物料进出厂计量作业的自动化、计量过程的可视化以及计量数据的集成化,不仅将计量作业时间缩短了1/3,还实现了劳动用工的近40%的精简,并显著增强了与计量相关的风险防控能力。这些切实的成效,充分证明了以智能制造为核心的数字化转型,是企业在新时代背景下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必然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