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四五”时期,随着数字化转型浪潮的推进,各行各业都在积极探索创新之路。在其中,工业软件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成为了推动制造业升级、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关键驱动力。依托于互联网、信息化的先发优势,结合蓬勃发展的工业互联网平台,我们的发展将更侧重于在制造业特定场景中的研发与应用。通过不断积累、迭代和更新工业知识,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和应用水平,工业软件将成为未来智造的核心要素。
1. 工业软件的核心价值与发展现状
工业软件,作为用于工业设计、生产调度、业务管理和过程控制的软件系统,其重要性随着工业4.0和工业互联网时代的到来而日益凸显。它不仅是提高生产效率、优化资源配置的工具,更是实现智能化、数字化制造的关键。近年来,工业软件市场取得了显著进展。例如,2021年,此类产品收入实现了可观的增长。
然而,尽管增长趋势明显,我们仍需清醒地认识到,工业软件在整体产业中的占比仍然偏低。这表明,相对于传统软件产业,市场成熟度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
全球范围来看,工业软件市场规模庞大。尽管我们是全球制造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工业软件产业规模在全球市场中的占比,与我国在全球制造业中的占比并不匹配。这反映出工业软件的发展,与制造业的深度融合仍有待加强,存在巨大的增长潜力。
2. 面临的挑战与机遇
为了推动工业软件的持续发展,我们需要充分认识它所面临的挑战,并抓住其中的机遇。
(1)技术差距与国产化瓶颈: 核心技术是影响产业竞争力的关键。尤其在研发设计类软件方面,与国外先进水平存在差距,国产化率较低。而在生产制造类软件领域,虽然本土企业占据一定市场份额,但高端市场仍被国外厂商占据。经营管理类和运维服务类软件虽然发展势头良好,但在核心技术方面仍有提升空间。突破关键技术、提高国产化水平,是实现工业软件自主可控的关键。
(2)复合型人才的战略储备: 工业软件的发展,离不开既懂工业知识,又具备软件开发能力的复合型人才。当前,工业软件人才的短缺已成为制约行业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培养能够深入理解工业机理、掌握软件开发技术,并具备自主创新研发能力的人才,是提升产业竞争力的核心。院校应该优化人才培养计划,增加工业软件理论、算法、程序设计等相关课程,加强与工业界的合作,培养出既懂技术,又懂应用的复合型人才。
(3)产业生态的完善与企业的成长: 工业软件产业生态的完善,关乎整个产业的健康发展。由于研发周期长、投入资金高、回报周期慢等因素,我国工业软件企业在发展过程中面临着诸多挑战。为了促进行业的良性循环,需要建立完善的产业链和价值链,为企业提供更有力的支持。同时,鼓励企业创新,加强技术研发,提升产品的竞争力。兼容性、稳定性、性能、功能以及持续服务能力等因素,都会影响市场对国产工业软件产品的认可度。深入了解制造业的需求,进行个性化定制和二次开发,有助于国产工业软件融入制造业的数字化转型,实现更好的发展。
3. 未来发展趋势
展望未来,工业软件的发展将呈现以下几个趋势:
深度融合: 工业软件将与制造业深度融合,更加贴近企业需求,提供定制化的解决方案。
自主创新: 加大研发投入和技术创新,推动国产工业软件在关键技术领域实现突破。
生态协同: 构建开放、合作的产业生态,促进上下游企业协同发展,共同推动产业进步。
云化转型: 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在工业软件中的应用将更加广泛,加速工业软件的云化转型。
服务升级: 提升服务水平,为用户提供更加全面的技术支持和解决方案,增强用户粘性。
总的来说,工业软件作为推动制造业转型升级的关键引擎,既面临着诸多挑战,也拥有广阔的发展空间。通过克服技术瓶颈、培养复合型人才、完善产业生态,并抓住数字化转型的机遇,我们的工业软件产业将在新时代展现出强大的生命力,为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