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人工智能物联网(AIoT)正迎来其发展的黄金时代。底层技术的长期积累,市场需求的爆发式增长,以及基础设施的日益完善,共同构成了AIoT蓬勃发展的坚实基础。本文将深入探讨AIoT行业的独特特征、市场潜力、发展趋势和挑战,为投资者和从业者提供全面的参考。
一、 技术积淀与市场爆发:AIoT迎来历史性机遇
AIoT的快速崛起得益于技术的三层构建——感知层、传输层、应用层——的底层技术逐渐成熟。这些技术的长期积淀为AIoT的爆发奠定了坚实基础。
市场规模持续扩张: 根据Markets and Markets报告,全球数字化转型市场规模将从2021年的5215亿美元增长到2026年的1.2万亿美元,年复合增长率高达19.1%。
多重驱动因素: 基础设施建设的完善、物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以及物联网和信息技术的融合,为AIoT的加速发展提供了强大动力。
二、 巨头入局:AIoT行业呈现多元化竞争格局
AIoT的巨大市场潜力吸引了众多企业争相涌入,形成了多元化的竞争格局。
行业参与者: 从传统的安防企业到互联网巨头和人工智能公司,纷纷将AIoT视为战略重点。
安防行业的转型: 以海康威视为代表的传统安防企业,凭借在AI和物联网领域的技术积累,积极向AIoT公司转型。
三、 慢赛道的特性:持久战的策略
AIoT与互联网行业“唯快不破”的竞争模式不同,是一个“慢赛道”。
行业特性: AIoT需要构建完善的生态系统,涉及多个环节。
对比互联网: 一位业内专家将互联网比作“造摩天大楼”,而AIoT则是在“造一座复杂的立体城市”。
市场空间: 尽管增长相对缓慢,但AIoT拥有巨大的发展空间,市场规模预计到2025年将达到全球市场规模将达到11.2万亿美元,竞争远未达到红海阶段。
四、 碎片化挑战:AIoT的技术特征与应对之道
AIoT产业链长且分散,从芯片、通讯模组到SaaS平台和人工智能平台,各个环节的厂商都能找到自己的位置。
产业链构成: 涵盖芯片、通讯模组、感知设备等。
市场容量: 以智能传感器市场为例,2020年到2027年,市场将以18.6%的复合年增长率增长,2027年将达到1436.5亿美元。
碎片化带来的挑战:难以赚快钱
用户需求差异大: C端用户和B端企业客户的需求存在巨大差异。
非标产品需求: AIoT难以通过标准化产品满足不同的用户需求。
应对策略: 需要企业技术、产品、营销、生产等全面支持,接受碎片化带来的效率限制,并设法实现规模化。
五、 破局之道:深入用户需求,构建竞争壁垒
AIoT企业的成功之道在于深入用户需求,提供高质量的解决方案。
曾国藩的启示: “结硬寨,打呆仗”,强调扎实的技术积累和用户洞察。
技术突破: 从底层到地面应用的全通道重构,解决碎片化需求;
场景应用覆盖: 海康威视提供数万种硬件设备型号,覆盖各种应用场景;
生态构建: 需要足够多的参与者融入生态,通过赋能、研发不断精进,以扩大护城河。
案例: 极端温度场景下,海康威视与行业客户合作,推出冷库专用相机、高温热成像相机等定制化解决方案,通过技术创新满足客户的特殊需求.
标准化与定制化: 将定制化的客户需求转化为“基线产品”,降低边际成本,实现规模化和个性化并存。
六、 未来展望:AIoT重塑未来
AIoT行业具备巨大的发展潜力,其成功关键在于深入用户需求,构建完整的生态系统,以及持续的创新。通过细颗粒度的解决方案和持续的研发投入,AIOt 将重新定义空间和联结,打破物与物之间的界限,为第四次工业革命浪潮掀起新的波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