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我国工业软件产业步入快速发展时期,成为推动制造业数字化转型、引领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引擎。工业APP的蓬勃发展,制造业重点领域数字化水平的提升,以及国家对工业软件的高度重视,共同描绘了中国工业软件产业的壮丽画卷。本文将深入探讨中国工业软件的发展现状、关键特点、应用场景、以及对未来发展趋势的展望。
工业软件产业蓬勃发展:数字化转型的核心驱动力
工业软件是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深度融合的结晶,是支撑制造业数字化转型的重要基石。国家工业和信息化部(工信部)的数据显示,截至目前,全国面向特定行业、特定场景的工业APP数量已突破65万个,这充分表明了工业软件在推动制造业数字化转型方面的强大潜力。
制造业重点领域企业数字化研发设计工具普及率、关键工序数控化率分别达到75.1%和55.7%。这表明,数字化设计和数控技术在制造业中的应用不断深入,制造业的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不断提高。
工信部:软件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基础
工信部相关负责人强调,软件不仅仅是一行行代码,更是人类知识、文明的载体,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基础,是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支撑。这充分说明了国家对工业软件发展的高度重视,以及对工业软件在经济社会发展中重要作用的深刻认识。
工业APP:工业软件的新形态,加速行业创新
工业APP是工业软件发展的新形态,其特点是聚焦特定行业、特定场景,具有轻量化、易于部署和使用的优势。工业APP的快速涌现,为制造业企业提供了更加灵活、高效的数字化解决方案,加速了制造业的创新。
工业互联网平台与工业APP互为促进,工业互联网平台为工业APP提供了运行环境和数据支持,工业APP则为工业互联网平台注入了活力,使其应用更加丰富。
工业软件的四大特性:渗透、融合、工程、支撑
中国工程院院士谭建荣指出,工业软件具有四个关键特性,深刻揭示了工业软件在制造业中的核心地位和作用:
渗透性: 工业软件渗透到工业领域的各个环节、各个要素,成为工业体系中的“血液”和“神经”。
融合性: 工业软件嵌入到工业产品和硬装备之中,与业务流程紧密结合,成为工业装备中不可或缺的要素。
工程性: 工业软件按照工程流程的要求,以构建生产线的方式,建立工业活动的软装备。
支撑性: 工业软件全面支撑研发设计、生产制造、经营管理等工业活动。
这些特性表明,工业软件不仅是技术工具,更是制造业运营和管理的核心,是实现制造业转型升级的关键。
工业软件的两大分类:嵌入式与非嵌入式
工业软件大体分为两类:
嵌入式软件: 嵌入在控制器、通讯、传感装置中的采集、控制、通讯等软件。
非嵌入式软件: 安装在通用计算机或工业控制计算机中的设计、编程、工艺、监控、管理等软件。
这两类软件在制造业中发挥着不同的作用,共同构建了完整的工业软件生态系统。
推动制造业变革:工业软件的应用场景
工业软件的应用场景非常广泛,深刻地改变了工业的发展进程:
**提升产品生产过程的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水平;**例如,产品设计、制造过程仿真、生产过程监控、质量管理等,都离不开工业软件的支持。
**产生新的业务处理模式和业务协作方式:**通过工业软件,企业可以实现供应链协同、客户关系管理、生产计划优化等,从而提高运营效率。
增强装备的数字化能力, 形成新型的工业装备: 例如,机械化、电气化、自动化的工业装备,通过嵌入工业软件,具备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的特征,形成了新型的工业装备。
软件与工业技术融合,形成先进工业技术: 例如,软件定义汽车,70%的创新来自汽车电子,60%的汽车电子创新属于软件创新;软件定义手机,智能手机的核心差异化主要体现在操作系统和应用软件,直接影响用户体验。
展望未来:工业软件赋能制造业的无限可能
随着新一代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工业软件将在制造业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智能化升级: 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技术将与工业软件深度融合,推动制造业智能化水平的提升。
平台化发展: 工业互联网平台将成为工业软件的重要载体,促进工业APP的快速涌现和应用。
云化部署: 云计算技术将为工业软件的部署和使用提供更加灵活、便捷的方式。
安全可靠: 随着工业互联网的不断发展,工业软件的安全问题将日益突出,安全可靠的工业软件将成为行业发展的重点。
在国家政策的大力支持下,中国工业软件产业将迎来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工业软件将继续赋能制造业转型升级,促进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为构建现代化经济体系做出更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