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全球产业格局的不断变化和国内经济发展进入新阶段,中国产业的转型升级成为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引擎。在资源环境约束日益增强的背景下,如何激发中国制造体系的创新潜能,突破传统产业的局限,成为行业关注的焦点。近年来,智能制造和数字化转型的蓬勃推进,为产业赋能注入了新的活力,“灯塔工厂”成为推动产业升级的重要标志,指引着未来制造的新方向。
在天津的海尔洗衣机互联工厂内,5G技术宛如一根高速干线,连接着工厂的每一个角落,实现了“万物互联”的智能化生产。以往,传统工厂信息孤岛多、效率低,难以满足快速变化的市场需求。而今,通过高速网络的赋能,产品、设备、人员的每一个动作都可以被实时监控和管理。胡小波,天津海尔洗衣机互联工厂的工程技术平台负责人,用“码”来比喻工厂中的每个产品和设备:“每件产品都拥有自己专属的二维码,借助5G扫码技术,这些实时信息能够快速上传到生产管理系统,帮助工程师全面掌握工厂运行状态。”这一变化极大提升了生产的敏捷性和响应速度,也让生产管理变得更加智能高效。
中国制造业在“离线的物理世界”与“在线的数字世界”融合方面,取得了显著突破。贺东东,树根互联的CEO,指出:“借助工业互联网,我们将传统制造中的各个环节数字化、网络化,实现生产、供应、销售等各个环节的无缝对接。”十年来,我国制造业的数字化水平不断提升,相关指标屡创新高。工业企业关键工序的数控化率达到了55.7%,数字化研发设计工具的普及率达75.1%。工业互联网的快速发展更是为产业带来了巨大变革:现已建成超过150个具有行业影响力的工业互联网平台,连接的工业设备超7900万台,服务企业覆盖面积广泛达到160万家。
绿色低碳发展亦成为制造业转型的主旋律。企业纷纷将绿色制造作为核心战略,不仅提高了资源利用效率,也实现了可持续发展。“以阿里巴巴犀牛工厂为例,采用定制化生产方式,产品售罄率达到95%,极大节约了生产资源。”胡麒牧指出,数字经济赋能制造,推动行业走向个性化、定制化道路,资源得以充分利用,碳排放相应降低。海尔洗衣机互联工厂通过智能能耗管理系统,实现了用电模型的精细化调控。工程师可以实时了解每条生产线的能耗情况,有针对性地调整生产节奏,节省能耗的同时保障生产效率。这一系列智能能源管理措施,有效促进了工厂的绿色转型。
十年来,在绿色发展理念的引领下,我国制造业坚持走绿色、低碳、循环发展路径。近几年,绿色工厂数量不断增加,绿色产品不断推向市场。大约有200家企业获得绿色制造示范称号,行业标准体系不断完善,成立的绿色行业标准达644项。“十二五”与“十三五”期间,规模以上工业单位能耗两年平均下降约21%,2021年又进一步降低了5.6%。这些成果不仅意味着产业环境的持续改善,更体现了绿色发展战略的巨大成效。
未来,技术的持续革新将推动制造业迈入更深层次的智能化、绿色化时代。从“万物互联”的工厂,到绿色低碳的生产模式,“灯塔工厂”正引领行业探索更加高效、环保的生产路径。在这个关键节点,企业还需持续投入创新,深化数字应用,优化能源利用,推动制造业向更高质量、更可持续的目标迈进。
中国制造未来的道路在于不断技术创新和绿色转型。“灯塔工厂”的实践证明:只要始终坚持科技引领、绿色驱动,就能在激烈的全球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推动产业不断迈向新高度。这不仅是行业的转变,更是中国制造面对新形势的主动拥抱和战略布局。正如夕阳下的“灯塔”那样,它们的光芒为行业指引方向,也照亮制造业迈向更美好未来的步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