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迈向智能制造新时代的征程中,创新与实践交织,成为推动行业持续发展的核心动力。本届“创新筑梦 智造未来”大赛,以激发创新活力、打造行业标杆为目标,汇聚了来自不同领域的创新力量,共同探索工业转型升级的新路径。本文将全面介绍大赛的亮点、赛道设置、赛事安排以及未来的产业应用前景,旨在为行业内外的关注者提供全方位的权威解读。
作为一场富有前瞻性和影响力的行业盛事,本次大赛延续了首届的三大主题赛道——“智能制造装备创新”、“智能制造软件系统和平台创新”以及“系统集成解决方案创新”。每个赛道下,分为领航组和潜力组两大类别,旨在充分激发不同成长阶段企业和研发团队的创新潜能。领航组主要面向已具备较高技术成熟度、产业应用经验的中大型企业,这些企业的创新成果已在实际生产中得到验证与推广。而潜力组则专为小微企业、创业公司、高校及科研机构设立,鼓励其在实验阶段进行仿真验证或样机试制,推动新技术的早期孵化。
这三大赛道各自对应产业链的不同环节,为创新成果的全链条孵化提供了平台。具体而言,“智能制造装备创新”赛道关注于制造现场的核心设备创新,鼓励自主研发集感知、分析、推理、决策与控制于一体的智能装备,融合人工智能、数字孪生、大数据、虚拟现实等先进技术,提升设备的自主感知与智能决策能力,实现从单机到成套的全制造链解决方案。“智能制造软件系统和平台创新”赛道则聚焦于覆盖生产全生命周期的信息系统,推动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制造执行、生产管理、供应链管理软件研发,为企业提供数字化、智能化的管理工具。同时,工业互联网平台的创新也在此环节得到充分展现,为企业实现信息互联互通提供解决方案。
第三个“系统集成解决方案创新”赛道指向行业特定的智能制造应用场景。不同产业具有各自的工艺流程和生产需求,创新的系统集成方案通过引入新工艺、新设备、新软件和新流程,打造具有行业特色的智能产线、车间乃至工厂级别的集成解决方案。这不仅提升了行业的自动化与智能化水平,也为企业提供了转型升级的切实路径。
大赛的整体流程紧凑且精彩纷呈。报名时间从2023年9月16日正式启动,经过严格的资格审查后,符合条件的创新成果将进入半决赛阶段。在这里,政府和行业专家将进行符合性审查,确保参赛作品拥有较高的技术基础和创新潜力。入围的30个项目(每个赛道领航组和潜力组各15个)将角逐决赛。最终,评委会将根据项目的创新性、应用价值、产业化潜力等指标,评出各组别的优胜者——包括领航组和潜力组的分别一、二、三等奖。
颁奖盛典定于2022年智能制造大会的开幕式上举行,届时将对获奖者进行表彰,展示行业最新的创新成果。这不仅是对科研人员和企业的认可,更为业界树立了前行的标杆。优秀成果还将受到多场场景演示和全链条应用示范的支持,力求实现“从实验室到工厂”的无缝转化。通过多层次、多场景的应用推广,推动智能制造装备、软件系统和解决方案在更广泛的行业范围内落地生根,助力企业实现智能化转型。
值得一提的是,大赛强调“揭榜挂帅”的创新机制,旨在激发企业和研发团队的创新热情。未来,将通过多层次、多场景的示范应用,将优秀成果快速推向市场,探索出可复制、可推广的工业4.0解决方案。这不仅有助于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也为行业创新生态的建立提供强大动力。
此外,大赛还将聚焦于行业关键核心技术的攻关和创新能力的提升。通过产学研结合的方式,打造一批具有代表性的标杆项目,推动产业链上下游的融合发展。同时,推动新模式、新业态的探索,为智能制造行业注入更多创新元素。在发展过程中,不断挖掘和培育本地的创新资源,形成多元化的创新生态圈,为未来的工业升级提供坚实基础。
总之,本届“创新筑梦 智造未来”大赛是一场集合创新、实践与推广于一体的行业盛会。它不仅是展示新时代产业创新成果的舞台,也是推动行业持续突破、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平台。随着大赛的深入推进,期待更多具有创新力的企业和研发团队在智能制造的浪潮中崭露头角,引领行业迈向更加智能、更加高效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