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五年来,中国工业互联网蓬勃发展,从无到有,逐渐形成了完善的发展体系。 工业和信息化部(工信部)持续推动工业互联网建设,为制造业的数字化转型注入了强大动力。 这一转型不仅促进了产业升级和经济高质量发展,更构建了数字时代智造的新引擎。
基础设施构建:奠定数字化转型基石
工信部大力推进5G虚拟专网、混合专网建设,数量已近2800个, 高质量外网覆盖全国300多个城市。 这意味着高速、可靠的网络基础设施已基本覆盖全国,为工业互联网的应用提供了坚实基础。 数据传输速度的提升、延迟的大幅降低,为机器互联、远程控制、实时监控等应用场景提供了技术保障,为制造业的数字化转型铺平了道路。 同时,工业互联网平台的快速发展,连接设备数量超过7900万台(套),也极大地促进了数据资源的整合和利用。 各行业企业的数据共享,为进一步的智能化分析提供了基础,促进了制造业的转型升级。
融合应用:赋能千行百业,加速转型升级
工业互联网已经全面融入45个国民经济大类,广泛应用于制造业、能源、矿业、电力等各大支柱产业。 这种广泛的应用,表明工业互联网已经成为推动产业数字化转型升级的关键力量。 “5G+工业互联网”的应用尤其值得关注。 在钢铁、采矿等10个重点行业领域形成20个典型应用场景, 促进了传统企业提质降本增效。
示范基地:激发创新活力,引领行业变革
支持建设8个国家级工业互联网产业示范基地和遴选381个试点示范项目,极大地促进了工业互联网的应用推广和示范效应。这些示范项目和基地的建立,为其他行业的企业提供了可借鉴的经验和案例,加速了工业互联网在各行各业的落地。 通过示范项目,企业可以学习最佳实践,减少试错成本,更快地实现数字化转型。 示范基地的建立,也促进了产业聚集和协同发展,推动了整个行业的创新。
产业生态:万亿产业规模,新兴产业崛起
工业互联网带动新兴产业发展壮大,工业互联网产业规模已突破万亿元。 这种规模的增长,表明工业互联网已经成为经济发展的新引擎。 关键技术产品短板攻关取得突破,"5G+工业互联网"、边缘计算、数字孪生等新兴领域创新活跃,带动新型工业设备、网络、软件加快创新,龙头企业竞争力稳步提升。 新兴产业的崛起,为制造业注入了新的活力,也为经济发展提供了新的增长点。
政策引导:加速转型,构建未来
工信部在全国多地创建工业互联网示范区,推动工业互联网基础建设、融合应用和生态培育。 这种示范区的建设,加速了工业互联网在区域内的推广和应用,有助于形成产业聚集效应。
下一步,工信部将持续发力,采取以下措施:
• 构建完善的政策体系: 针对产业发展中的痛点难点,研究出台更多支持工业互联网和"5G+工业互联网"发展的政策, 助力经济社会发展。
• 加强技术攻坚: 聚焦关键核心技术,协同推进产业基础高级化与工业互联网创新发展, 提升自主可控能力。
• 深化产业合作: 调动工业企业、通信企业、设备企业、产业组织、科研院所等各方积极性, 在技术、建设、应用、标准等各方面深化合作,共建良好发展生态。
展望未来:智造时代,数字赋能
在政策引导、技术创新和产业合作的共同推动下,中国的工业互联网将迎来更加广阔的发展前景。 数字化转型将持续加速,制造业的生产效率、产品质量和创新能力将进一步提升。 工业互联网的应用将更加普及, 推动各行各业实现数字化转型, 助力我国经济实现高质量发展。
总之,工业互联网是推动制造业数字化转型,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引擎。 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政策的持续支持, 工业互联网将在数字时代释放出更大的能量,为中国制造业的未来发展注入新的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