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我国核电成本约为1.3万元/千瓦。 随着国产化率的提高,预计将下降至12000元/kW。 根据2020年核电装机规划,未来10年核电总投资预计接近1万亿元。
中国第一重型机械有限公司高级副总裁张振荣在接受中国经济网在线采访时表示,根据规划,预计我国每年将新增8-10台核电机组。 未来,保守估计市值应该在600-7000亿。 发展前景十分广阔。
截至2009年底,我国在建核电项目规模达到2192千瓦,共计20台。 中国已成为世界上在建核电规模最大的国家。 预计2010年将有30个核岛在建。
业内分析人士指出,我国可以独立建设二代、二代半核电站,但三代核电技术尚未掌握。 因此,我国目前将建设大量的第二代核电站。 同时,引进消化第三代核电技术,2015年左右推广,2020年大量建设。
据德邦证券测算,未来10年核电总投资预计接近1万亿元,其中核电设备占比将达到60%,约合6000亿元。 未来10年1万亿元的作战任务将分布在核电产业链众多企业中,但设备制造商是主力军。
数据显示,一座核电站共有各类系统300多个,大小设备近万台套。 核电站设备通常由核岛、常规岛和辅助设备三大部分组成。 投资比例大致为6:3:1。
据测算,设备和燃料采购占核电站投资的50%,这意味着未来10年,核电设备制造的市场总容量将达到5000亿元。 其中,预计2020年核岛、常规岛、辅助设备国产化率将分别达到70%、80%、90%,对应的市场份额为1700亿元、1200亿元, 和1100亿元。
核电装备的快速建设和发展给仪器仪表及自动化行业带来了又一个发展机遇。 中国核电工程有限公司电气仪表与控制研究所仪表室主任张瑞平在首届仪器仪表与自动化用户大会上表示,今年我国将研究调整中长期发展 规划核电,加快发展沿海核电,积极推进内陆核电项目。
据了解,从安全角度来看,核电站构成辐射源,产生放射性废物,需要进行辐射防护、预防故障事故、采取防护措施以减少其后果。 这些都需要保持反应堆冷却剂系统的完整性,排除废热,并确保厂区内各种放射性物质的释放限制在可接受的水平。
为了保证核电站的安全,过程仪表、控制系统以及安全仪表和控制系统被广泛使用,对其安全水平提出了严格的要求。 IAEA安全导则明确规定,所有结构、系统、设备,包括仪器和控制系统的软件,如果对安全重要,应首先根据其功能和对安全的重要性进行标记,然后根据本级别进行标记。 设计、制造的目的是确保其质量和可靠性与分类一致。
核电站仪表及控制设备主要包括仪表及控制系统、温度仪表、压力仪表、液位计、流量计、分析仪、过程检测仪表、差压变送器、节流装置、调节阀等, 应用于温度测量、功率测量、压力、差压、流量、液位分析、二进制输入信号、就地指示、电机/电加热器、截止阀、调节阀等控制。 所有这些设备都需要通过质量鉴定、安全鉴定和抗震鉴定。 例如,对于过程检测仪器,要求精度、灵敏度、线性、稳定性、耐压等; 安全水平符合核安全法规和安全设计导则的要求,并通过了标准质量鉴定程序和抗震试验。
据悉,国内核级仪表制造商目前能够制造K1K2K3核级压力和差压变送器、K3铂电阻温度计、核级节流装置和K1K3电缆。 我国核电站建设需要进口核级温度压力开关、K1快速响应铂电阻温度计、核级转速表、核级电气转换器、电磁阀、行程开关、分析仪器、超声波流量计、液位开关 , ETC。
核岛仪控系统也分为安全级和非安全级。 主要用于监测电厂参数及各系统运行状态,在异常情况和事故情况下触发保护动作,保护人员、反应堆和系统设备。 安全并避免环境污染。
目前,核电站控制系统也经历了模拟控制系统和数字控制系统的发展。 传统的模拟仪表、控制和电气系统越来越不适合先进压水堆核电站对仪表和控制系统的高可靠性、安全性、经济性、紧凑性和高度自动化的要求。 随着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的发展,用全数字化仪表与控制系统取代传统的模拟仪表与控制系统已成为必然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