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好友 新闻资讯首页 新闻资讯分类 切换频道

重型机械行业加速重组步伐

2019-01-21 12:012270译轩工业品商城

1、整体保持上升
    2005年重机行业生产、销售创历史新高,工业总产值、产品销售收入突破2000亿元。其中,起重运输设备增长幅度为27.53%。
     2005年上半年重机行业的经济增长总体呈现出高速增长的发展趋势,但受宏观调控的影响,下半年的经济增长有所下降,尽管如此,行业总体依然保持了高增长的态势。由于国家对水泥等投资过热行业采取宏观调控措施,所以去年水泥设备增长出现了负值,总量为36.52万吨,同比增长-1.5%。
    业内专家预测,今年冶金矿山与起重运输设备行业将会受到更大影响,下滑趋势将更为明显地体现出来。
    中国重型机械工业协会理事长汪建业认为,重机行业已经出现的成本压力增大、企业亏损面扩大等问题依然需要引起企业的高度重视。

2、出口高速增长
    2005年物料搬运设备产品出口额为36.23亿美元,进口额为27.11亿美元,进出口顺差9.13亿美元。与2004年同期相比,冶金设备出口额增长了99.67%,进口额下降了0.29%,整体逆差下降17.73%。物料搬运设备2004年的进出口为逆差,而去年不仅变成了顺差,而且增长幅度为421.48%。2005年起重运输(物料搬运)设备行业高速增长态势超出预料。该行业起重机出口额占物料搬运设备出口额的36.16%,位居首位,但是轻小起重设备的出口形势却不太好。

3、企业继续做大做强
     重机行业产品销售收入前50名的企业,生产、销售集中度占行业比重57%以上,是本行业的主要支柱企业。其中,冶金设备行业前12家企业的产品销售收入均超过8亿元。
     大连重工起重集团公司销售收入为51.2亿元、中信重型机械公司为42.6亿元、第二重型机械集团公司为30.2亿元、第一重型机械集团公司为25.5亿元、沈阳矿山机械(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为20.6亿元、上海重型机器厂有限公司为19.3亿元、沈阳重型机械责任公司为15.9亿元。起重运输(物料搬运)设备行业排名前22位的企业产品销售收入均超过10亿元,太原重型机械集团有限公司达到30.5亿元,江苏通润机电集团有限公司为20亿元。
     企业重组进展较快2005年底,山西省政府将太原矿山机器集团有限公司和山西煤矿机械制造有限责任公司整体划入太原重型机械集团有限公司,并联合山西焦煤集团、大同煤矿集团等组建了太原重型机械集团煤机有限公司,形成全国最具优势的煤机企业。
     陕西省冶金设计研究院整体划入西安重型机械研究所,也标志着该所将实现从技术研发、设备成套到工程承包的历史性跨越;沈阳矿山机械(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和中材公司重组;中冶集团公司控股陕西压延设备厂;中钢集团并购西安冶金机械有限公司,组建中钢重机有限公司等。这些重组在重机行业是少见的,标志着企业在做大做强方面不仅有思路而且有了具体的行动。
另外,行业内很多大型企业进一步加强国际合作和国际市场开拓。
     一重集团公司近年来先后与德马克、奥钢联等国际著名公司建立了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实施“借船出海”战略,扩大出口。2005年,一重集团公司与VAI(奥钢联)合作出口比利时CARINOX钢厂的1700mm连铸机弯曲段及铸流导向段设备,总计300余万美元,是一重集团公司近五年来一次出口产品数量最多、单笔合同金额最高的成套产品。二重集团公司与奥地利VAI公司(奥钢联)牵手,正式签订2250热连轧机项目合同。这是二重首次向欧洲出口热连轧设备,也是国内首次承担对外出口大型冶金成套设备,合同金额高达3250万欧元。
    沈重集团有限公司与德国维尔特钻掘设备制造公司、法国NFM技术公司三方共同投资创建大型隧道掘进设备制造公司———沈阳维尔特重型隧道工程机械成套设备有限公司(沈阳以52%的投资额控股,德国、法国两家公司投资各占24%)。该公司成立后取得显著业绩,已承接了包括武汉市长江地下隧道成套掘进机5套,将提高沈阳装备制造业的高科技含量和生产大型成套设备的能力。
     中信重型机械公司的水泥设备突破了东南亚市场的局限,去年与美国福勒公司、美卓公司、卡博陶粒公司及日本宇部等国际知名公司的合作进一步加强,扩大了出口。同时,该公司与目前世界水泥装备领域最大的承包商丹麦史密斯公司签订了500万美元的水泥主机设备出口合同,标志着中信重机产品正在走向欧美市场。
     2005年大连重工•起重集团有限公司凭借自身优势,与韩国集装箱码头集团签署了“集装箱起重机生产安装”合同,并签约了8台岸边集装箱起重机设备,这是迄今为止国内生产和出口的最大集装箱装卸设备,合同总金额为4399万美元。
从数据可以看出,很多大型企业没有因为宏观调控等因素使自己的发展速度降下来,而是千方百计地寻求新的产销途径,提高了企业的竞争力。企业走出国门是必然的,这也是去年出口呈现大幅度增长的原因。


打赏 0
工业的“新脉搏”:当机器人遇上智能,中国制造的“黑科技”力量
在追求尖端科技的浪潮中,智能机器人早已不再是科幻电影的专利,它们正以惊人的速度渗透进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而早在家居场景的概念普及之前,它们早已隐匿于庞大而精密的制造车间,成为驱动现代工业高效运转的核心力量。近年来,随着数字化、智能化浪潮席卷全球制造业,以及人力资源成本的逐年攀升,那些对精度要求苛刻、

0评论2025-09-264

工业的“神经末梢”:探秘赋能智能未来的传感器技术
当我们谈论如火如荼的工业 4.0 时代,那些驱动着生产线高效运转、让企业迈向智能化的“幕后英雄”是谁?答案是:工业传感器技术。它们如同工业巨轮上敏锐而不知疲倦的“神经末梢”,不断感知、测量、反馈着生产的每一个细微变化,成为现代工业自动化与智能化的基石。此刻,让我们一同深入工业传感器的世界,解码它们如何引

0评论2025-09-265

工业巨轮的“智慧之眼”:现场仪表,洞悉生产的每一个节拍
早期的工业生产,依靠的是经验和最直观的感官。然而,随着生产的复杂度提升,对数据精度的需求也日益增长。于是,传感器应运而生,它们是物理感受世界的触角,能够将温度、压力、流量、液位等千变万化的物理量,转化为可被解读的信号。随后,变送器如同尽职的信使,将这些原始信号转换为统一、标准的电信号,就像将不同语言

0评论2025-09-264

工业气体融资“新动向”与专利“硬实力”:解锁国产替代广阔前景
工业气体作为典型的“高精尖”产业,其健康有序的发展对半导体、生物医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具有直接而重要的支撑作用。在高科技产业发展中扮演着关键角色的风险资本,也正逐渐将目光投向实体投资领域,为工业气体产业注入新的发展活力。风险资本的“精准滴灌”:看重协同价值与长期回报工业气体产业的融资事件呈现出一些鲜明

0评论2025-09-245

工业气体需求结构革新:从传统巨头到新兴“明星”的全面进化
工业气体作为现代产业的“血液”,其需求结构的优化与变迁,深刻映照出国民经济发展重心和技术革新方向的演变。从传统的金属冶炼、化工能源领域,到当前炙手可热的锂电、半导体等新兴产业,工业气体的应用场景日益多元化,为不同产业的长足发展提供了关键支撑。电子特气:驱动高端制造的“尖刀利器”,国产化进程提速在日新

0评论2025-09-2416

工业的“血液”:千亿级市场浪潮中的中国工业气体产业
工业气体,被誉为“工业的血液”,在现代工业体系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它们渗透于国民经济的各个角落,为各类生产活动提供关键支持。根据应用领域和纯度要求,工业气体主要被划分为大宗气体和特种气体**两大类。工业气体的“家族光谱”:从“血液”到“特种兵”1. 大宗气体:工业的基石大宗气体指的是纯度要求在5N(99.

0评论2025-09-245

金融活水涌动,赋能制造业转型升级:多地联动,绘就高质量发展新篇章
当前,中国制造业正迎来一轮金融政策的强劲“红利期”。从国家层面的战略指引,到地方政府的细化落地,再到金融机构的创新实践,一项项政策措施正以前所未有的力度,聚焦服务制造业的转型升级,特别是其绿色低碳发展和提升金融产品供给的适配度,为建设制造强国注入不竭动力。政策“组合拳”重塑金融服务格局:精准滴灌,支

0评论2025-09-245

金融活水润泽实体:制造业贷款大幅跃升,绘就高质量发展新图景
当前,一场由金融政策强力发起的“红利潮”正席卷中国制造业,为实体经济的蓬勃发展注入了澎湃动力。记者从多地监管部门及多家金融机构深入了解到,今年以来,制造业贷款余额增速持续攀升,特别是中长期贷款呈现出令人瞩目的增长态势。这背后,是国家层面持续优化资金供给结构,将更多金融资源导向科技创新、先进制造、绿色

0评论2025-09-248

深圳“工业第一城”的增长引擎:龙岗区以先进制造业筑牢“深”基
深圳,这座以科技创新闻名世界的城市,如今凭借其雄厚的工业实力,首次荣登“中国工业第一城”的宝座。2022年,深圳在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和全部工业增加值上双双夺冠,“工业”二字当之无愧地成为深圳GDP增长的主要功臣。而在这场辉煌的工业发展浪潮中,龙岗区正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成为深圳“工业第一城”背后不可忽视

0评论2025-09-242

国际标准引领,中国智能制造迈向“智胜未来”
近日,在风景秀丽的南京,国际电工委员会(IEC)智能制造系统委员会中国专家委员会(以下简称中国专家委)2023年度会议成功召开。本次会议以“国际标准化引领智能制造新发展”为鲜明主题,汇聚了来自智能制造前沿领域的国内外专家学者及行业代表共计120余人,共商智能制造国际标准化的发展大计。会议由机械工业仪器仪表综合

0评论2025-09-2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