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好友 新闻资讯首页 新闻资讯分类 切换频道

谁动了自动化展会的奶酪

2019-01-18 11:021820译轩工业品商城

      05年夏,北京,某著名自动化展会,临近散场。工控网特装展台一隅,网站运营总监潘先生仍在伏案疾书。每逢业内展会,总是编辑部和销售部最为忙碌的几天——无论是新闻价值还是销售机遇,展会都是最为集中的场合。看来本次参展的效果不错,为厂商准备的网站宣传资料已经所剩无几,然而,旁边厚厚的一摞用户手册(为观众准备的资料)却让潘先生眉头微蹙——参展的观众比上一年又有所减少了。

  这种情况厂商自然也是有所知觉。一位著名自动化供应商的市场总监抱怨道“没多少有价值的客户信息,唯一的作用就是见见圈子里的老面孔,告诉大家我们还活着”。展会正在转变为地位尴尬的保健因素。一些先觉的厂商已经开始削减每年在展会上的投入了。

  前后也就5年的时间,由熙熙攘攘变为门可罗雀,展会的人气何以不在?是其他媒体四面楚歌还是展会本身固步自封?工控网在2006年度的展会调查中设置了一系列问题,期望能从调查中寻找到理性的轨迹,从而印证和修订一些感性上的观点。

1.) 分流

  作为工控网的一员,第一反应就是网络分流了展会的人气。诚然,工控网崛起的5年正是展会衰退的5年,这并不是时间上的巧合,网络在吸引更多眼球的同时,必然对其他媒体形式带来压力。但是我们将目光放的更广泛一些,会发现网络的成长只是诸多媒体蓬勃发展中的一个分支:杂志由以前官办的10余种增加到了现在的40余种,一些著名的杂志(譬如控制工程中文版)正是在过去2-3年中出现在中国市场上的;企业自办的研讨会、路演层出不穷,用户不出门,就能晓天下事。即使是展会本身,在数量上也出现过一度增加的局面。这些内外渠道造成的人气分流,致使越来越多的展会处于难以为继的状态。

  调查显示,只有约一半受访者在2005年参观了自动化展览,并且这一比例随着年龄(参加工作的时间)的减少而递减。以1995作为为界,在此之前参加工作的用户参观展会的比例在6-7成,而之后的用户仅为4-5成。我们知道,1995-2000正是网络在中国酝酿普及的时间,这与调查结果也是相契合的。此外,虽然在调查的首页我们声明无论是否参观过展会都可参与调查,但相信还是有相当比例的不参展用户看到这个题目就敬而远之了,因此,相信实际上参展观众的比例应该是在5成以下的。

2.) 竞争

  竞争的加剧不仅存在于媒体层面,更根植于整个自动化市场。或者说,媒体间的竞争只是市场大势的一个投影而已。在2000之后,中国经济逐渐回暖,并且积累形成了2003-2004年的暴发性增长,在此期间,多数自动化厂商都赚的盆满钵满。但是市场前景吸引到的新参与者,以及主流厂商为未来市场格局所进行的战略布局,都加剧了市场的竞争。以前堪称暴利的自动化产品已不复存在,市场已经完成了由卖方向买方的转变。在充沛的选择面前,用户当然有权力计较成本、性能。这种选择的规律不仅适用于自动化产品,也适用于自动化信息。面临海量的市场信息,用户在自主选择时,自然倾向于高性价比的渠道——然而,这并不是展会的长处。

  调查中发现,由于时间和经费的原因不能参加展会的观众占据80%以上,而时间,更是最主要的原因,接近6成。确实,如果没有足够吸引人的信息,抽出半天甚至一整天的时间去参观展会对于自动化工程师真是一件让人为难的事——“工作太忙,没有时间”——不过他们至少还有时间上网填写问卷。

3.) 优劣与机遇?

  如果从细部来看在竞争之下人气分流的原因,会发现媒体本身的属性造成了客户获取信息的不同性价组合。从而可以解释近年来媒体环境变迁的一些原因。

  低接入难度、及时足量的信息、容易上手的检索方式和互动帮助使得网络成了用户尤其是年轻用户的获取日常信息的新宠。相较而言,展会这一传统的媒体方式,仅仅“高接入难度”这一条(当然,这也是由于网络等其他形式媒体的存在比较抬升的),就把她推向了高成本渠道的类别。而与之对应的是较高的信息量和深度以及高互动程度。使得展会具备了高端产品的基本特征。
  于是,能否把握和发挥展会的高端媒体属性,就成为了展会能否生存和发展的关键所在。
  了解自动化行业:目前多数展会的主办方的工作重点放在了展位销售上。不具备自动化背景,缺乏为自动化市场和厂商提供量身订制展会服务的意识和能力是多数自动化展会的硬伤。舍本而逐末,追求短期效益,成为了很多展会办办停停,甚至数易其手原因所在。好在,展会市场逐渐成熟,这样的生存空间将越来越狭窄。

  品牌和人气的集中:作为高端媒体,市场仅为少数大型展会留下了较好的生存空间。市场现状也确实如此,中小展会惨淡经营,但Miconex、FA/PA仍然红红火火。多年的历史积累固然是一个因素,但是其背后的机电一体化协会和仪器仪表学会所具备的自动化专业性才是更深层次的原因。在今后一个阶段的展会市场,如果不能另辟蹊径,中小型展会的生存空间将越来越小。

  展会向研讨会的演变:在高端市场,除了规模、品牌这个路线之外,就是灵活定制这条路线了。研讨会的兴起无疑是符合了这个趋势,无论是接入难度、信息的类别、互动程度,厂商的自办研讨会相对展会而言无疑都有大幅度的改善。更重要的是,对厂商而言,研讨会资源的独享性、可控制性以及良好的反馈性成为了其备受青睐的主要原因。

  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没有人怀疑展会在主流媒体中的地位和其在未来的存在性,但是如何冲破维谷应该引起展会主办方人员的一些思考了。


打赏 0
工业软件:赋能智造,驱动转型——“十四五”蓝图解读
在蓬勃发展的科技浪潮中,工业软件正以其独特的价值,成为推动制造业转型升级的关键力量。“十四五”规划和相应的软件发展蓝图,为工业软件擘画了清晰的发展方向和目标。本文将深入解读,探讨工业软件在未来发展中的关键角色和战略部署。1. 战略定位:产业基础,实体经济的强大支撑在宏伟蓝图中,工业软件被赋予了重要的战

0评论2025-08-0843

工业软件:新时代的智造引擎与挑战
“十四五”时期,随着数字化转型浪潮的推进,各行各业都在积极探索创新之路。在其中,工业软件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成为了推动制造业升级、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关键驱动力。依托于互联网、信息化的先发优势,结合蓬勃发展的工业互联网平台,我们的发展将更侧重于在制造业特定场景中的研发与应用。通过不断积累、迭代和更新

0评论2025-08-0812

深圳:打造全球物流新枢纽,赋能高质量发展
在经济发展的浪潮中,物流作为支撑国民经济的重要动脉,其效能直接关系到城市乃至整个区域的竞争力。深圳,凭借其卓越的地理位置、雄厚的产业基础和前瞻性的战略规划,正致力于打造具有全球重要影响力的物流中心,为城市高质量发展注入新的动力。蓝图绘就:建设全球物流中心在近日召开的深圳全市高质量发展大会上,市交通运

0评论2025-08-0834

物联网浪潮:中国移动物联网的蓬勃发展与未来展望
在数字化时代的大潮中,物联网(IoT)已成为推动社会进步的重要力量。近年来,中国移动物联网(Mobile IoT)发展迅速,其连接规模、应用场景和产业生态都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本文将深入探讨中国移动物联网的最新发展动态,并展望其未来的发展前景。连接规模的跃升:领跑全球的物联网巨头根据最新的数据显示,截至2022年底,

0评论2025-08-085

迈向可持续未来:工业领域的绿色转型之路
在当今世界,可持续发展已成为不可逆转的潮流。为了建设一个更美好的未来,我们正在积极探索如何在经济发展的同时,保护我们的地球。工业领域,作为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也正在经历着一场深刻的绿色转型。拥抱绿色:转型之路的坚定步伐一直以来,工业都扮演着推动经济增长的重要角色。然而,传统的工业发展模式往往伴随着高

0评论2025-08-083

中国制造新篇章:创新驱动下的产业活力
近年的发展轨迹,如同一个快速运转的齿轮组,推动着经济的进步和社会的发展。其中,工业和信息技术领域,犹如驱动这个齿轮组的核心引擎,展现出蓬勃的活力和显著的成就。通过持续的创新和战略部署,我们观察到工业体系展现出强大的韧性,而信息通信技术则以前所未有的速度融入到生活的方方面面。工业引擎的稳健与活力工业,

0评论2025-08-082

智造革新 工业显示与智慧工厂的战略融合
随着显示技术的不断进步,工业显示面板市场正迎来全新发展机遇。根据权威研究机构Omdia最新发布的《工业用途和公用显示面板与OEM资讯服务》报告,工业显示面板已成为显示屏应用领域中增长最快的细分市场之一。尤其是在中国面板厂商的强力推动下,工业用途和公用显示面板市场份额持续扩大,展现出强劲的发展势头。工业显示面

0评论2025-08-0743

解锁未来工厂:迈向高效、智能的制造新纪元
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制造业正经历着一场前所未有的变革。 随着“十四五”规划深入推进,一个以新基建为核心,着力于制造业转型升级的宏伟蓝图正在展开。 在这个激动人心的时代,人们对5G、工业互联网、人工智能(AI)、工业大数据、工业软件等领域的技术或产品的重视程度与日俱增,预示着未来制造业的发展方向将是高效节能

0评论2025-08-0750

数字孪生技术的应用与未来趋势提升制造业智能化水平
在我们所处的每一个环境中,空间、时间与物质这三大要素共同构成了其基本框架。物质则是该环境中各种具体的物理“元素”,无论是机器设备、材料、工具,还是人力资源,都是这一环境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仿真技术正是在数字空间中,通过对这些现实世界中元素的精准复制,建立起与物理环境完全对等的虚拟模型,从而展现出环境

0评论2025-08-0722

绿色低碳引领智能计算赋能行业数字化转型与可持续发展
随着全球对绿色低碳和可持续发展的关注持续升温,科技领域正迎来一场深刻的革命。前沿技术不断突破,以创新驱动环境友好型解决方案,推动产业智能化转型,构建更加绿色高效的未来生态。本文将聚焦当前科技发展的热点,探讨如何通过先进计算、人工智能、新兴数字基础设施和创新应用,推动可持续发展目标的实现。首先,绿色低

0评论2025-08-0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