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好友 新闻资讯首页 新闻资讯分类 切换频道

中国仪器仪表自主创新之路:打破瓶颈,引领未来

2025-04-11 10:53600工业品商城

 作为全球第二大仪器仪表生产国,中国在该领域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部分产品已达到国际先进水平,成功进入海外市场。相关数据显示,2018 年仪器仪表行业出口交货值达到 1295.39 亿元,同比增长 3.90%,彰显了中国仪器仪表在全球市场上的竞争力。

 然而,在快速发展的同时,中国仪器仪表行业也面临着诸多挑战,如低端产品同质化竞争激烈、关键核心技术相对薄弱、产品质量稳定性有待提升等问题。目前,高端仪器仪表对进口的依赖度仍然较高,国际品牌如赛默飞、岛津、安捷伦等在实验仪器市场占据主导地位。

 展望未来,随着国内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新兴产业加速发展,以及重大工程、成套装备、智能制造、环境治理、检验检疫等领域需求的不断释放,中国仪器仪表行业将迎来更广阔的发展空间。市场分析人士预计,到 2025 年,中国仪器仪表行业销售收入有望突破万亿元。

外资涌入:挑战与机遇并存

 随着对外开放力度的不断加大,以及国内仪器仪表市场的快速扩张,越来越多的外资和国际知名仪器仪表企业进入中国市场。如哈希、岛津、ABB、E+H、西门子等企业,通过建立合资企业、合作生产、联合制造等方式,占据国内中高端市场,获取可观利润。

 外资企业的进入,一方面加剧了市场竞争,对国内企业构成了一定的挑战。外资企业凭借其技术优势和品牌效应,可能会进一步削弱国内企业的市场份额。另一方面,外资企业的投资建厂和合作,也为国内企业带来了学习先进技术与管理经验的机会,有助于刺激中国仪器仪表行业的技术提升。

自主创新:打破技术瓶颈的关键

 面对国际环境的变化,特别是部分国际市场对某些技术领域的限制,中国仪器仪表行业的技术提升,需要从以往的引进、消化、吸收模式,逐步转向以自主研发为主的道路。只有将核心技术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才能摆脱受制于人的局面。

 近年来,相关部门高度重视仪器仪表行业的技术研发,并通过设立专项资金等方式,支持企业开展技术创新。例如,科技部设立了“重大科学仪器设备开发”重点专项,旨在推动仪器仪表行业的技术研发。此外,众多国内企业也积极加大研发投入,努力提升自主创新能力。

行业发展趋势展望

 尽管 2023 年上半年仪器仪表行业整体业绩增长面临一定压力,但市场基本面依然向好。预计下半年开始,仪器仪表制造业将呈现稳定上升的趋势。

1. 智能化趋势: 随着人工智能、物联网、大数据等技术的快速发展,仪器仪表将朝着智能化方向发展。智能仪器仪表能够实现自动测量、数据分析、远程监控等功能,提高工作效率和精度。

2. 集成化趋势: 传统的仪器仪表往往功能单一、体积庞大。未来的发展趋势是将多种功能集成到一台仪器中,实现多参数同步测量和分析,减小体积,方便携带。

3. 网络化趋势: 随着通信技术的进步,仪器仪表将实现网络化连接,构建物联网系统。通过网络,用户可以远程访问和控制仪器,实现数据共享和协同工作。

4. 专用化趋势: 针对不同行业和应用场景,仪器仪表将朝着专用化方向发展。例如,针对环保领域,开发出高精度、高灵敏度的环境监测仪器;针对医疗领域,开发出便携式、易操作的家用医疗仪器。

5. 绿色化趋势: 随着环保意识的提高,仪器仪表的绿色化设计越来越受到重视。采用环保材料、降低能耗、减少废弃物排放,成为仪器仪表行业的重要发展方向。

传感器:万物互联的基石

 一直以来,仪器仪表行业与传感器有着紧密的联系。万物互联的实现,离不开传感器的支持。传感器作为信息采集的关键环节,是实现智能化、自动化控制的基础。

 据业内预计,到 2025 年,中国智能传感器市场将达到千亿规模。面对巨大的市场机遇,传感器企业需要深入研究市场需求,不断提升产品质量和技术水平。只有专注研发、精益求精,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赢得未来。

企业发展建议

1. 加大研发投入: 只有掌握核心技术,才能在市场竞争中占据主动。企业应加大研发投入,引进高端人才,加强与科研院所的合作,不断提升自主创新能力。

2. 重视产品质量: 产品质量是企业的生命线。企业应建立完善的质量管理体系,严格把控生产过程中的每一个环节,确保产品质量稳定可靠。

3. 拓展市场渠道: 企业应积极拓展国内外市场渠道,参加行业展会,加强与客户的沟通,了解市场需求,及时调整产品策略。

4. 加强品牌建设: 品牌是企业的重要资产。企业应注重品牌形象的塑造,提高品牌知名度和美誉度。

5. 注重人才培养: 人才是企业发展的关键。企业应建立完善的人才培养机制,吸引和留住优秀人才,为企业发展提供强大的人力支持。

6. 拥抱智能化转型: 积极采用人工智能、物联网、大数据等新技术,推动产品智能化升级,提升企业的竞争力。

 总而言之,中国仪器仪表行业正处于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面对挑战与机遇,只有坚持自主创新,提升产品质量,拓展市场渠道,加强品牌建设,才能实现高质量发展,为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做出更大的贡献。


打赏 0
揭秘2024制造新动能:协作机器人(Cobots)重塑生产力与人性化工厂
2024年,全球经济的“不确定性”不再是制造业的“枷锁”,而是驱动创新的“引擎”。 面对瞬息万变的全球市场,企业正迫切寻求在生产率上实现“飞跃”。普华永道的报告揭示了一个令人振奋的未来:到2030年,自动化技术将为全球经济注入高达15万亿美元的增长动能。然而,传统工业机器人的高昂门槛,让许多企业望而却步。 正是

0评论2025-09-252

破“芯”而出:中国工业软件的“炼金术”与未来增长极
当中国制造的“骨骼”日益强健,精密的“肌肉”逐渐成型,我们不能忽视其背后至关重要——“神经系统”的强大。业内资深人士如高素梅等,曾发出振聋发聩的警示:“一旦技术代差持续扩大,将从根本上动摇我们发展未来的核心竞争力。” 这不仅是对现状的担忧,更是对未来发展方向的明确指引。我国工业软件的升级之路,迫切需

0评论2025-09-252

软件炼金术:中国工业软件升级的“破局”之道
当中国制造的“硬实力”在数控机床、高端装备等领域逐步闪耀,赢得世界赞誉之际,一个悄然存在的“软肋”却呼唤着我们深思。正如业内一句略带“叹惋”的评价:“工业母机等国产硬件已取得突破,但软件却未匹配”。这并非孤例,更多来自一线的声音和学界的洞察,共同指向一个核心议题:中国工业软件的“破局”之路,究竟还有

0评论2025-09-251

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 Nasional 升级:“星火·链网”赋能数实融合与新型工业化
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的关键底座——工业互联网,正以其独特的价值,驱动着中国经济的转型升级。近日,在中国信通院工业互联网与物联网研究举办的媒体日活动上,一系列关于工业互联网落地实践的最新成果和进展得到了集中分享,其中,以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为核心的基础设施建设,以及“星火·链网”在激活数据要素价值

0评论2025-09-246

U9 cloud:赋能中大型制造企业数智化转型,引领全场景融合与智能应用新时代
自2021年首次亮相以来,用友U9 cloud平台已历经三次重大的跨越与升级,展现出持续进步和与客户风险共担、共成长的坚定步伐。作为专注于服务中型及中大型制造企业的数智化平台,U9 cloud始终围绕全场景一体化融合、深耕细分行业、数据驱动与智能化应用三大战略方向,引领着制造企业的数智化转型新浪潮。一、 全场景一体化融

0评论2025-09-2417

工业数字化转型加速:《2023工业数字化转型评价综合指数》引领新方向
2023年10月12日,在第五届全球工业互联网大会上,中国工业经济联合会发布了具有里程碑意义的【2023工业数字化转型评价综合指数】(以下简称“指数”)。该指数的推出,旨在科学客观地评估我国工业数字化转型的现状、特点和发展趋势,为企业、行业和区域的转型战略提供有力的数据支撑和决策依据。一、 指数的发布与核心洞察

0评论2025-09-243

工控机(IPC):工业现场的“守护者”与“智慧引擎”
工控机,作为工业自动化和智能化的关键组成部分,其核心价值在于能够稳定、可靠地运行在复杂多变的工业现场。与我们日常使用的普通计算机相比,工控机并非简单的“工业版” PC,而是经过专门设计,以满足工业生产特殊需求的“硬汉”级计算设备。一、 工控机的独特“体质”:为何它能胜任工业现场?工业现场环境的严苛性,使

0评论2025-09-241

工业互联网的“魂”:操作系统革新驱动“软件定义工业”,国产力量换道超车
回顾互联网发展的历史,智能手机的崛起无疑是其大规模普及的关键节点。而智能手机演进的核心,正是围绕着操作系统的不断革新。正是基于强大的操作系统,才孕育了繁荣的应用市场,催生了功能丰富的App,为人工智能(AI)的普及奠定了坚实基础。如今,工业互联网的演进正沿着相似的轨迹行进。要实现从传统简单的“工业互联”

0评论2025-09-239

AI赋能工业软件:点亮“软件定义的工业”,加速制造业迈向“智造”新时代
工业,作为国民经济的坚实支柱和技术创新的主战场,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拥抱变革。过去,以图纸、工艺、说明书定义产品功能和生产流程的“工程惯例”使得产品一旦定型,调整其功能便异常困难。然而,随着人工智能(AI)与制造业的深度融合,“数智化改造”(“智改数转”)已不再是遥不可及的概念,而是形成了触及现实生产力

0评论2025-09-233

工业软件大赛:汇聚顶尖智慧,赋能“中国智造”核心引擎
工业软件,作为现代工业体系的“神经中枢”,支撑着系统软件、应用软件、中间件和嵌入式软件等多个关键领域。它们不仅是提升生产效率、降低运营成本、保障产品质量的强大引擎,更是推动产业升级、实现“中国智造”核心能力的关键所在。当前,一场由汇聚了中国商飞上航公司、中国船舶科学研究中心、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等

0评论2025-09-2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