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好友 新闻资讯首页 新闻资讯分类 切换频道

工业数字化转型加速:《2023工业数字化转型评价综合指数》引领新方向

2025-09-24 11:5340工业品商城

2023年10月12日,在第五届全球工业互联网大会上,中国工业经济联合会发布了具有里程碑意义的【2023工业数字化转型评价综合指数】(以下简称“指数”)。该指数的推出,旨在科学客观地评估我国工业数字化转型的现状、特点和发展趋势,为企业、行业和区域的转型战略提供有力的数据支撑和决策依据。

一、 指数的发布与核心洞察

此次发布的综合指数围绕企业、行业、地区三大维度,构建了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评价体系,全面审视了我国工业数字化转型的成效。

• 总体指数达到62.7: 这一数值表明,我国工业数字化转型正处于关键发展阶段,大部分企业已迈入系统集成和平台支撑的成熟期,预示着未来发展前景光明。

• 就绪度指数达66.1: 特别值得关注的是,数字化转型的就绪度指数高达66.1,这充分证明了我国工业数字化转型已经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具备了进一步发展的潜力。

发布目的与价值:

 该指数是我国首个工业数字化转型评价综合指数,其核心目的是分析并解决行业痛点,进一步推进新型工业化。它的发布标志着我国建立了科学的数字化转型评价体系,为广大企业制定数字化转型战略、提升管理水平、推动工业转型升级提供了宝贵的参考价值。

二、 制造业何去何从?——积极应对数字化转型的新篇章

《2023工业数字化转型评价综合指数》的发布,再次凸显了国家对制造业数字化转型的高度重视。对于制造企业而言,这既是挑战,更是前所未有的机遇。企业应紧跟政策导向,把握数字化转型的时代脉搏,加快迈向智能制造、绿色制造和高质量发展。

要成功应对这场转型浪潮,制造企业需要具备明确的战略规划和具体的行动方案:

1. 加速数字化投入,驱动模式革新:

• 核心转变: 从过去的流程驱动转变为数据驱动,将数据作为核心生产要素。

• 重点投入领域:

• 智能化工厂建设: 打造柔性化、自动化、智能化的生产系统。

• 供应链协同: 打通供应链上下游,实现端到端的透明化和协同化。

• 质量管理与追溯: 加强全流程的质量控制和产品可追溯性。

• 个性化定制: 实现低成本、高质量地满足个性化需求。

• 技术赋能: 引进先进架构和服务平台,快速提升智能运营水平和综合绩效。

2. 夯实数字化基础设施建设:

• 网络基石: 建设更高带宽、更低延迟、更可靠的工业网络(如5G、Wi-Fi 6)。

• 数据中心: 升级算力基础设施,满足海量数据存储和处理需求。

• 云计算: 拥抱云计算,利用其弹性、灵活性和可扩展性,降低IT成本。

• 信息安全: 高度重视信息安全管理,建立健全安全防护体系,保障企业信息和数据安全,防范潜在的网络攻击和数据泄露风险。

3. 强化数字化人才队伍建设:

• 技能提升: 通过内部培训、校企合作等方式,提升现有员工的数字化意识和应用技能。

• 引进高端人才: 积极引进数据科学家、工业互联网架构师、AI工程师等专业人才,为企业的数字化转型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撑。

• 素质培养: 培养员工的数字化思维和创新能力,营造数字化转型文化。

4. 积极参与行业数字化生态建设:

• 协同共享: 与供应商、客户、合作伙伴等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共同构建开放、协同的数字化生态系统。

• 创新驱动: 通过数据共享、协同创新,实现资源的最优配置和高效利用。

• 平台化思维: 积极拥抱和参与工业互联网平台建设,共享平台资源,探索新的商业模式。

5. 学习借鉴,加速转型步伐:

• 跨界学习: 重点关注电子信息、机械制造、纺织服装等行业已发布的数字化转型综合指数(分别为66.4、61.8和60.5)。

• 经验复用: 深入研究这些行业的成功经验、最佳实践和转型路径,规避潜在风险,借鉴有效策略,为自身数字化转型提供宝贵的借鉴。

结语:

 《2023工业数字化转型评价综合指数》的发布,不仅是对我国工业数字化转型成就的一次全面总结,更是为未来指明晰方向的灯塔。制造企业应将此视为重要的行动指南,以前瞻性的战略眼光,坚实的行动举措,积极投身于这场深刻的变革之中,最终实现高质量、高效率、可持续的发展。


打赏 0
揭秘2024制造新动能:协作机器人(Cobots)重塑生产力与人性化工厂
2024年,全球经济的“不确定性”不再是制造业的“枷锁”,而是驱动创新的“引擎”。 面对瞬息万变的全球市场,企业正迫切寻求在生产率上实现“飞跃”。普华永道的报告揭示了一个令人振奋的未来:到2030年,自动化技术将为全球经济注入高达15万亿美元的增长动能。然而,传统工业机器人的高昂门槛,让许多企业望而却步。 正是

0评论2025-09-252

破“芯”而出:中国工业软件的“炼金术”与未来增长极
当中国制造的“骨骼”日益强健,精密的“肌肉”逐渐成型,我们不能忽视其背后至关重要——“神经系统”的强大。业内资深人士如高素梅等,曾发出振聋发聩的警示:“一旦技术代差持续扩大,将从根本上动摇我们发展未来的核心竞争力。” 这不仅是对现状的担忧,更是对未来发展方向的明确指引。我国工业软件的升级之路,迫切需

0评论2025-09-253

软件炼金术:中国工业软件升级的“破局”之道
当中国制造的“硬实力”在数控机床、高端装备等领域逐步闪耀,赢得世界赞誉之际,一个悄然存在的“软肋”却呼唤着我们深思。正如业内一句略带“叹惋”的评价:“工业母机等国产硬件已取得突破,但软件却未匹配”。这并非孤例,更多来自一线的声音和学界的洞察,共同指向一个核心议题:中国工业软件的“破局”之路,究竟还有

0评论2025-09-251

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 Nasional 升级:“星火·链网”赋能数实融合与新型工业化
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的关键底座——工业互联网,正以其独特的价值,驱动着中国经济的转型升级。近日,在中国信通院工业互联网与物联网研究举办的媒体日活动上,一系列关于工业互联网落地实践的最新成果和进展得到了集中分享,其中,以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为核心的基础设施建设,以及“星火·链网”在激活数据要素价值

0评论2025-09-246

U9 cloud:赋能中大型制造企业数智化转型,引领全场景融合与智能应用新时代
自2021年首次亮相以来,用友U9 cloud平台已历经三次重大的跨越与升级,展现出持续进步和与客户风险共担、共成长的坚定步伐。作为专注于服务中型及中大型制造企业的数智化平台,U9 cloud始终围绕全场景一体化融合、深耕细分行业、数据驱动与智能化应用三大战略方向,引领着制造企业的数智化转型新浪潮。一、 全场景一体化融

0评论2025-09-2417

工控机(IPC):工业现场的“守护者”与“智慧引擎”
工控机,作为工业自动化和智能化的关键组成部分,其核心价值在于能够稳定、可靠地运行在复杂多变的工业现场。与我们日常使用的普通计算机相比,工控机并非简单的“工业版” PC,而是经过专门设计,以满足工业生产特殊需求的“硬汉”级计算设备。一、 工控机的独特“体质”:为何它能胜任工业现场?工业现场环境的严苛性,使

0评论2025-09-241

工业互联网的“魂”:操作系统革新驱动“软件定义工业”,国产力量换道超车
回顾互联网发展的历史,智能手机的崛起无疑是其大规模普及的关键节点。而智能手机演进的核心,正是围绕着操作系统的不断革新。正是基于强大的操作系统,才孕育了繁荣的应用市场,催生了功能丰富的App,为人工智能(AI)的普及奠定了坚实基础。如今,工业互联网的演进正沿着相似的轨迹行进。要实现从传统简单的“工业互联”

0评论2025-09-239

AI赋能工业软件:点亮“软件定义的工业”,加速制造业迈向“智造”新时代
工业,作为国民经济的坚实支柱和技术创新的主战场,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拥抱变革。过去,以图纸、工艺、说明书定义产品功能和生产流程的“工程惯例”使得产品一旦定型,调整其功能便异常困难。然而,随着人工智能(AI)与制造业的深度融合,“数智化改造”(“智改数转”)已不再是遥不可及的概念,而是形成了触及现实生产力

0评论2025-09-233

工业软件大赛:汇聚顶尖智慧,赋能“中国智造”核心引擎
工业软件,作为现代工业体系的“神经中枢”,支撑着系统软件、应用软件、中间件和嵌入式软件等多个关键领域。它们不仅是提升生产效率、降低运营成本、保障产品质量的强大引擎,更是推动产业升级、实现“中国智造”核心能力的关键所在。当前,一场由汇聚了中国商飞上航公司、中国船舶科学研究中心、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等

0评论2025-09-2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