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充满活力与机遇的时代浪潮中,湖南长沙正以其独特的姿态,在工业互联网的宏伟画卷上挥毫泼墨,谱写着一曲令人振奋的创新发展乐章。这里,不仅汇聚了前沿的技术,更孕育着敢于探索、勇于创新的企业精神,共同构建着智能制造的新未来。
长沙,这座历史悠久的城市,如今正焕发出勃勃生机。曾经以传统制造业为主导的产业结构,正在经历着一场深刻的变革。工业互联网,作为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深度融合的关键,正在驱动着一场影响深远的产业转型升级。
以中电凯杰科技有限公司为例,走进该公司位于长沙经开区的SMT车间,犹如置身于一个繁忙而高效的“智能蜂巢”。五条产线紧张有序地运作着,一块块电路板经过精密的工序,最终顺利下线。更令人印象深刻的是,尽管生产效率极高,但车间内所需的工人数量却屈指可数。传统的劳动密集型场景已然被数字化、智能化所取代。
“我们通过数字化改造升级,将传统工厂转变为智能工厂,实现了数据统一管理与运维,一条生产线仅需两名工人照看。”中电凯杰生产部副部长晏海鸥的解释,揭示了工业互联网带来的巨大变革。
而为中电凯杰提供智能化改造方案的,正是中电工业互联网有限公司(简称中电互联)。作为专注于工业互联网领域的企业,中电互联以其自主研发的 “中电云网”为核心,构建起了一个完善的“一体两翼”发展模式。向上,他们打造基于工业互联网平台的解决方案,构建“神经中枢”;向下,他们开发工业控制产品及系统,打造“工业触手”。 这种全方位的布局,体现了企业强大的技术实力和对行业深刻的理解。
中电互联的技术成就令人瞩目。他们已累计申报了787项知识产权,并获得了589项授权,这充分展现了其在技术创新方面的领先地位。更令人骄傲的是,中电互联已成功获批为中部地区首个国家级工业互联网区域平台。
在长沙,像中电互联这样的工业互联网平台公司,如同雨后春笋般涌现。树根互联、中南智能、湖南用友等一批富有创新精神的企业,正在为长沙的工业互联网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活力。长沙高新区、长沙经开区等区域,更是成为集聚工业互联网发展的重要阵地。其中,长沙高新区是全省唯一的工业互联网省级新型工业化产业基地,长沙经开区则已获批全国首个省级“5G+工业互联网示范先导区”。
值得关注的是,长沙的企业家们对于工业互联网的认识已经远远超越了简单的“自动化”概念。位于雨花经开区的湖南普斯赛特光电科技有限公司,早在2012年就开始进行智能化升级。“生产过程的智能化并非企业制造端的终点,” 普斯赛特光电董事长刘德权表示,智能化生产沉淀了大量的生产数据,只有通过云技术和平台技术的赋能,将各个生产模块中的数据资源彻底打通、融会贯通,企业的生产模式才能实现质的提升。
制造企业正在经历的,不仅仅是生产线的升级,更是企业经营理念和管理模式的革新。长沙凯士达信息技术开发有限公司,二十多年来一直致力于帮助制造型企业实现信息化转型。该公司许弟洪董事长认为,实现制造企业信息化的关键在于打通产品设计研发、企业经营管理和生产制造这三个环节。“只有打通这三个环节主数据流通的通道,传统制造企业的智能制造转型升级之路才能发挥“1+1+1>3”的“核聚变”效果。”
如今,工业互联网发展进入新的阶段,企业内部的融通已经不能满足发展的需求。“一家头部企业在完成数字化转型后,将成为平台服务商,通过为中小企业进行智能化改造服务,推动协同降本增效,”业内人士分析道。工业互联网创新应用已逐步从龙头企业内部延伸至产业链的上下游,正形成一种大中小企业融通发展的新格局。
对于未来,我们可以充满信心。在长沙这片充满创新精神的土地上,工业互联网的浪潮将继续向前推进。通过持续推动行业和企业级工业互联网平台建设,促进工业互联网与大数据、5G、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的融合,提升平台技术支撑和赋能能力,长沙将持续引领智能制造的发展,奏响更加辉煌的创新发展乐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