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盛夏的骄阳炙烤着大地,热浪滚滚,仿佛要将一切都融化。对于需要在高温环境中作业的劳动者来说,这无疑是一场严峻的考验。尤其是在钢铁行业,炼钢工人们往往需要在炽热的钢炉旁,身着厚重的防护服,经受着高温的“炙烤”。如何在这样的环境下改善工作环境,减轻劳动强度,保障一线工人的健康和安全,成为了一道亟待解决的课题。
时代在发展,科技在进步。近年来,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为钢铁行业的转型升级带来了新的机遇。位于江苏的某钢铁集团(为避免提到具体名称,这里用“某钢铁集团”代替)积极拥抱科技变革,率先进行了“智改数转”的探索,将“5G+智能制造”等先进技术应用到生产的各个环节,为一线工人带来了意想不到的“清凉”。
曾经,在钢铁厂区,工人们挥汗如雨、紧张劳作的景象是常态。如今,在某钢铁集团的生产车间,这样的场景已变得越来越少见。通过数字化改造,许多生产环节实现了远程操控和自动化作业,工人们不再需要在高温环境下直接操作,而是可以在舒适的操控室里,通过屏幕监控和控制生产流程。
例如,该集团的炼钢车间,以往需要工人直接在高温环境下进行操作,现在,工人们可以在距离生产现场5公里外的操控室里,精准地操控炼钢流程,实现“有人值守、无人操作”的目标。想象一下,在室温只有26摄氏度的操控室里,工作人员就能随时监控生产动态,协助厂区生产,这与以往在高温炼钢区域的艰苦工作相比,无疑是一次巨大的飞跃。
走进该集团的5G数字调度室,你就能感受到这种变化。这里与生产现场仅一墙之隔,但室内温度却让人感觉舒适怡人。60个生产监控画面一览无余地呈现在眼前,工作人员可以随时掌握生产的每一个细节。一位经验丰富的调度员表示:“以前需要在炼钢区查看生产状态,现在隔着屏幕就能随时提供生产指导,真正远离了高温作业环境。”
这种转变,得益于某钢铁集团将“智改数转”作为企业发展的核心战略。他们打造了以生产、经营、服务、决策为核心的“3+1”智能化平台,将智能化改造部署落实到每一个产线、每一个岗位。从炼钢到连铸,智能化技术的应用无处不在,为一线工人带来了实实在在的福利。
以该集团第三炼钢厂连铸工段为例,钢坯喷码机器人已经取代了人工喷码操作。以往,工人们需要在高温的生产现场,忍受高温并完成人工书写,字体清晰度、准确度难以保障。现在,喷码机器人可以自动完成钢坯标识,字体清晰易识别,而工人们则可以在冬暖夏凉的操控室内工作,大大减轻了劳动强度,提升了工作效率,也保障了安全。
科技的力量不仅提升了生产效率,更改善了工作条件,提升了劳动者的幸福感。这种积极的变化,正是科技发展为传统产业带来的新生机。 某钢铁集团的实践,为其他行业提供了可借鉴的经验,让我们看到了科技赋能、产业升级的美好未来。在酷暑中,科技带来的“清凉”变革,将助力更多劳动者实现更加安全、舒适、高效的工作,为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注入新的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