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互联网的“感官赋能”:从硬件到软件,构建数据时代的感知基石

   2025-07-11 工业品商城2
核心提示:工业互联网,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改变着制造业的格局。它不仅仅是连接设备的网络,更是数据驱动、智能控制的“神经系统”。在这个系统中,传感器是信息的“感官”,控制器是执行指令的“大脑”,而它们之间的协同工作,决定了工业互联网平台的效能。“感知”先行:传感器在工业升级中的关键作用在工业互联网的浪潮中,传感器

 工业互联网,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改变着制造业的格局。它不仅仅是连接设备的网络,更是数据驱动、智能控制的“神经系统”。在这个系统中,传感器是信息的“感官”,控制器是执行指令的“大脑”,而它们之间的协同工作,决定了工业互联网平台的效能。

“感知”先行:传感器在工业升级中的关键作用

 在工业互联网的浪潮中,传感器变得至关重要。它们将物理世界的各种参数——温度、压力、湿度、气体成分等——转化为数字信号,为控制系统提供决策依据。对于像霍尼韦尔这样的自动化公司而言,控制系统是其核心竞争力,而传感器则是构建这一竞争力的基石。 这也解释了近年来霍尼韦尔持续在传感器领域进行战略布局的原因,通过收购温度、湿度、气体传感器等,以强化其在工业互联网“感知”端的实力。控制与“感知”的深度融合,才是工业互联网的核心所在。

 预计到2023年,工业互联网所连接的设备数量将达到惊人的215亿台。在这海量的设备互联背后,工业互联网需要解决六大关键问题:连接、感知、控制、分析、通讯和应用。其中,连接是基础,分析和通讯是工具,应用则是结果。而“感知”和“控制”才是核心。谁能精准地“感知”设备状态,谁能有效地“控制”设备运行,谁就能在工业互联网的竞争中占据优势地位。当下,中国一些工业互联网应用侧重于应用层的花哨,而忽略了对核心技术——“感知”和“控制”的投入,实在令人惋惜。

软传感器:数字世界里的“虚拟感官”

 除了传统的物理传感器,软传感器(soft sensor)作为一种虚拟传感器,也正在工业互联网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软传感器并非实体设备,而是一种软件,它通过间接测量和数据融合,来推断出无法直接测量或难以精确测量的物理量。 软传感器基于强大的控制理论,可以融合多个测量值,应用于故障诊断、过程优化等领域。例如,卡尔曼滤波器就可被视为一种软传感器。它利用数学模型,将来自多个传感器的含噪声数据进行“清洗”,从而还原出更精确、更可靠的数据。而如今,神经网络和模糊计算等技术也正被广泛应用于软传感器的设计中。

 软传感器的优势在于高可靠性和高精度。 比如,基于pH值的软传感器可以对水处理流程进行实时监测和控制,实现自动化管理。软传感器是数字化技术的结晶,它将高级自动化、物联网、大数据实时分析、以及其他传感器等技术巧妙地结合在一起,为工业互联网带来了更加智能化的“感官”。

新兴传感器技术:未来的无限可能

 随着科技的进步,传感器领域也在不断涌现出新的技术。光学技术与传感器的结合,就是其中一个引人注目的发展方向。光电子技术(photonics)将电子芯片的快速迭代与光学仪器的精密测量相结合,实现了性能的飞跃。这种技术在太阳能产业和工业互联网中都展现出巨大的潜力。

 此外,IO-link技术的出现,简化了传感器的连接和数据传输。IO-link是一种数字接口,它能够将数据从传感器直接传输到物联网接口和可编程逻辑控制器(PLC)。 与传统的独立模块连接传感器方案相比,IO-link具有显著的成本优势和技术优势。利用标准化通讯协议,IO-link能够实现不同传感器的灵活配置和维护,并通过一个主站管理大量的从站传感器,从而降低了网络负担,提高了效率。

 例如,天津宜科的IO-link方案已经在动力锂电池工厂实现了广泛应用。 锂电池生产线流程长、检测点密集、对粉尘防护有一定要求,以及高自动化水平——这些特点都使得IO-link方案成为理想选择。国内动力电池产业的蓬勃发展,也为国内传感器厂商带来了巨大的市场机会。

总结:拥抱“感知”驱动的未来

 工业互联网的未来,离不开对“感知”的深化。从硬件传感器到软传感器,再到各种新兴技术,我们正处在一个不断拓展“感官”边界的时代。谁能掌握核心的“感知”技术,谁就能在未来的工业竞争中占据主动权。 这不仅仅是技术的竞争,也是一场关于对数据深入理解和有效利用的竞争。 让我们共同期待,由“感知”驱动的工业互联网新时代!


 
 
更多>同类新闻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新闻资讯
点击排行

新手指南
采购商服务
供应商服务
交易安全
关注我们
手机网站:
新浪微博:
微信关注: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其他时间联系在线客服)

24小时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