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些日子,工业和信息化部引用了美国知名咨询机构Gardner所做的精确统计,揭示了在全球机床消费市场上的一个令人忧虑的事实:尽管我国在2014年的机床出口额高达33亿美元,然而这仅仅占据了全球机床消费总额的不到5%;相形之下,日本和德国两国的份额却分别达到了10%以上。值得注意的是,我国在国内所需的高中档数控机床方面,很大一部分都需要依赖于进口,特别是在汽车领域,进口装备的比例甚至超过了40%。因此,我国高端机床产业的发展道路可谓是任重道远。
近期,《中国制造2025》将数控机床和基础制造装备明确地列入了“必须加快突破的战略必争领域”之中,并提出了要加强对这些领域的前瞻性部署以及关键技术的突破,积极谋划抢占未来科技和产业竞争的制高点,以期提高我国在国际分工中的层次和话语权。
数控机床和基础制造装备被誉为装备制造业的“工作母机”,一个国家的机床行业技术水平和产品质量,无疑是衡量其装备制造业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尺。正因为如此,《中国制造2025》才会将数控机床和基础制造装备行业列为中国制造业的战略必争领域之一,这主要是由于它们在一国制造业尤其是装备制造业的国际分工中所起到的“锚定”作用:数控机床和基础制造装备是制造业价值生成的基石和产业跃升的支点,是基础制造能力构成的核心,只有具备了坚实的基础制造能力,才能生产出先进的装备产品,进而实现高价值产品的生产。
然而,工业和信息化部的相关负责人坦言,虽然我国机床行业在世界机床工业体系和全球机床市场中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但目前还无法称之为机床强国。与世界机床强国相比,我国机床行业依然存在一定的差距,尤其体现在中高档机床的竞争力方面。
除了国际竞争力不足之外,国产机床的核心零部件发展也亟需得到加强。当前,国产机床功能部件无论是在品种、数量还是档次等方面,都难以满足主机配套的要求,国产中档配套功能部件的市场占有率还有待进一步提升;至于高档产品,则大部分依赖于进口。
此外,我国机床产业面临的发展压力也是不容忽视的。据美国Gartner公司公布的数据显示,2014年全球机床消费金额为753亿美元,较2013年仅增长了0.3%,全球机床生产已经连续三年呈现下滑趋势,2014年全球机床产值为812亿美元,较2013年下滑了3.1%,中国数控机床行业同样承受着巨大的压力,整体处于下行区间。2014年,国内金属加工机床产量同比下降了2%。与此同时,国内市场对于进口机床的需求不仅没有降低反而有所上升,2014年,机床工具进口总额达到了惊人的177.8亿美元,同比增加了10.8%。
2024制造业新引擎:创新、智能与绿色齐头并进,引领经济稳增长
2023年,中国工业经济上演了一场精彩的回升与增长。工信部最新发布的系列数据令人振奋:制造业总体规模连续14年全球领先,国家制造业创新中心布局达27家,“新三样”产品出口额历史性地突破万亿大关,工业互联网更是深度覆盖全部41个工业大类。与此同时,信息通信业也实现了平稳较快增长,为整体经济注入了强劲动能。政策“
0评论2025-09-309
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创新驱动助力产业升级与经济发展
近年来,随着国家不断加大对创新型中小企业的支持,越来越多“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在市场竞争中崭露头角,逐步融入大型企业供应链体系,成为经济新动能的重要引擎。专家指出,这类企业凭借明确的产品定位和技术优势,不仅在细分市场中占有一席之地,也在推动产业升级中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一、稳步崛起,订单与营收持续增
0评论2025-09-308
2024年经济引擎全开:重大项目投资与吸引外资激扬新动能
新年伊始,各地经济工作会议的部署清晰勾勒出2024年稳增长的主旋律:“扩大有效益的投资”成为关键抓手,旨在将有限的财政资金精准投向“夯实产业基础”“培育新质生产力”“补齐产业短板”等核心领域,为经济发展注入持续动力。高性能项目落地,驱动产业升级与创新科技创新,擎动发展前沿:北京市在推动经济持续增长方面,
0评论2025-09-3012
洞悉未来:六维力传感器与人形机器人如何驱动产业变革
在科技飞速发展的今天,我们正迎来一个由智能驱动的崭新时代。在这个时代里,精密传感技术与先进机器人形态的融合,正以前所未有的力量,重塑着我们对生产、服务乃至日常生活方式的认知。本文将聚焦于一个正在悄然兴起的关键领域——六维力传感器,并探讨其与令人瞩目的人形机器人如何共同开启产业革新的篇章,揭示其蕴含的
0评论2025-09-2914
力传感器生产工艺的关键环节与全球产业格局:应变片、弹性体与六维力传感器深度剖析
力传感器作为现代工业和科技领域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其生产工艺流程复杂且对技术要求极高。本文将从应变片生产、弹性体制造两个工艺关键环节出发,深入分析其原材料、技术壁垒,并结合六维力传感器的产业格局,剖析国内外竞争态势。一、 力传感器生产的关键制造环节从力传感器的生产工艺流程来看,应变片的生产和弹性体的
0评论2025-09-2914
机器人执行器方案与力反馈测量方式的匹配分析
机器人执行器是实现机器人运动的关键部件,而力反馈测量是实现精确、柔性控制的重要环节。本文将深入分析当前主流的力反馈测量方式与机器人常用执行器方案之间的匹配关系,为机器人设计和应用提供指导。一、 机器人硬件层面的力反馈测量方式在机器人硬件层面,力反馈测量主要有以下三种方式:1. 应变片式力矩传感器:1. 原
0评论2025-09-2911
工业信息安全:数字浪潮下的严峻挑战与大模型驱动的未来守护
在数字经济蓬勃发展的时代,工业领域虽然享受着技术进步带来的红利,但同时也面临着日益严峻的网络安全挑战。 国家工业信息安全发展研究中心的统计数据显示,2022年公开披露的工业信息安全事件高达312起,覆盖了十几个工业细分领域。其中,制造和能源领域已成为网络攻击的重镇,攻击手段呈现出目标多元化、手段复杂化、影响
0评论2025-09-2620
智能制造:企业盈利的新引擎,转型升级的必由之路
企业存在的根本动力是为了实现盈利。而在新时代,智能制造正成为企业驱动盈利、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关键途径。 尽管每个企业的具体情况千差万别,发展目标各异,因此智能制造的实践路径也各有不同,企业需要根据自身的运营模式量身定制智能制造系统。然而,无论企业规模大小、行业特性如何,在追求盈利这一共同目标下,所有企
0评论2025-09-2618
中国工业机器人:从“替代人力”到“智能智造”的转型之路
中国已然坐拥全球最大的工业机器人应用市场,其规模仍在强劲增长。然而,这片繁荣之下,也隐藏着一个不容忽视的现实:多数应用仍停留在“低端基本阶段”,主要以替代人力进行的简单机械操作为主,执行的是“点到点”的固定任务。 这种现象并非偶然,而是由成本、技术和市场需求等多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低端应用的主流化
0评论2025-09-2617
智能制造时代,工业机器人迎来“进化”:从机械臂到“智慧大脑”
工业机器人的广泛应用,曾是制造业快速发展的强大助推力。然而,随着制造业迈向智能制造的新征程,传统的“机械臂”模式已显疲态。 智能制造核心要求的“自感知、柔性化、高速度、定制化”等特质,对工业机器人的能力提出了前所未有的挑战。本文深入分析了智能制造驱动下工业机器人的应用趋势,并结合泰国某汽车零部件制造
0评论2025-09-26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