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经只存在于科幻想象中的人形机器人,如今正以惊人的速度向现实走来,一场更为深入的商业化浪潮已然拉开序幕。这些集成了机械、电子、传感器、控制、人工智能、仿生学等尖端技术的“智能舞者”,正凭借其类人的感知、决策、行为和交互能力,成为科技界炙手可热的新星。
技术革新:从仿生到智能,每一次蜕变都意义非凡
人形机器人的发展,是一部不断攻克技术难关、持续迭代的史诗。从最初由加藤一郎教授 pioneering(开创性)的探索,到如今特斯拉“擎天柱”等先进型号的横空出世,其技术演进路线经历了多次重塑。
进入21世纪,人工智能的赋能是人形机器人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里程碑。它们开始具备“思考”的能力,能够自主规划路径,精准行走,并依靠多样化的传感器来“感知”周围世界。与此同时,机器人的运动系统也得到了空前提升,集成了驱动器、电机和传感器,实现了更高水平的一体化,让它们的行动更加灵敏和高效。
商业化启航:巨头竞逐,初创力量锐不可当
正如预期的那样,人形机器人的商业化已不再是未来的概念,而是正在发生的现实。众多先行者纷纷亮出“肌肉”,向市场展示其最新的进展。
特斯拉,这家以颠覆性技术著称的企业,其“擎天柱”项目(Optimus)发布了令人瞩目的最新进展视频。视频中,“擎天柱”不仅能够精准分拣电池,还能自如行走,并在工厂环境中执行各类任务,展现了其作为未来生产力伙伴的巨大潜力。
而中国在人形机器人领域的探索者们也毫不示弱。优必选发布的工业版人形机器人Walker S,已经在新能源汽车工厂进行了严苛的实训,积累了宝贵的实战经验。此外,优必选还在4月27日正式推出了其通用人形机器人母平台“天工”,该平台已能实现高达6km/h的稳定奔跑速度,为通用人形机器人的普及奠定了基础。
年轻的科技力量宇树科技,则以极具吸引力的价格策略切入市场。其发布的Unitree G1,起售价仅为9.9万元,这无疑极大地降低了高性能人形机器人的门槛,预示着其将加速进入更多企业和家庭的视野。
核心驱动:关节执行器,人形机器人的“智慧之手”
要实现人形机器人“类人”的精湛技艺,其核心运动部件——关节执行器——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它们是提供受控和有限移动或定位的机电装置,通过对流体(如液压或气压)的精妙操控,实现线性或旋转的运动。
执行器的分类:
• 线性执行器: 主要负责将能量转化为直线运动,常见于需要推拉或精确定位的场景。
• 旋转执行器: 则专注于实现围绕某个中点的角度移动。
许多时候,简单的线性执行器可以看作是旋转执行器的延伸,通过集成运动转换器,将旋转变为直线。滚珠丝杠、滚柱丝杠、皮带和齿轮组都是将旋转转化为线性的常见方案。
工艺壁垒,铸就品质硬实力
生产精密运动控制产品,尤其是用于人形机器人关节的执行器,需要极高的工艺精度和长期的技术积累。就以特斯拉的“擎天柱”为例,其躯干部分就集成了多达28个关节执行器,设计涵盖了旋转与线性两大类别,并精确地整合了减速器、丝杠、电机、传感器等关键零部件,实现了28个自由度的运动能力。而其单手部分,更是拥有6个执行器和11个自由度,力求达到人体工程学的极致。
零部件的精选与协同:
人形机器人的关节执行器,其设计侧重点会根据具体目标和应用场景而动态调整,涵盖负载能力、精度、速度、重量及成本等多个维度。
• 减速器: 为了放大扭矩输出,执行器通常会与减速器协同工作。特斯拉“擎天柱”选用了谐波减速器,以实现紧凑设计和高减速比。而根据扭矩需求和空间限制,其他厂商则可能倾向于行星减速器、RV减速器等多种类型。
• 丝杠: 在直线驱动领域,丝杠是实现“旋转”到“直线”运动的关键。梯型丝杠、滚珠丝杠和滚柱丝杠是市面上的常见选择。厂商会根据不同部位对承载能力、传动精度等的要求,灵活搭配。
自由度的艺术:
每个关节通常至少提供一个自由度,而机器人期望的应用场景,决定了其自由度的设计数量。例如,为实现人形机器人复杂细腻的动作,就需要设计足够多的关节自由度。
丝杠:高精度加工的“幕后英雄”,国产化潜力巨大
丝杠,作为将旋转运动转化为线性运动的核心部件,在人形机器人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它赋予了机器人“行走”和“抓取”的能力。
丝杠的分类与优势:
• 滚珠丝杠: 结构简单,传动效率高(可达90%以上),滚珠作为载荷传递元件,数量众多,具有较强的抗冲击能力。
• 行星滚柱丝杠: 结构更为复杂,传动效率略低于滚珠丝杠,但载荷传递元件为螺纹滚柱,是线接触。其优势在于,在空间受限且需要超高载荷的场景下,其承载能力可比同规格滚珠丝杠高出2-3倍。
• 反向式行星滚柱丝杠: 创新性的结构设计,使得螺母可以在短丝杠上只做周向转动,而丝杠本身只做轴向移动。这种设计巧妙地将电机转子集成到长螺母中,便于实现机电一体化,体积小巧,格外适合要求高度紧凑的人形机器人。
精度与工艺的双重考验:
丝杠的生产制造,对高精度设备和深厚的工艺积累提出了严苛的要求。从毛坯到成品,每一个环节都必须经过精密的加工,以确保其在精度、强度和耐磨性等方面的卓越表现。
国产化曙光初现:
在国际市场上,高端滚珠丝杠领域长期被欧美及日韩企业所主导,如日本精工、博世力士乐等。然而,近年来,随着技术研发的不断突破,中国在丝杠领域也涌现出一批具备竞争力的优秀企业,例如南京工艺装备、山东博特精工、银泰科技等,它们正逐步填补国产化空白。同时,恒立液压、贝斯特等实力企业也积极布局丝杠领域,标志着中国在这一精密制造领域正显现出强劲的崛起势头。
随着人形机器人市场的加速成熟,对高性能、高可靠性联合执行器的需求将持续增长,而丝杠作为其中的关键环节,其技术创新和国产化进程,将成为推动整个产业向前发展的重要驱动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