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控制系统(ICS)被誉为现代工业的“大脑”,是驱动制造业核心动力的关键。从装备制造、印刷包装,到蓬勃发展的半导体、工业机器人等前沿领域,ICS无处不在,它们负责着设备的高效运作和精准执行。当前,中国在ICS领域正经历一场深刻的自主创新与市场拓展浪潮,为全球工业的智能化转型注入了新的活力。
工业控制市场:韧性与机遇并存
工业控制市场大致可分为项目型市场和OEM市场,两者在市场规模上贡献均等。项目型市场,以其受到政府与大型企业资本开支的显著影响,在2023年得益于电力、汽车、采矿、化工及公共事业等行业的强劲投资需求,展现出了积极的增长势头。
然而,OEM市场,主要服务于机床、消费电子、半导体、新能源和机器人等行业,在2023年则面临着较大的景气度挑战,导致增速出现下滑。但向前展望,随着宏观经济的逐步回暖,以及消费电子和半导体等关键行业周期的复苏,ICS行业有望在2024年迎来显著的复苏。
“控制层”的突破:国产软件的攀登之路
在ICS的体系中,控制层——特别是广泛应用的PLC(可编程逻辑控制器)——是技术壁垒最高的环节。“中大型PLC”市场,对行业案例的积累和品牌信誉有着极其严苛的要求,这使得国产厂商在此领域面临着巨大的突破难度,国内厂商的市场份额仍有提升空间。
相比之下,“小型PLC”市场,由于其相对较低的准入门槛,国产化进程更为显著。例如,汇川技术和信捷电气等本土企业,在2023年已分别占据了15%和7%的市场份额,显示出强劲的竞争力。
“驱动层”的崛起:国产品牌的坚实根基
在驱动层,包括变频器和伺服系统等关键部件,国产品牌已确立了领先地位。以通用伺服市场为例,2023年的市场规模虽略有下滑(同比-4%),但汇川技术、禾川科技、信捷电气等国内企业在2022年已占据了相当高的市场份额,分别达到24.3%、3.7%和2.9%。这表明,在经历多年的技术积累和市场竞争后,国内企业已在该领域形成了坚实的根基和较高的品牌认知度。
政策东风与全球视野:拓展国产ICS的增长空间
当前,鼓励企业设备更新和技术改造的政策正在为ICS行业注入新的动力。这些政策旨在推动企业进行现代化升级,从而直接拉动对高性能ICS产品的投资需求。这无疑为国内ICS企业带来了巨大的发展机遇。
与此同时,国内ICS企业正在积极拥抱全球化战略,将目光投向广阔的海外市场。经过与国际品牌的长期竞争,中国企业在产品竞争力、解决方案提供能力上已今非昔比,具备了参与国际市场竞争的实力。在东南亚、南美等新兴市场,外资品牌市场集中度相对较低,这为具有成本优势和快速响应能力的中国企业提供了宝贵的切入机会。
以伟创电气和麦格米特等为代表的,较早布局海外市场的企业,其海外营收均保持着高速增长的态 ifade。这充分证明了中国ICS产品“走出去”战略的成功,海外市场已成为其业绩增长的重要引擎。
展望未来:自主创新与全球化驱动的ICS新时代
工业控制系统作为核心的“智造”基础设施,其自主创新与品牌崛起,不仅关乎企业自身的成长,更对整个国家工业体系的现代化和国际竞争力具有深远意义。
未来,随着政策支持的持续发力,以及中国企业在全球市场上的不断深耕,工业控制系统领域有望迎来更加辉煌的发展。我们期待看到更多优质的中国ICS产品和服务,在全球工业智能化的浪潮中,扮演更加重要的角色,驱动更高效、更可持续的工业未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