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下,一个令人振奋的景象正在中国工业界悄然展开——国产工业软件的创新与崛起。正如“工业软件是皇冠上的明珠”所言,它们是现代工业的大脑与神经网络,更是孕育新质生产力、赋能高质量发展的关键驱动力。尤其在研发设计领域,曾被视为技术难题的国产软件,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迈向自主创新,成为“国货之光”的新篇章。
研发设计软件:工业创新的基石与挑战
工业软件的体系庞杂,涵盖了从研发设计、经营管理,到生产控制的各个环节,以及深度嵌入的嵌入式软件。其中,研发设计软件的重要性尤甚。它位于产品生命周期的前端,是工业生产的起点,对汽车、航空航天、高端装备等关键行业的发展起着决定性作用。
研发设计软件的本质是一种高度综合性的跨学科工具,它融合了数学、物理、计算机科学的前沿知识,并需要吸收深厚的行业经验智慧。其复杂性和开发难度可见一斑。长期以来,在这片领域,国外软件占据主导地位,给国内企业在技术引入和市场拓展上带来了不小的限制。要颠覆一个拥有深厚技术积累和成熟生态的行业软件,无疑是一项充满挑战的复杂工程。
AI赋能:中国工业软件弯道超车的新机遇
然而,时代的发展为我们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机遇。中国在人工智能(AI)领域的全球领先地位,为缩小与海外工业软件技术差距提供了坚实的基础。特别是由AI驱动的科学研究新范式——“AI for Science”,正以前所未有的力量,系统性地解决药物设计、材料科学、化工合成等微观设计难题,并在航空、汽车等宏观研发领域展现出丰富的应用潜力。
近期,科研界和企业界已纷纷行动起来。许多行业研究机构正在积极推动“人工智能驱动的科学研究”专项部署,并提出“AI+”行动。中央企业也率先启动了“AI+专项行动”,旨在加速AI技术赋能产业的全面革新。这每一个举措,都为工业软件行业提供了乘势而上的绝佳良机。它们预示着一个由AI与计算仿真驱动的新型研发时代的到来,鼓励着“AI for Science”开放生态的构建与产业协作体系的壮大。
创新先锋:企业级AI驱动的工业设计基础设施
在这一变革浪潮中,一批勇立潮头的企业正成为国产研发设计软件崛起的生力军。以深势科技为例,它专注于打造微观尺度工业基础设施,构建了基于“AI for Science”的大模型体系。公司相继推出了Bohrium®科研云平台、Hermite®药物计算设计平台、RiDYMO®难成药靶标研发平台以及Piloteye®电池设计自动化平台等一系列工业设计与仿真基础设施。这些平台为生物医药、能源、新材料以及信息科学与工程等前沿研究领域,提供新一代的工业设计与仿真系统。
在过去两年,深势科技发布的多款行业领先大模型已成功集成到其产品平台中。这些模型为宁德时代、映恩生物等行业的领导者提供了强大的支持,加速了他们在电池研发、药物设计、新材料发现等关键领域的创新进程。这些成功案例不仅证明了AI在工业设计领域的巨大潜力,也印证了国产软件的实力与价值。
核心竞争力:构建自主可控的工业软件生态
发展“新质生产力”和建设先进制造体系,离不开核心工业软件的自主可控。这不仅是提升关键产业核心竞争力的根本保障,也是维护产业安全的重要基石。
国产研发设计软件的崛起,其意义远不止于技术或产品的简单替代。它更在于对未来产业场景价值的重构。通过在特定应用场景下,基于“AI for Science”开发自有研发设计平台,实现单点能力的突破,将有望带动整个工业软件行业开创新局面,迈上新的台阶。
走向国际舞台:中国制造的新名片
在全球化浪潮中,中国正经历着从“世界工厂”向“世界市场”的深刻转变。这一转变的背后,不仅仅是国货品牌数量的激增,更是用户对国货产品日益增长的认同、信赖与期待。
对于国产工业软件而言,要真正走向国际舞台,实现“皇冠上的明珠”更加璀璨,还有持续的攀登和坚韧的付出。但信念如光,无惧挑战,必将激励着逐梦者们不断前行。我们可以预见,在不久的将来,国产工业软件定能在国际竞争中大放异彩,成为中国制造新时代的一张闪亮名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