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好友 新闻资讯首页 新闻资讯分类 切换频道

什么是智慧水务?

2020-02-04 11:216330工业品商城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城市信息化应用水平不断提升,智慧城市建设应运而生。建设智慧城市在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信息技术应用、提升城市综合竞争力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智慧城市的建设在国内外许多地区已经展开,并取得了一系列成果,国内的如智慧上海、智慧双流;国外如新加坡的“智慧国计划”、韩国的“U-City计划”等。  智慧水务是智慧城市的一部分,是水务部门一直在提的一个概念。智慧水务通过数采仪、无线网络、水质水压表等在线监测设备实时感知城市供排水系统的运行状态,并采用可视化的方式有机整合水务管理部门与供排水设施,形成“城市水务物联网”,并可将海量水务信息进行及时分析与处理,并做出相应的处理结果辅助决策建议,以更加精细和动态的方式管理水务系统的整个生产、管理和服务流程,从而达到“智慧”的状态。 
   智慧水务借助新一代无线网络、物联网、云计算等信息技术,从水源水库的蓄水量、水位、水质情况、管路流量、各地供水量等实时数据监控开始,到各个区域供水站的实时数据,再到终端用户的用水量等相关数据自动采集,建立起覆盖全市的供水调度监测体系,结合管网GIS系统、管网水力模型、供水调度管理等系统,形成智能供水调度管理信息平台,实现调度运行的实时监控、供水变化趋势预测及应对、突发事件预警及应急处置等辅助决策功能,提升城市供水安全保障的智能化管理水平。
智慧水务建设应努力做到以人为本、协同运作、创新驱动、可持续发展,实现决策科学化、管理协同化、服务主动化和控制自动化;努力搭建包括智慧水务监测对象、智慧水务控制对象、传输网络、水务数据中心、智慧水务应用、服务对象、安全保障以及推进机制等在内的总体架构。  
     对于水务企业而言,漏损造成的损失是一个极其头疼的问题。我国的漏水管理现状并不乐观。我国城市供水统计年鉴数据表明,全国范围的666个城市2011年供水管道长为57.38万千米,2011年全年供水总量为513.42亿吨,年末的供水综合生产能力为2.67亿吨/天。
据估计,若以平均漏损率20%计算,中国水务企业一年的漏损水量为102亿吨。若以每吨水的供水成本1.5元计算,每年因漏损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为154亿元。若以售水的每吨水价2元计算,则漏损水量的经济损失高达200亿元以上。如此巨大的损失恐怕要让水务企业好好反思一番。
中国水务企业漏水管理存在的问题比较多,我们不妨对此进行一番梳理。比如,水务企业的基础设施老化,管网等设施没有及时维护;管网基础数据不完善、不准确;管网监测不全面,漏水监测设施不完善;缺乏分区管理;信息系统很多、分散,数据不统一;管网、调度、客服的系统各自独立;缺乏统一的漏水管理平台,缺乏有效的漏水管理机制;被动式漏水管理,效率低,效果不明显;检漏通常只能维持漏损水平,而不能有效降低漏损等。
解决漏损需要全面的产销差管理和漏算控制解决系统。在新技术变革带来的影响下,智慧水务的发展对控制漏损不仅十分必要,而且非常有用。在世界上,曾经有两个案例充分说明了智慧水务的前景和趋势。
个例子是卡塔尔管网漏损管理。2007年,卡塔尔的供水管网产销差率为59.1%,其中物理漏损占33.5%。为了应对国际重大赛事的需要,卡塔尔急需降低产销差率,节约水资源,提高供水收益率。在运用智慧水务对漏损进行控制管理4年后,卡塔尔管网的产销差水量降至原来的一半,每年节约1400万欧元。每年减少1540吨漏损,产销差率则从59.1%降到20.9%,尤其是物理漏损从33.5%降到8.2%。该国的水务公司也成为海湾地区运营效率高的水务公司。
另一个例子是英国的Anglian管网漏损管理。通过剖析水网建设维护中的问题,施耐德电气利用智慧水务解决方案帮助英国大水务公司减少5%漏损,而自运行以来,每年解决约27000个漏点,达到了英国低的漏损率水平,大幅度提高了运营效率。
目前,中国的城市水务企业面临着诸多机遇和挑战。比如,国家政策越来越重视水问题;供水企业越来越多面临市场竞争;资源日益紧缺;水资源用户的维权意识逐渐成熟、供水企业的服务急需转变等。然而,中国的城市水务企业需要重视的一点是,智慧水务的大数据集成分析和挖掘应用。
2015年两会政府工作报告提出了“互联网 ”信息化发展的新计划,政府和民用的各个行业正在形成创新2.0下的互联网与本行业融合发展的新形态、新业态。水利行业作为影响国计民生的传统基础领域,通过整合和吸收政府、社会各界资源积极参与,将“水务管理与服务”与“互联网”相结合,将促进“水资源”的管理利用、“水灾害”的有效防控。
在大数据时代,数据已经成为企业的重要资产,甚至是核心资产,数据资产及数据专业处理能力将成为水务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按照杨虎进的看法,未来水务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是通过水务物联网获取水网数据,以云计算和大数据分析提供长期决策支持和增值服务,应用移动终端的便捷性,加快数据和业务的流转,从而提高公司的科技储备和资本市场战略收购能力。
打赏 0
工业互联网三年行动收官推动基础设施平台和核心技术突破开启智能制造新未来
2024年,工业互联网迎来了全面收官的关键时刻。这一年不仅是过去三年“工业互联网创新发展行动计划”的总结期,更是未来迈向智能制造和数字经济新高度的重要转折点。在快速变化的产业环境中,工业互联网正逐渐展现出其巨大的潜力和无限的发展空间。随着基础设施的不断完善、平台生态的日益丰富,以及核心技术的持续突破,工

0评论2025-05-098

“5G+工业互联网”引领未来制造:智能升级推动行业变革
在当今高速发展的数字时代,传统制造业正迎来一场深刻的变革。核心引擎——“5G+工业互联网”的融合,正逐步突破传统生产的边界,引领产业迈向智能化、数字化的新纪元。这一创新发展模式,不仅大幅提升了生产效率与产品质量,更为企业带来了可持续发展的新机遇。何为“5G+工业互联网”?——赋能制造业的新动力工业互联网作

0评论2025-05-0910

5G赋能制造:解锁工业互联网的迷雾与挑战
毋庸置疑,5G正以破竹之势改变着我们的世界,而其最具潜力的应用场景无疑是新型制造业,特别是由工业物联网和工业互联网所代表的未来工厂。离开5G,我们很难想象一个真正智能互联的工业体系。某种程度上,将5G技术赋能局限在非制造业领域,是对这项颠覆性技术的巨大浪费。尽管我们已经看到五花八门的5G应用场景,但其中许多

0评论2025-05-0811

工业互联人才告急 锻造数字经济新引擎
在这个智能化飞速发展的时代,机器人产业正迎来前所未有的机遇。作为科技创新的重要前沿,机器人不仅在传统制造、医疗、服务等领域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也在推动经济转型升级、实现产业智能化升级方面展现出巨大潜力。然而,面对激烈的全球竞争与行业内的转型压力,如何突破同质化瓶颈,持续创新,成为了每一个机器人企业

0评论2025-05-089

从同质化走向差异化,中国机器人产业的崛起之路
近年来,机器人产业在全球范围内蓬勃发展,成为推动智能制造升级的关键力量。在中国,机器人产业也经历了快速发展,然而,在高速增长的背后,同质化竞争、核心技术受制于人等问题日益凸显,制约着产业的进一步发展。要实现中国机器人产业的真正崛起,必须打破同质化困局,走向差异化创新之路。产业链现状:下游拥挤,上游薄

0评论2025-05-0810

颠覆与重塑:工业机器人产业的“破局”密码
当“增长”成为一种期待,而不是一种必然,创新便成为唯一的出路。工业机器人产业亦是如此。曾经的“蓝海”已泛滥成潮,同质化竞争、低端产能过剩等问题日益凸显。如何打破僵局,实现真正的“破局”?本文将深入探讨工业机器人产业的颠覆式创新之路,揭示那些隐藏在“破局”背后的关键密码。一、 从“机械臂”到“智能体”

0评论2025-05-0811

重启增长引擎:制造企业如何以数字化创新赢得未来十年?
全球经济震荡,市场竞争白热化,制造企业正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过去依赖的规模效应、成本优势正逐渐失效。如何突破增长瓶颈,在未来的十年里保持领先?答案在于数字化创新。本文将聚焦制造企业如何通过技术创新、模式创新,重塑价值链,打造面向未来的核心竞争力。一、 数据驱动:从“经验主义”到“精准决策”长期以来,

0评论2025-05-0813

“智”绘未来:许继集团智造升级的破局之路
在瞬息万变的制造业浪潮中,企业的生存与发展如同逆水行舟,不进则退。电力装备制造领域的佼佼者——许继集团,以其敏锐的洞察力和果敢的执行力,在智能化、数字化的道路上奋楫笃行。它如何突破传统制造的瓶颈,拥抱智能制造的未来?本文将深入探索许继集团智造升级的战略布局与实践,揭示其打造竞争优势的破局之道。一、

0评论2025-05-0811

“智”造引擎驱动发展:解密许继集团的数字化转型之路
在电力设备制造领域,一场以智能化、数字化为核心的变革正悄然发生。许继集团,作为行业内的领军企业,积极拥抱智能化浪潮,通过自主研发、技术创新和精益改造,打造了一套覆盖核心产品的智能制造体系,为企业发展注入了强劲动能。这篇文章将深入剖析许继集团的数字化转型实践,揭示其“智”造升级背后的成功秘诀。正文:一

0评论2025-05-0812

以技术升级与产业变迁推动国产机床行业新发展
在现代制造业中,机床作为基础装备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它不仅影响着产品质量和生产效率,更决定着一国制造实力的深度和广度。然而,面对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和技术不断革新的环境,国产机床行业正处于一个关键的转型期。本文将深入探讨行业现状、面临的挑战及未来发展策略,旨在为行业从业者提供有价值的参考。一、市场规

0评论2025-05-08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