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好友 新闻资讯首页 新闻资讯分类 切换频道

无锡半导体产业目前已顶起了江苏半导体产业的半边天

2020-01-16 10:594740工业品商城
     作为国家集成电路产业投资基金(以下简称“大基金”)成立以来选择的首家参与海外并购的企业,长电科技一直称霸国内的封装测试业。事实上,除了长电科技,在这个中国半导体和微电子的发源地、见证过中国块集成电路诞生的无锡,还集聚着SK海力士、华润微电子、江苏长电科技、英飞凌科技、东芝半导体等一批具有国际水平的集成电路企业。
  “目前,围绕着有中国半导体产业黄埔军校美誉的无锡,江苏省已经基本形成了沿江两岸的‘硅走廊带’和苏南的‘硅谷’基地,预计未来几年,在国家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以及产业鼓励扶持政策不断完善的带动下,无锡将步入新一波的增长周期。”无锡市半导体行业协会理事长于燮康告诉《中国电子报》记者。
  “中国很少见半导体和集成电路产业链这么完善的城市。从芯片研发设计、掩模、芯片制造、封装测试、系统开发、配套材料到支撑服务,产业链这么齐全的中国城市目前只有无锡。”无锡市信息化与无线电管理局局长张克平向《中国电子报》记者强调。
  作为微电子的发源地,无锡经过多年发展,已是全国八大集成电路设计产业基地之一,也是国家两家微电子高技术产业基地之一。目前,坐落在无锡市的半导体企业共有200余家,其中包括集成电路设计企业100余家、集成电路制造与封测企业20余家,支撑、配套与服务企业80余家,产业综合配套能力很强。
  其中,在集成电路设计领域,无锡聚集了华润矽科、无锡芯朋、中微爱芯、无锡力芯、无锡矽林威、无锡友达、无锡海威、无锡禾芯、无锡德思普、无锡中星微、中电科58所等公司;在晶圆代工领域,有无锡华润微电子、江苏东光、江阴新顺等;封装测试领域的企业,则以江苏长电、华润华晶、华润安盛、通芝(无锡)、矽格微(无锡)等为代表。
  无锡半导体产业目前已顶起了江苏半导体产业的半边天。于燮康告诉记者,2014年无锡市共实现半导体产业销售收入600.4亿元,同比增长13.3%,占据江苏省销售总收入的53.9%。尤其是制造领域,目前占据了江苏省总规模的88.19%。
  目前,无锡在半导体制造领域拥有海力士半导体(中国)有限公司的2条12英寸生产线,月产能达到16万片;华润微电子(无锡)的1条8寸生产线,月产能达到9万片;6英寸生产线则共有5条,包括无锡华润上华的2条、无锡华润华晶的1条、无锡KEC的1条、江苏东光(宜兴)的1条,月产能总共达20万片;5寸生产线4条,月产能28万片。 
  封装测试业也是无锡的强项。于燮康向记者强调,封测业正是我国集成电路产业有希望也有可能接近国际先进水平的突破口。而“大基金”出手相助的长电科技,正是国内集成电路封装测试的龙头企业,从全球来看近年来也是排名第六。
  “无锡目前的集成电路制造业是,集成电路封装测试是第三,集成电路设计是第四,配套支撑是全国。”张克平这样向记者形容目前无锡在全国半导体产业中的地位。
  事实上,随着区域集聚效应越来越显著,以无锡为龙头的江苏省半导体产业实力不断发展,目前已是全国半导体产业重镇。2014年江苏省集成电路产业的销售收入为809.96亿元,同比增长10.89%,占到全国同业总收入的三分之一,居。
  能够取得这样的成绩,与无锡市乃至江苏省长期以来对发展半导体产业的重视是分不开的。作为当地的支柱型产业,自2000年国务院发布18号文件后,江苏省多次为半导体产业专门出台相关政策,从政策、资金、税收和人才等各个方面全力扶持当地半导体产业的发展。2001年出台了《江苏省鼓励软件产业和集成电路产业发展的若干政策》和《江苏省软件和集成电路业专项经费使用管理办法(试行)的通知》。2008年开始试行《江苏省产学研联合创新资金管理办法》。2009年又印发了《省政府关于印发江苏省电子信息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纲要的通知》。
  无锡市则并没有单独印发相关政策,而是采取了“一企一策”的方式。“我们是根据江苏省的政策,再针对性地制定无锡市企业的扶持政策。因企而异,每一个企业根据情况有不同的针对性的政策。”张克平解释道。
  无锡市新区管委会分管副主任朱晓红告诉《中国电子报》记者,为营造有利于半导体产业发展的环境,无锡专门建立了信息产业科技园、无锡超大规模集成电路产业园等专业园区,并在国家集成电路设计无锡产业化基地组建了以无锡国家集成电路设计基地公司为主的支持和服务团队。
  此外,为强化封测产业优势,2009年,无锡还成立了依托长电科技、南通富士通的国家集成电路封测产业链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并创新了产学研用的合作模式。这也是国家科技重大专项中个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这种产学研合作的关系也在无锡普及开来,为半导体产业的持续发展提供有力的人才支撑。
 
打赏 0
工业互联网:开启未来工业转型的持久之战
在当今创新驱动和数字化浪潮持续推进的背景下,工业互联网正成为赋能传统产业、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引擎。这一变革过程虽然充满挑战,但其深远意义值得我们不断投入与坚持。可以说,推动工业互联网的发展像是一场没有终点的“持久战”,只有保持战略定力,稳步前行,才能实现产业的全面升级与创新突破。近年来,工业互联网

0评论2025-06-264

推动制造业数字化转型的战略路径与关键技术创新
在科技浪潮的汹涌澎湃中,一场深刻的变革正席卷而来。数字技术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和广度,重塑着世界格局,为各个领域注入了澎湃动力。我们正身处一个无限可能的新纪元,数字基础设施的日益完善,数字经济的蓬勃发展,以及在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前沿技术领域的领先地位,无不为制造业的深刻转型描绘出壮丽蓝图。面向未

0评论2025-06-264

工业之魂:揭秘软件定义制造的深层奥秘与未来之路
在智能制造的滚滚浪潮中,软件已不再仅仅是冰冷的工具,它正蜕变为一种全新的、驱动工业体系升级换代的强大生产力。然而,并非所有软件都能担此重任。正如中国工程院院士李培根所指出:“能定义制造的软件,是工业软件的专属权利,而非寻常的通用软件。” 相较于泛用型软件,工业软件的内核更深植于工业实践,其复杂程度与

0评论2025-06-256

解锁工业未来的密钥:软件如何重塑制造业的DNA?
想象一下:不再是嗡嗡作响的机器和震耳欲聋的嘈杂声,而是一个由数据驱动、精准高效的未来工厂。这样的未来,正在软件的驱动下加速到来。与其说软件在“改变”工业,不如说它正在重塑制造业的DNA,赋予它前所未有的活力和可能性。长期以来,我们习惯于将目光聚焦于硬件上的创新——更强大的引擎、更坚固的材料、更精密的仪

0评论2025-06-256

当工业插上软件的翅膀:从灯塔工厂到复兴号的数字化跃迁
最近,“灯塔工厂”再次成为行业焦点。这个由世界经济论坛和麦肯锡咨询公司共同评选的“数字化制造和全球化4.0示范者”,被誉为智能制造领域的“奥斯卡”。 它们代表着全球制造业在智能化、数字化方面的最高成就。 如今,灯塔网络的规模已经突破百家,这背后,软件所扮演的角色愈发关键,它如同工业制造的“大脑”和“灵魂

0评论2025-06-2515

数字经济:未来商业与生活的无限可能
在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数字经济正以一种颠覆性的力量,重塑着我们的商业模式和生活方式,宛如一颗冉冉升起的新星,照亮着全球经济的未来。它不仅仅是一种技术革新,更是一场深层次的商业和社会变革,蕴藏着前所未有的机遇与挑战。数字经济的魅力,在于它巧妙地将数字化的知识与信息,融入到生产的各个环节。试想一下,

0评论2025-06-247

数字经济:推动未来发展的新引擎
在当今信息化高速发展的时代,数字经济已成为引领全球经济转型的重要动力。它不仅深刻改变着我们的生活方式,也重塑着各行各业的生产与运营模式。理解数字经济的内涵、结构与发展趋势,对于把握未来经济发展方向具有重要意义。什么是数字经济?根据经典定义,数字经济是以数字化知识和信息作为核心生产要素,依托现代信息网

0评论2025-06-248

边缘智能:数字世界的无名英雄与未来基石
在信息爆炸的时代浪潮中,我们身边涌现出数量庞大的智能终端,它们是万物互联的神经末梢,是感知世界的数字触角。然而,当这些终端的数据洪流汇入传统的云计算中心,如同远距离的水管传输,迟滞、拥堵的弊端日益凸显,已无法满足现代应用对“低时延、快响应”的极致追求。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边缘计算”应运而生,成为数

0评论2025-06-249

从“数字化管理”到“数字商业智能”:探索制造业转型升级的深层驱动力
在当今瞬息万变的商业环境中,制造业的数字化转型已成为重塑竞争格局的关键。然而,很多企业在拥抱数字化的过程中,往往将重点放在了内部管理的信息化建设上,却忽视了其更深层次的潜力——即通过数字技术驱动商业模式的革命性创新。这种认知偏差,导致信息技术在促进企业业态创新方面的作用未能充分发挥。被低估的数字商业

0评论2025-06-2410

拥抱未来制造:数字化转型引擎下的产业跃迁
在瞬息万变的商业环境中,制造业正迎来一场前所未有的变革——数字化转型。这不仅仅是简单的技术升级,更是一场深层次的产业革命,它将重塑生产方式、优化资源配置、并引领我们走向更加绿色可持续的未来。新生产力:智造的无限可能数字化转型为精益生产与柔性制造注入了强劲动力。通过整合物联网(IoT)、人工智能(AI)和

0评论2025-06-2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