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新型干法水泥窑用耐火材料
大型SP窑和PC窑的窑筒内,直接结合镁铬砖用于烧成带,尖晶石砖或易挂窑皮且热震稳定性能较好的镁铬砖用于过渡带,高铝砖用于分解带,隔热型耐碱黏土砖或普通型黏土砖用于窑筒后部,耐火浇注料或适用的耐火砖用于前后窑口;在预热系统内,普通型耐碱黏土砖及耐碱浇注料用于拱顶,高强型耐碱黏土砖用于3次风管,并配用大量的耐火浇注料、系列隔热砖和系列硅酸钙板。在窑门罩和冷却机系统内,除选用上述材料外,还配用碳化硅砖和碳化硅复合砖,系列隔热砖、系列耐火浇注料、系列硅酸钙板和耐火纤维材料等七大类30余种耐火材料。在日产2000吨水泥窑上,耐火砖建设用量达1600吨以上,正常生产时年消耗用量达400吨以上。
2.预分解窑对耐火材料的要求
统水泥回转窑的转速慢,预分解窑的转速是传统水泥窑的3~4倍,高温高转速和大直径,使预分传解窑窑体、窑衬所承受的热应力要比传统水泥窑大很多。经预热器、增湿塔、电收尘的多次搜集,预分解窑中的K2O、SO2、KCl等组分挥发后难于溢出窑系统以外。当碱、硫、氯的平衡建立后,上述挥发性组分在窑内有很高的浓度,显著影响水泥生产和耐火材料的寿命。预分解窑能够带来可观的效益,但使窑的复杂程度显著增大。窑的每一部分出现问题都可能导致生产终止。因此,要求水泥预分解窑用耐火材料应具有优异的质量和高度的稳定性。
3.水泥行业对碱性耐火材料的新要求
目前,建材行业年需镁铬砖约6万吨以上,产生约含0.3%Cr6+的残砖2.4万吨。2010年旋窑水泥的产量将达到8亿吨,建材行业年消耗的镁铬砖为50万吨。
镁铬砖在使用中会生成剧毒、致癌的六价铬。Cr6+可引起皮肤损害、上呼吸道炎症、黏膜溃疡、皮肤癌和肺癌。我国铬资源匮乏,建材行业排放的Cr6+严重污染了环境。碱性耐火材料具有耐高温煅烧和耐化学侵蚀能力较强的优良特性,是实现水泥窑生产优质、高产、低消耗和长期安全运转的关键性窑衬材料。但它又具有易受潮变质、热膨胀率大、导热系数高和热震稳定性能较差的缺点。目前适用于水泥窑的进口和国产碱性耐火材料主要包括直接结合镁铬砖、半直接结合镁铬砖、普通镁铬砖、白云石砖、含锆和不含锆的各类特种镁砖、尖晶石砖和化学结合不烧镁铬砖等。
普通镁铬砖含Cr2O3常达到8%~10%,直接结合镁铬砖更达到10%~16%,掺加铬矿石的作用是显著改善砖的热震稳定性能。但它们在水泥窑(特别是新型干法水泥窑)内使用易遭碱侵蚀,生成含六价铬的K2CrO2等矿物向环境释放,用后残砖中含3CA·CaCr03等含六价铬的水溶性矿物也污染下游水源,都造成人畜的铬公害。为提高碱性砖的耐侵蚀性能,并减轻甚至消除对环境造成的铬公害,国外开发并利用低价镁铬砖、无铬特种镁砖和新型白云石砖等碱性耐火材料已获成功。我国铬矿石资源贫乏,又僻处西陲新疆、西藏,进口含铬合金钢价格昂贵,在水泥窑上以低铬、无铬碱性砖来代替高铬的普通镁铬砖和直接结合镁铬砖的要求更为迫切。
水泥回转窑长期使用镁铬砖作为高温带窑衬。使用中,砖中的部分铬会从Cr3+转变为剧毒和致癌的Cr6+.我国标准规定:IV级环境水的Cr6+含量应<0.05mg/l,I级环境水的Cr6+含量应<0.01mg/l.镁铬残砖中的Cr6+却可达2577mg/kg.这也就是说,拆卸下的残砖可以污染相当自身重量5万~25万倍的水,严重地破坏了环境和威胁着人民群众的健康。
10余年来,国内外耐火材料界在寻找镁铬砖的替代材料方面作了大量工作,但效果均不十分理想。中国建筑材料科学研究总院在国家863项目的支持下,对此展开了深入的研究。结果表明:Cr2O3在镁质耐火材料中起提高直接结合程度、降低侵蚀速率、改善抗热震性和改善窑皮黏附作用。总之,我国水泥行业正向现代化的目标迈进,急需高质量的环境友好碱性耐火材料。
工业信息安全:数字浪潮下的严峻挑战与大模型驱动的未来守护
在数字经济蓬勃发展的时代,工业领域虽然享受着技术进步带来的红利,但同时也面临着日益严峻的网络安全挑战。 国家工业信息安全发展研究中心的统计数据显示,2022年公开披露的工业信息安全事件高达312起,覆盖了十几个工业细分领域。其中,制造和能源领域已成为网络攻击的重镇,攻击手段呈现出目标多元化、手段复杂化、影响
0评论2025-09-263
智能制造:企业盈利的新引擎,转型升级的必由之路
企业存在的根本动力是为了实现盈利。而在新时代,智能制造正成为企业驱动盈利、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关键途径。 尽管每个企业的具体情况千差万别,发展目标各异,因此智能制造的实践路径也各有不同,企业需要根据自身的运营模式量身定制智能制造系统。然而,无论企业规模大小、行业特性如何,在追求盈利这一共同目标下,所有企
0评论2025-09-263
中国工业机器人:从“替代人力”到“智能智造”的转型之路
中国已然坐拥全球最大的工业机器人应用市场,其规模仍在强劲增长。然而,这片繁荣之下,也隐藏着一个不容忽视的现实:多数应用仍停留在“低端基本阶段”,主要以替代人力进行的简单机械操作为主,执行的是“点到点”的固定任务。 这种现象并非偶然,而是由成本、技术和市场需求等多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低端应用的主流化
0评论2025-09-263
智能制造时代,工业机器人迎来“进化”:从机械臂到“智慧大脑”
工业机器人的广泛应用,曾是制造业快速发展的强大助推力。然而,随着制造业迈向智能制造的新征程,传统的“机械臂”模式已显疲态。 智能制造核心要求的“自感知、柔性化、高速度、定制化”等特质,对工业机器人的能力提出了前所未有的挑战。本文深入分析了智能制造驱动下工业机器人的应用趋势,并结合泰国某汽车零部件制造
0评论2025-09-262
“5G+工业互联网”:加速中国新型工业化的“双核驱动力”
中国在5G和工业互联网领域的迅猛发展,正为新型工业化注入前所未有的强大动力。 工业和信息化部最新数据显示,我国5G基站已达318.9万个,工业互联网产业规模突破1.2万亿元,更有超过8000个“5G+工业互联网”项目深入各个工业大类,其影响力已 “覆盖全部工业大类”,并加速向更多国民经济重点行业延伸。5G:智能制造的“泛
0评论2025-09-263
ICT:新工业革命的“核爆点”,驱动中国新型工业化腾飞
信息通信技术(ICT)正以前所未有的力量,重塑着全球工业的格局。 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政策与经济研究所副所长肖荣美深刻指出,ICT已成为新工业革命中最大的技术变量,每一次的迭代升级,都为工业化带来了阶梯式的支撑作用飞跃。从局部优化到全局重塑:ICT驱动的工业化进阶过去,ICT的应用更多集中在局部优化工业效率。在中
0评论2025-09-263
数字化浪潮下的中国“信通”力量:引领新型工业化,“数智”绘就发展新篇章
当数字化的浪潮汹涌而来,信息通信技术(ICT)产业已然成为驱动全球经济增长的强大引擎。 12月22日,汇聚行业顶尖智慧的“2024中国信通院ICT深度观察报告会”在北京隆重举行,以“创新引领、数智赋能,信息通信业助力新型工业化”为主题,描绘了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的宏伟蓝图。这场盛会不仅是中国信息通信业发展现
0评论2025-09-262
武汉“工业元宇宙”先行:擘画智能制造新蓝图,加速数字经济的“超级风口”
在数字经济浪潮的澎湃激荡中,武汉正以前瞻性的视野,将目光聚焦于 “工业元宇宙”。近日,武汉市经信局率先发布2023年武汉市工业元宇宙十大优秀应用场景名单,这标志着武汉在工业元宇宙领域的探索进入了崭新阶段,为推动制造业的深度转型注入了强劲动力,也预示着即将到来的“超级风口”。工业元宇宙:武汉加速布局的战略
0评论2025-09-262
揭秘2024制造新动能:协作机器人(Cobots)重塑生产力与人性化工厂
2024年,全球经济的“不确定性”不再是制造业的“枷锁”,而是驱动创新的“引擎”。 面对瞬息万变的全球市场,企业正迫切寻求在生产率上实现“飞跃”。普华永道的报告揭示了一个令人振奋的未来:到2030年,自动化技术将为全球经济注入高达15万亿美元的增长动能。然而,传统工业机器人的高昂门槛,让许多企业望而却步。 正是
0评论2025-09-252
破“芯”而出:中国工业软件的“炼金术”与未来增长极
当中国制造的“骨骼”日益强健,精密的“肌肉”逐渐成型,我们不能忽视其背后至关重要——“神经系统”的强大。业内资深人士如高素梅等,曾发出振聋发聩的警示:“一旦技术代差持续扩大,将从根本上动摇我们发展未来的核心竞争力。” 这不仅是对现状的担忧,更是对未来发展方向的明确指引。我国工业软件的升级之路,迫切需
0评论2025-09-2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