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好友 新闻资讯首页 新闻资讯分类 切换频道

中国纸包装调科学化后即将走向国际市场

2019-08-08 10:191250工业品商城

 大家知道:英国人发明瓦楞,已有100多年历史;美国人发明蜂窝,也有半个多世纪;中国人发明的凹凸才一年,这足我国现代纸包装的三大门类。由纸包装三大门类派生出来的纸包装很多,大家熟知的有:纸浆模塑、纸板桶、纸管、纸角、纸托盘、纸板家具、纸板玩具、纸板衬垫、纸餐具、纸杯、纸袋及纸芯多种复合制品。与纸包装相关的还有纸包装技术、设计、机械、标准等等。

 在199910月举行的中国国际机床展览会上已看到国产可控轴数为302416、联动轴数达9轴的数控系统,如华中数控公司展出的5轴联动加工中心(用于叶轮的加工);北京机电院和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联合开发的JT2010型数控系统,可以用一个系统,控制总轴数多达50的多台机床组成的成套机群。

  在实际应用中,昆明机床公司已销售配备了国产航天数控集团4轴联动或5轴联动数控系统的TH5466型立式加工中心14台;用国产高档数控国家工程研究中心的“蓝天”7轴控制5轴联动数控系统改造的日本五坐标旧加工中心,已在沈阳黎明飞机发动机公司运行了2年多;国产4联动“蓝天”数控系统改造的日本牧野旧铣床,在天津机车车辆机械厂,一天开两班运行了7年。用“华中”的5联动数控系统配套的数控铣床,在济南铸锻所已用于加工叶轮多年。

  纸包装的三大门类,加上众多派生户,成为纸包装的完整的群体。大宅门要重视,小户人家也一个不能少,纸包装大小门户,组成一个大家庭,在同——个环境里共生共荣,与时俱进。

  我国纸包装,从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国家GDP的持续增长,外商投资及进出口贸易的高速发展,带动了纸包装的超前发展,当今中国纸包装出现三大转移:

  第一大转移:中国纸包装中心,由华南珠三角向华东长三角转移。

  以广州为主的珠三角具有暴发性的先发优势,第一改革开放早、第二同香港及国际交往的环境优越,第三广东的经济基础雄厚。以上海、浙江、江苏为主的长三角具有压倒性的后发优势。珠三角和长三角的发展比较:上世纪八十年代,长三角落后珠三角八到十年,到了九十年代缩短为三到五年,进入新世纪,整个差距拉平,中国纸包装中心由珠三角开始向长三角转移。代表瓦楞纸箱水平的足瓦楞纸板生产线,广东大约1000条上下,江苏、浙江和上海的瓦楞生产线也在1000条左右,但珠三角小产线档次水平大大低于长三角。珠三角不少是中、低档老线,长三角地区在新世纪前后上的生产线,基本上足高档次、宽幅、中高速水平新线,中国瓦楞纸箱在世界的大国地位,也是在新世纪之后确定的,长三角地区的纸包装强劲的后发优势是重要因素。

  第二大转移。从上世纪九十年代小期开始,中国纸包装由单一的瓦楞向蜂窝、凹凸转移,虽然转移的力度不大,但是必须看到这样一个严峻的现实,就足瓦楞纸箱在新世纪前后,由于头脑发热、盲目发展,造成瓦楞生产线严重过多、生产严重过剩,企业效益严重下降,市场环境严重恶化。现在中国瓦楞生产线有4000条之多,已经超过美国、日本及欧洲生产线的总数。按照市场的需要,过剩2/3。在江苏一些纸箱企业近年新上的生产线,出现了停停开开的现象,因为没有市场业务而停机关厂。浙江宁波地区,有43条生产线,分布在36家企业,纸箱后加工企业3000多家,(发达国家牛产线企业与后加工企业的比例是11.211.5,宁波是180)从业人员13万人,从去年开始,企业出现大面积亏损,形势非常严峻。

  但又令人费解的是,一方面产能严重过剩,而另一方面又有企业继续上线,形成雪上加霜。现在的纸箱的危机,已到了灾难深重阶段。瓦楞纸箱的严重过剩,迫使行业进行全面调整,调整的最大出路是瓦楞向蜂窝、凹凸大转移。蜂窝经过十多年艰苦曲折的发展,现在是大好机遇,开始展翅高飞,可以迎接四方来客,我们已经看到一些纸箱厂正在转移上蜂窝,蜂窝的希望也在瓦楞的转产。新生的纸凹凸,以瓦楞、蜂窝不可替代的独特优势,正在迅猛崛起,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也在迎接瓦楞纸箱的大转移。

  第三大转移。中国纸包装大国向强国转移的总目标是由数量型向质量型转移。

  瓦楞纸箱由重量型向轻量型转移,纸箱用纸克重,降到最低限度,既要降低成本,又要保证质量。发达国家三层纸箱占80%以上,我们的五层箱占80%以上,逐步降到80%以上的三层箱,可节省大量原料。

  瓦楞纸板产品由单一化向多样化转移。日本的瓦楞纸板60%用于包装,40%用于开发其它产品。我国瓦楞纸板,基本上做纸箱,我们要效仿日本。同样,蜂窝纸板、凹凸纸板、除包装外也要开发民用产品。

  我国瓦楞生产,今后生产线企业,要向高档化规模化提升后道加工小企业,通过提高设备档次向大企业提升,淘汰小企业小设备,使“集中制版,分散制箱”专业化分工达到工业化水平。


打赏 0
从“工厂小物”到“生活大礼”:工业互联网如何为你量身打造未来
你是否曾经这样想过:“ industrielle internet” 好像离我们好远,那是属于工厂、属于企业家的“高科技”玩意儿,能帮他们数钱、管生产、省力气,但跟我的衣食住行,好像没啥关系?如果你的答案是肯定的,那么,请跟随我们的脚步,一起探寻这个“看不见”却又无处不在的变革力量,它正悄悄地,却深刻地,为我们的日常生活

0评论2025-09-3010

工业互联网的“新职能”:能源互联岛,装备制造企业的“医生”与“管家”
工业互联网的深入应用,正推动装备制造企业突破传统产品销售的界限,迈向更具附加值的“工业服务”新领域。在陕西西安,一家装备制造企业园区就创造性地借助工业互联网技术,打造了一个集“工业医生”和“能源管家”双重身份于一体的能源互联岛。远程“诊断”:工业互联网下的“移动医生”• “千里眼”与“顺风耳”: 曾经

0评论2025-09-3010

“灯塔工厂”揭秘:三一重工18号工厂如何实现45分钟下线一台泵车?
在全球制造业数字化、智能化浪潮中,“灯塔工厂”代表着行业的最高水平,是行业前沿技术的集中展示。我国已建成62家“灯塔工厂”,而位于湖南长沙的三一重工18号工厂,凭借其在重工行业内的卓越表现,成功入选全球重工行业的“灯塔工厂”。这个被称为“聪明”的工厂,究竟有多“聪明”?在这里工作的工人们又有哪些不一样的

0评论2025-09-3011

工业互联网:解密“5G-A”赋能汽车柔性生产,效率飞跃实现“一分钟一辆车”
开篇点题: 工业互联网,作为连接物理世界与数字世界的“神经网络”,正在深刻重塑中国制造。工信部最新数据显示,我国已建成超过340家有影响力的工业互联网平台,““5G+工业互联网””项目突破1万个,2023年核心产业规模预计达1.35万亿元,这一成就背后,是技术革新带来的生产效率的惊人飞跃。互联网与工业互联网的联系:

0评论2025-09-308

2024年制造业开局火热:重大项目推动产业升级与绿色发展新动力
新的一年,随着各地持续加快重大项目开工,制造业迎来了“开门红”。以“扩大有效投资”为核心引擎,众多世界领先、国内首创的重磅项目陆续启动,彰显区域产业结构优化的决心和信心。这一系列振奋人心的举措,不仅点燃了春季的发展热潮,也预示着2024年制造业将迎来稳中有进、追求创新和绿色转型的崭新篇章。一批“全球领先

0评论2025-09-308

机器人运动控制:核心技术演进与柔性控制的崛起
机器人运动控制是实现机器人智能化、自主化以及安全高效完成任务的关键技术,其根本在于对伺服电机进行精确调控。伺服系统主要有转矩控制、速度控制和位置控制三种基本方式,它们在不同的应用场景中发挥着各自的作用,并共同构成了机器人运动控制的基石。一、 伺服控制的三种基本方式:1. 转矩控制:1. 聚焦: 仅对电机输出

0评论2025-09-2910

推动产业数字化转型的六大关键举措:构建数字经济新引擎
产业数字化转型是数字经济发展的核心驱动力,需要系统性的规划与精准的政策支持。以下六大举措,将为产业数字化转型 Breakthrough 注入强劲动力:一、 加快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奠定坚实发展基础数字基础设施是培育新模式、新业态、新产业的基石。随着数据要素价值的不断凸显,其在全球数字经济竞争中的战略地位愈发重要。•

0评论2025-09-2912

产业数字化:多重挑战与应对之道
产业数字化作为数字经济时代的关键驱动力,在为传统产业注入新活力的同时,也带来了诸多不确定性、不平衡性、技术壁垒以及就业结构性挑战。深入剖析这些问题,并积极探索应对之策,对于实现产业数字化的高质量发展至关重要。一、 产业数字化带来的不确定性:转型中的“未知数”产业数字化转型并非一蹴而就,其复杂性和影响

0评论2025-09-2912

产业数字化:多重挑战与应对之道
产业数字化作为数字经济时代的关键驱动力,在为传统产业注入新活力的同时,也带来了诸多不确定性、不平衡性、技术壁垒以及就业结构性挑战。深入剖析这些问题,并积极探索应对之策,对于实现产业数字化的高质量发展至关重要。一、 产业数字化带来的不确定性:转型中的“未知数”产业数字化转型并非一蹴而就,其复杂性和影响

0评论2025-09-2911

产业数字化转型的五大发展趋势:新时代的新范式
随着数字技术的蓬勃发展,产业数字化的浪潮正深刻地重塑着全球经济格局。在这一深刻变革之中,我们观察到一系列重要的发展趋势,它们共同勾勒出产业数字化转型在数字经济时代的新范式。一、 数字技术驱动,赋能产业数字化加速升级数字技术的日趋成熟,不仅催生了全新的科技驱动型产业生态,更成为连接传统实体经济与数字经

0评论2025-09-29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