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好友 新闻资讯首页 新闻资讯分类 切换频道

工业智造的“中国机遇”:韧性升级与全球合作的新篇章

2025-09-18 08:3710工业品商城

 当今世界,工业经济正经历一场深刻的变革,而中国,作为全球工业版图中的重要参与者,正以更加开放的姿态,迎接新的发展机遇。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副理事长、商务部原副部长魏建国先生在接受第一财经采访时指出,此次面向全球制造业全面取消外资准入限制,犹如一声号角,为全球经济复苏注入了新的活力,特别是对制造业而言,这释放了三个关键的积极信号。

制造业:驱动繁荣与强盛的坚实脊梁

 魏建国先生强调,中国的崛起,离不开制造业作为坚实的“脊梁骨”的支撑;而未来的繁荣与强盛,也依然要继续倚重于制造业的蓬勃发展。这不仅是对中国工业根基的肯定,更是对未来发展路径的清晰展望。从一个制造大国迈向制造强国的征程,中国正以前所未有的决心,积极融入全球经济体系,充分利用全球优质资源,加速实现这一宏伟目标。

高水平开放的全新起点,制造业是关键先锋

 此次政策的调整,标志着中国高水平对外开放迈出了关键一步,而制造业正是这一开放战略的先锋。从过去在自贸试验区试点的制造业负面清单清零,到现在全面扩展至全国层面,这一变化彰显了中国对外开放的大门将越开越大的坚定承诺。这不仅为全球投资者提供了更大的市场机遇,也预示着中国将更加积极地与世界各国在产业链、供应链、价值链上展开深度合作。

经济发展的核心引擎:实体经济的持续加码

 与其他一些在发展进程中逐渐转向服务业而可能相对忽视制造业的经济体不同,中国正坚定地以实体经济,特别是以制造业作为经济发展的核心驱动力。中国在制造业领域拥有坚实的基础和强大的支撑能力,未来将继续致力于提升这一优势,并在发展服务业的同时,持续加大对制造业升级的投入。这种“两手都要硬”的策略,旨在构建一个既有强大服务支撑,又有 robust 工业基础的经济格局。

政策演进与市场机遇:对外资准入的持续优化

 回顾过去,一项项优化措施的推出,都为外国投资者铺设了更宽广的道路。自2017年以来,面向外资的准入负面清单进行了连续多年的修订,不断压缩限制条目。2021年版的全国及自贸试验区外资准入负面清单已显著缩减,并在种业、汽车船舶和飞机制造、金融服务、职业培训等众多领域取消或放宽了外资股比限制。这些调整不仅为外国投资者创造了更大的市场机遇,也反映出中国致力于打造更公平、更透明、更具吸引力的营商环境的努力。

 上海外资协会会长黄峰先生指出,虽然全国层面的制造业外资准入此前已基本放开,但此次政策的全面实施,更多的是一种重要的政策信号释放。在全球经济复苏面临挑战的背景下,中国吸引外资的力度需要进一步加大,并持续推出更具针对性和含金量的稳外资政策,以巩固并提升中国在全球价值链中的地位。

外资结构调整:韧性中显现增长亮点

 尽管受到全球经济复苏缓慢、跨国投资乏力等多重因素影响,上半年全国实际使用外资金额同比有所下降,呈现出阶段性波动。然而,从结构上看,外资的调整和优化却展现出令人振奋的迹象。

 数据显示,今年前8个月,在全国实际使用外资同比下降的背景下,中国制造业实际使用外资金额反而实现了6.8%的同比增长,达到了2399.5亿元。尤其值得关注的是,高技术制造业实际使用外资增长了19.7%,其中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增长39.7%)和医疗仪器设备及仪器仪表制造业(增长25.6%)表现尤为抢眼。在高技术服务业中,研发与设计服务领域更是实现了57.1%的高增长,这表明外资正在加速向高附加值、高技术含量的产业聚集。

 同时,新设立的外商投资企业数量也呈现出强劲的增长势头,同比增长33%,这说明尽管在整体投资规模上可能面临波动,但中国市场的吸引力依然不减,并且新投资项目的活力正在增强。

跨国企业的“中国信心”:深度本土化与长期战略

 今年以来,不少国际知名企业用实际行动表达了对中国市场的持续投入和信心。9月,美国化工巨头杜邦在长三角落地大规模新工厂;英国豪迈集团亚太区生产与研发一体化基地在上海盛大开业;化工巨头索尔维集团则对其中国研究与创新中心扩建项目完成了升级。

 8月,科思创多家上海新工厂陆续投产,而光学巨头蔡司中国更是入驻上海浦东新区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致力于打造更强大的科研和人才孵化平台。蔡司大中华区总裁兼首席执行官福斯特先生明确表示:“我们并没有把中国作为廉价的生产基地,这从来不是我们的战略。我们非但不会转移在中国生产的产品,反而会考虑把更多的生产、研发放在中国。” 这一表态,清晰地传达了一个信息:中国市场已经从简单的“制造中心”升级成为“创新中心”和“增长中心”。

超大规模市场:吸引力依旧,机遇无限

 魏建国先生认为,放眼全球,中国超大规模的市场依然是其最核心的吸引力所在。无论是医疗机械、高精尖技术,还是5G等新兴应用领域,都蕴藏着巨大的市场需求。此次制造业外资准入限制的全面放开,标志着对外国投资的重视程度将进一步提升,并有望在连续多年稳步发展的基础上,继续加快吸引外资的步伐。

 然而,在普华永道10月17日发布的《在华跨国企业高管洞察:品牌增长的挑战与机遇》调研报告中也提到,尽管大部分受访在华跨国企业依旧看好中国市场,市场规模、经济增长和消费者认可是吸引其持续投入品牌建设的三大关键因素,但它们也面临着地缘不确定性、市场增速放缓以及中国本土品牌日益激烈的竞争压力等挑战。

结语

 当前,中国制造业正处于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全球制造业也都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与机遇。此次全面取消制造业外资准入限制,不仅是中国主动拥抱全球化、深化改革开放的有力证明,更是对全球展示其坚定发展实体经济、持续提升制造业实力的决心。未来,中国制造业将继续在韧性中寻求突破,在合作中实现共赢,为全球工业的持续繁荣贡献“中国智慧”与“中国力量”。


打赏 0
工业强基,智创未来:深化三大战略,重塑发展新格局
在当前全球经济环境复杂多变、区域经济面临诸多挑战的背景下,工业企业必须以高度的战略眼光,深刻理解并积极践行三大国家级战略——强化产业链与供应链的韧性与安全,大力发展数字经济,以及坚定不移地实现碳达峰与碳中和目标。这三大战略不仅是应对挑战的根本,更是驱动产业前行、实现可持续繁荣的强大引擎。一、筑牢实体

0评论2025-09-182

工业强基,智启未来:新征程上,迈向高质量发展新高度
工业化,作为现代化建设的基石与前提,历经艰辛探索,已为我们积累了宝贵的经验。从基础萌芽到迈向全面的发展阶段,建设成就举世瞩目。一条以技术创新为引领、以效益提升为导向、以资源节约为根本、以绿色发展为宗旨、以人力潜能充分释放为核心的“新型工业化”道路,已成为推动社会进步与经济繁荣的时代主题。这条道路在实

0评论2025-09-182

智汇辽宁,链动未来:2023全球工业互联网大会激荡创新浪潮,引领产业新纪元
当深秋的凉意与智能的暖流在辽宁大地交织,一场汇聚全球智慧、洞悉产业变革的盛宴——2023全球工业互联网大会,以其前所未有的规模和深度,在这片充满活力的沃土上奏响了创新与合作的时代强音。这不仅是一场数字技术的集中展示,更是一次面向未来的产业升级加速器,一个开启无限可能的新起点。大会的圆满落幕,不仅刷新了各

0评论2025-09-182

全球人工智能治理新篇章:中国倡议擘画“人类命运共同体”愿景
北京,2023年10月18日 - 在人工智能技术日新月异、深刻影响人类社会的当下,中央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委员会办公室(简称“中央网信办”)于10月18日正式发布了**《全球人工智能治理倡议》**。这份重磅倡议,不仅勾勒出了中国在人工智能全球治理领域的深刻思考,更向世界传递了构建开放、公正、有效的治理机制,促进人工智能造

0评论2025-09-184

中国工业经济稳健回升,先进制造业引领“高质量发展”新引擎
(日期:10月18日) - 今年以来,一系列旨在稳定经济增长的政策措施持续显效,配合各地各部门在支持制造业发展方面的有力举措,中国工业经济正以强劲的发展势头巩固其恢复的根基。以先进制造业为代表的新生力量,正成为驱动中国经济迈向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引擎。数据亮眼:工业经济企稳向好,企业效益加速恢复最新数据显示,

0评论2025-09-182

赋能新型工业化:中国工业互联网奏响“新质生产力”最强音
沈阳,2023年10月18日 – 在“赋能新型工业化 打造新质生产力”这一宏大主题的指引下,2023全球工业互联网大会在沈阳隆重拉开帷幕。大会发布的《工业互联网创新发展报告(2023年)》揭示了一个令人振奋的事实:中国工业互联网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蓬勃发展,累计建成数字化车间和智能工厂近8000个,核心产业规模更是成功突破1

0评论2025-09-181

工业新浪潮:智能互联驱动下的澎湃动能
在数字化浪潮的席卷之下,工业经济正迎来一场深刻的变革,而工业互联网,正是这场变革的核心驱动力。正如10月18日在2023全球工业互联网大会上传递出的信息那样,我国跨行业跨领域工业互联网平台已达到50家,它们犹如智慧的节点,连接起近9000万台套设备,渗透至45个国民经济大类,核心产业规模更是突破了1.2万亿元。这一系

0评论2025-09-181

工业智造的新引擎:韧性中孕育的无限可能
今年以来,我们欣喜地看到,工业经济的巨轮正稳健地驶入复苏的航道。阵阵暖意涌动,预示着增长的潜力正在被重新激发。尽管市场需求的勃勃生机与企业利润的持续攀升,是当前我们面临的重要课题,但透过现象看本质,我们洞察到一个充满希望的未来图景。正如一位资深的产业观察家所言:“稳固产业经济的根基,便是稳固经济体的

0评论2025-09-181

智慧守护:机器人技术在基础设施巡检中的革新应用
在科技飞速发展的今天,我们正迎来一个由智能机器人参与社会各方面工作的崭新时代。从高空俯瞰的精准巡检,到地下深处的细致勘察,机器人正以前所未有的方式,为社会各行业的安全与效率提供坚实保障,尤其是在人口变化和基础设施老化带来挑战的当下,这种“未来场景”正加速成为现实。高空之眼:无人机助力工厂安全巡视日本

0评论2025-09-17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