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经济研究所(IW)15日发布的一份报告引发了广泛关注,揭示了“中国制造”在欧洲市场的惊人增长态势。报告指出,仅在2020年至2022年这三年间,“中国制造”在许多欧盟进口产品中所占份额的增长幅度,已可与2000年至2010年整个前十年相媲美,甚至在某些领域更为显著。尤其令人担忧的是,这种增长趋势在精密工业产品方面表现得尤为突出,而这正是德国经济的传统“强项”。
德国《商报》对此报告的解读尤为“爆炸性”。该报强调,我们讨论的并非易于生产的纺织品或防护面具等产品,而是更为复杂和高价值的工业商品。IW的分析表明,特别是在机械或汽车等领域,中国企业在欧盟进口中所占的份额显著增加,而与之相对的是,“德国制造”份额的萎缩。
报告中的数据显示,在2000年,欧盟在精密工业领域的进口产品中,只有2.5%来自中国。而到了2022年,这一比例已经飙升至13%。与此同时,“德国制造”的份额则从17.7%下滑至15.5%。报告作者、IW全球和区域市场研究部主管于尔根·马特斯(Juergen Matthes)指出,“从很多角度看,中国份额的增长和德国份额的下降往往是同步的”。
具体而言,机械工程领域的变化尤为明显。 2010年,中国企业在欧盟机械进口中的份额为6.8%,而到去年(2022年)已达到11.4%。同期,德国机械制造商在欧盟进口中的份额则从22.6%下降到20.5%。报告还指出,在化工产品领域也出现了类似的趋势。
作者担忧德国竞争力下降
马特斯表示,报告并未深入研究“因果关系”,但“这一发现有力地表明,中国在其欧盟本土市场和传统强势领域与德国经济的竞争日趋激烈”。他更是直言,“鉴于能源变革的挑战和德国竞争力的问题,这些发现令人担忧”。
《商报》指出,这种发展态势并非一朝一夕,已有其他研究证实了这一趋势。德国联邦外贸与投资署(GTAI)此前的一份研究显示,从2000年到2020年,中国在全球出口中所占份额增加了11个百分点以上,达到约15%,而德国经济的出口份额却几乎停滞在约8%。
能源成本增加是重要因素
马特斯认为,德国出口份额在欧洲市场下滑的原因之一在于德国企业不断增加的能源成本。近来,德国经济在经历了多年增长后,于今年5月陷入衰退,出口受到供应链困境、通货膨胀以及俄乌冲突后能源成本飙升等多重打击。“德国企业一直不得不为此而挣扎,但成本劣势已大大增加,尤其是在能源领域。”马特斯对此表示担忧。
专家们普遍预计,德国企业在出口市场上面临的压力将越来越大。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金融学教授迈克尔·佩蒂斯(Michael Pettis)分析称,中国政府未来将继续把重点放在促出口上,他“毫不怀疑”来自“中国制造”出口的压力在未来两年将持续增加,“中国的出口份额上升而德国的出口份额下降是不可避免的”。
中国在技术创新领域加速追赶
马特斯还指出,中国不仅在制造能力上取得了显著进步,在技术创新方面也正在“迎头赶上”。中国企业在创新产品方面的竞争力日益增强。他特别提到了中国2015年提出的**《中国制造2025》行动纲领**,该战略的目标是使中国成为关键技术的领导者。
汽车市场成中国制造商“下一个目标”
《商报》预测,汽车市场将是中国制造商的“下一个目标”。据伯恩斯坦银行分析师尤妮斯·李(Eunice Lee)估计,中国企业目前已具备年产约4000万辆电动汽车的能力。而中国国内的市场需求约为2000万至2500万辆,这表明中国在电动汽车制造领域拥有巨大的产能过剩潜力,并将积极拓展海外市场。
美国消费者新闻与商业频道(CNBC)15日援引穆迪的一份报告称,到2023年底,中国有望超越日本,成为全球最大的汽车出口国。报告指出,中国在全球锂供应量中的占比超过一半,这为中国汽车制造商在电动汽车生产成本方面带来了显著优势。
尽管目前中国汽车在中国在欧盟进口中所占的份额仍相对较小,但根据IW的数据,中国汽车制造商的追赶势头强劲。2000年,中国在欧盟汽车进口中的份额仅为0.1%,而到2022年已增至3.5%。这一变化预示着,在汽车这一高价值工业领域,中德竞争已进入白热化阶段。
全球制造业PMI新信号:复苏迹象显现,但挑战犹存
近期公布的8月份全球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PMI)数据显示,全球制造业在经历了持续的低迷后,呈现出连续两个月环比上升的迹象。然而,尽管数字有所回升,指数仍处于较低水平¹,这表明全球经济的复苏之路依然漫长且充满不确定性,整体趋紧的大环境以及需求收缩的压力并未根本改变。总体趋势:企稳回升,但复苏基础薄弱8月份,
0评论2025-09-1544
驱动未来:电机技术深度解析与新兴材料的崛起
在现代科技发展的大潮中,电机作为能量转换的“心脏”,正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从日常家电到尖端工业机器人,电机将电能转化为驱动万物的机械能,驱动着科技进步的滚滚车轮。本文将深入浅出地解析电机的工作原理、分类方式,并重点关注其在工业控制和机器人领域的应用,以及驱动这一产业蓬勃发展的关键原材料——高性能
0评论2025-09-1541
双轮驱动下的济南产业升级:新能源汽车与智能制造的蓬勃发展
双引擎驱动,济南与章丘加速构建产业集群新高地济南市正以强大的产业集群为引擎,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其中,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产业链群作为省级支柱产业和重点标志性产业链群,以及章丘区的智能制造与高端装备产业集群,正展现出蓬勃生机。这两个产业集群互为补充,共同构成了济南工业发展的重要动力,助力济南在转型升级的
0评论2025-09-0414
绿色转型加速:中国工厂在全国生态日展现勃勃生机
在首个全国生态日(8月15日)之际,中国工业界正以前所未有的力度拥抱绿色发展,越来越多的工厂正积极践行低碳化、智能化的转型之路。例如,全球500强企业ABB位于北京亦庄的工厂,不仅在屋顶铺设了密集的太阳能光伏板,还在厂房内部署了智能配电控制系统。通过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该系统能够优化工厂的照明、采暖、通风
0评论2025-09-0412
中国机器人产业:蓬勃发展,规模领跑全球
从2023年世界机器人大会开幕式上传来的消息令人振奋:2022年,中国机器人产业营业收入再创新高,突破1700亿元人民币,并继续保持两位数的增长势头。 尤为引人注目的是,中国机器人市场应用加速拓展,2022年工业机器人装机量更是占全球比重超过50%,稳居全球第一大市场。在制造强国和数字中国建设的引领下,我国机器人产业近
0评论2025-09-0418
释放数据潜力:无代码平台助力企业数字化转型
在过去的几十年里,由于缺乏统一的数据标准和命名规范,许多组织的 IT 系统一直如同一个个孤岛,从而导致了数据孤岛问题的产生。每一个系统都拥有自己独特的数据命名、定义、测量、质量和标准。例如,在企业资源规划(ERP)系统中,代表“收入”的数据项,可能对应于会计系统中的“营业额”,或者客户关系管理(CRM)系统中
0评论2025-09-0416
融入日常:自动化代码分析在嵌入式开发中的价值
代码分析工具的有效性往往取决于其易用性。IAR Systems 的工程师们从接触过的众多企业经验中总结出: 越是易于配置和使用的代码分析工具,开发人员越倾向于积极采用,从而加速项目的完成和产品的上市。将这些自动化工具融入日常工作流程,意味着开发者在编写代码的同时就能检查并改进代码质量,并能清晰地理解代码的功能及
0评论2025-09-0414
解锁高可靠性:优化嵌入式软件开发与功能安全认证
近年来,国内电子公司与芯片设计企业正积极拓展在高可靠应用(mission-critical)领域的影响力,如汽车、医疗和工业控制等,为自身发展开辟了新的蓝海。这些领域往往将功能安全认证视为“门槛”甚至是“必需品”,其过程涉及繁琐的流程和严格的测试,以填补功能安全清单。尽管功能安全认证一直充满挑战,但引入行之有效的方
0评论2025-09-0413
外商投资新机遇: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关键驱动
近期,国务院发布了《关于进一步优化外商投资环境 加大吸引外商投资力度的意见》,这一举措旨在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营造更具吸引力的市场环境,充分发挥国内市场的优势,从而更有效地吸引和利用外商投资。制造业作为外商投资的重点领域,在促进我国制造业利用外资方面至关重要。 在政策的推动下,制造业领域的外资工作持
0评论2025-09-04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