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好友 新闻资讯首页 新闻资讯分类 切换频道

蓝光电梯故障代码大全

2020-06-08 10:5425540工业品商城
Er2
门联锁故障:电梯运行时门锁回路断开检查门联锁回路及门刀是否有刮碰门轮现象。
Er3
驱动故障
检查驱动故障代码,确定可能的故障原因并按相应的解决办法处理。
Er4
电梯运行方向与指令方向相反
1. 改变输出相序,对调电机V、W 相。
2. 将主控板的A、B 相输入脉冲对调或通过参数设置将其对调。
Er5
开闸故障:系统输出开闸指令后未接到抱闸监测开关的反馈信号,
1、 Y6 输出后X17(闸继电器反馈)0.5S
内未反馈,或X15(闸臂开关反馈)2 秒内未反馈。
2、 没有Y6输出,X17 或X15 有效。
1. 检查抱闸监测开关及接线。
2. 无闸臂反馈开关开关应将闸臂反馈检测使能(BrakE,FEEdback)设为OFF。
Er6
运行过程中门区输入信号不断开(X9、X10输入一直有效)
检查门区信号回路及感应开关。
Er7
在运行过程中主控板检测到的编码器脉冲数过少
检查控制器的脉冲编码器连线。
Er9
KDY 故障:输出的KDY动作指令与反馈结果不一致:
1、 Y9 输出,X16 在0.4秒内没有反馈。
2、 Y9 无输出,X16 有效。
检查KDY输出和反馈回路及KDY接触器。
Er10
急停回路断开,X13、X29 输入无效。 检查急停回路。
Er11
门区丢失故障:电梯运行距离超过楼间距,但未检测到门区输入信号(X9、X10运行中某层无效)
检查门区信号回路及门区感应开关。
Er12
过上限位(X5 无效) 检查编码器、上限位相关线路及上限位开关安装。
Er13
过下限位(X6 无效) 检查编码器、下限位相关线路及下限位开关安装。
Er14
楼层位置计数器错误:此故障发生后,电梯将慢车返回最底层,校正位置
1. 检查编码器或相关线路;
2. 检查门区回路;
3. 典型故障为门区开头抖动或某段钢丝绳打滑。
Er17 发出运行指令后,没有驱动输出检查控制器相关参数设置,或与厂家联系。
Er18
楼层计数值错误:此故障发生后,电梯将慢车返回最低层校正位置 检查编码器或相关回路。
Er19
目标层距离不够,无法正常换速;端站安装位置改变后没有进行井道自学习。
1. 降低单层运行速度、加急运行曲线减小换速距离
2. 进行井道自学习。
Er20
电梯运行到顶层或底层并换速后,电梯的运行速度无下降;端站安装位置改变后没有进行井道自学习。
1. 加大控制器比例参数;检查制动电阻是否匹配。
2. 减缓运行曲线;
3. 进行井道自学习。
Er21
单次运行时间超过设定值
1. 检查控制器相关参数设置;
2. 检查是否有钢丝绳打滑及轿厢卡死现象;
3. 检查OvEr TimE 项设置值是否正确。
Er22
快车运行时有检修信号输入(X0 输入无效,电梯进入检修状态)
检查检修开关及相关线路。
Er23
运行过程中某层门区信号(X9、X10)其中一个无效。
检查门区信号回路及门区感应开关。
Er25
热敏开关保护,制动电阻或电机过热;(X21 输入无效)
检查热敏开关回路。
Er26
门联锁故障,门联锁接触器触点状态与线圈状态不一致(X14、X30 输入不一致)
检查门联锁接触器线圈与触点状态及主控板与之对应的输入口。
Er27
急停故障,急停接触器触点状态与线圈状态不一致(X13、X29 输入不一致)
检查急停接触器线圈与触点状态及主控板与之对应的输入口。
Er28
上下端站或上下次端站粘连(X7 或X8 不在安装楼层有效) 相应端站不在安装楼层有效,检查端站信号
Er29
通讯干扰过大保护(系统或并联通讯)
1. 处理系统接地,消除干扰;
2. 排查呼梯板或操纵盘是否有损坏,破坏CAN通讯总线。
Er30
关门故障(轿厢不开门)
1. 打检修,输入开门指令检查Y4是否有开门输出:
2. Y4无输出要检查开、关门限位开关的安装和信号的有效类型设置:
3. 贯通门时要注意前后门动作是否设置反了。
Er31 关门故障
一般是厅门、轿门未安装好强行封星门联锁回路而产生,请注意关门输出与门联锁接触器的动作是否一致。
Er32
楼层计数器出错保护
外围端站和限位曾经瞬时停电,有可能导致楼号出错。
Er33
电机封星接触器故障
KDY故障:输出的KDY动作指令与反馈结果不一致
1. Y8输出,X11在0.4秒内没有反馈。
2. Y8无输出,X11有效。
3. Y8撤销,X11在0.4秒内反馈没有撤销(粘连)。
Er34
外接开关电源24V电压异常
检查外接24V开关电源是否正常工作
Er35
系统运行主时钟异常
主板硬件工作异常,与厂家联系
Er36
系统内部供电5V异常
检测系统5V供电电压低于4.7V时,系统给出故障提示
Er38
抱闸故障
检查抱闸间隙和抱闸检测开关
井道自学习故障诊断
故障代码
说 明 处理方法
LER=0
系统运行保护
按Esc 键退出,并查看系统运行故障记录,根据表8.1 按对应故障号的处理方法处理。
LER=1
脉冲输入反向
调整系统脉冲输入的相序。将A 相脉冲与B 相脉冲对调或通过参数设置将其对调。
LER=2
下端站1 重复输入
错误安装下端站1,造成多个端站信号输入或下端站1开关抖动。请检查下端站1的安装。
LER=3
下端站1 丢失(2.0m/s 以上电梯)
下端站2 先于下端站1到达或下端站1丢失,请检查下端站1的安装。
LER=4
下端站2重复输入(2.0m/s 以上电梯)
错误安装下端站2 造成多个端站信号输入或下端站2开关抖动,请检查下端站2 的安装。
LER=5
下端站2丢失(2.0m/s 以上电梯)
上端站2 先于下端站2 到达或下端站2丢失,请检查下端站2 的安装。
LER=6<BR>上端站2 重复输入(2.0m/s 以上电梯)
错误安装上端站2 造成多个端站信号输入或上端站2开关抖动,请检查上端站2的安装。
LER=8
上端站2丢失(2.0m/s以上电梯)
上端站1先于上端站2到达或上端站2丢失,请检查上端站2的安装。
LER=9
下端站1丢失
上端站1先于下端站1到达或下端站1丢失,请检查下端站1的安装。
LER=10
上端站1重复输入
错误安装上端站1造成多个端站信号输入或上端站
1 开关抖动,请检查上端站1的安装。
LER=11
上端站1丢失
上限位先于上端站1到达或上端站1丢失,请检查上端站1的安装。
LER=12
自学习总楼层数错
请查看总楼层设置是否和实际楼层相符;每一层的门区挡板是否装漏或挡板是否遮住门区开关。
LER=14
两门区开关没有重叠位置
该层门区挡板不能同时挡住两门区开关(请查看门区开关的安装)或缺一个门区开关。
LER=15<BR>自学习过程中按Esc键取消自学习<BR>自学习过程中人为按Esc键取消自学习。
LER=17
门区1与门区2同时输入
两门区开关引线误装成并联、或下限位偏一楼平层位置附近。
LER=18
自学习后保存井道数据错
LER=19
到上限位时,两门区信号同入,
上限位开关安装过低
上限位开关上移
LER=20
下限位安装位置过高 下限位开关下移<BR>LER=21
自学习到上限位时
下端站或下端站2仍有效
检查下端站或下端站2的安装或开关类型是否正确
LER=22
自学习刚从下限位起车时
上端站或上端站2有效
检查上端站或上端站2的安装或开关类型是否正确
注意:针对2.0m/s 以上的电梯,系统增设上、下端站2开关。
驱动故障诊断
故障代码
显示 名称及内容 故障原因 解决方法
DF1 UV
欠压。主回路直流母线电压
低于欠压保护设定值(400V级,欠压保护值约380V)。<BR>输入电源缺相,瞬时停电<BR>输入电源的电压波动过大<BR>输入电源的接线端子松动<BR>检查输入电源电压<BR>检查输入电源接线端子<BR>DF2 OV<BR>过压。主回路直流母线电压高于过压保护设定值(400V级,过压保护值约760V)。<BR>输入电源电压过高
制动异常或无外接制动电阻
减速曲线过急
检查输入电源
检查制动电阻接线
延缓减速曲线
DF3 OH
散热片过热
环境温度过高
周围有发热体
冷却风扇故障
降低环境温度
移开周围发热体
检查冷却风扇接线及风道
DF4 IF
IPM 故障
IPM 过流或短路
IPM 过温<BR>IPM 控制电源异常(欠压)
检查输出是否短路
检查电机是否短路
否则请与厂家联系
DF5 OC
过流。控制器输出电流超过了过流检出值。
输出短路(线间短路、电机短路)
负载过大
曲线过急
检查输出及电机是否短路
检查曲线是否过急,过急改缓
DF6 CF
CUP 故障 电磁干扰过强 请与厂家联系
DF7 OS
超速。电机速度反馈超过最大速度限制值且持续时间超过规定时间。
最大速度限制值及其持续时间值
设置不当
速度超调过大
编码器反馈不良
检查最大速度限制值及其持续时间参数设置
检查速度环P、I 参数
检查编码器
DF8 OE
速度超差。速度偏差过大,
速度超过偏差设定值且持续时间超过规定时间。
负载过大
曲线过急
偏差值及其规定时间设置不当
编码器不良
检查机械系统,减轻负载
减缓曲线
调整其参数设置
检查编码器
DF9 PGO
PG 断线。运行时未收到编码器信号且超过规定时间。
编码器接线断开、松动或接线错误
编码器损坏
检查编码器连接
检查编码器
DF10 FF
闪存错误 保存参数时,数据错误 请与厂家联系
DF11 BF
基极封锁错误
外部基极封锁接线错误
基极封锁电平类型设置错误
检查基极封锁端子接线
更改基极封锁电平类型设置
DF12 OL
控制器过载。电机电流超过
额定值150%且持续 60S 或超过200%且持续10S。
负载过大
控制器容量过小
减小负载
更换适宜容量控制器
DF13 MC
控制器主回路MC(接触器)动作不良。给出吸合命令,在规定时间未吸合。
主回路MC的接线不良或损坏
试着断开再接通控制器电源
如连续出现此保护,则与厂家联系或更换控制器
DF14 BR
制动故障 制动IGBT 损坏或制动电阻缺损
检查制动电阻及其接线或更
换控制器
电机初始角度自学习故障列表
故障代码名称及内容 故障原因 解决方法
FF1
旋转自学习错误
电机带载
电机相序不正确
编码器损坏或接线错误
检查电机是否空载
检查电机相序是否正确
检查编码器及其接线
FF2
自学习数据错误
电机参数错误
编码器损坏、接线错误及受强干扰
检查电机参数
检查编码器及其接线处理干扰
FF3
自学习过程中Z相脉冲缺失编码器损坏或接线错误检查编码器及其接线
FF4
自学习结果异常
电机参数输入不正确
编码器异常
电机未空载
检查电机参数输入
检查编码器及其接线
检查电机是否空载
DF15
OF输出缺相
输出断线,输出端子松动,电机
绕组断线
检查输出线及其端子,检查
电机绕组断线否
DF16
SCF 停车时输出电流未阻断 控制器损坏 更换控制器
DF17
SFF 停车时溜车故障 抱闸送或编码器松动及受干扰
调整抱闸,紧固编码器,消除或阻断干扰
DF18
UF 编码器U相信号缺失 编码器接线错误或损坏 检查编码器及其接线
DF19
VF 编码器V 相信号缺失 编码器接线错误或损坏 检查编码器及其接线
DF20
WF 编码器W 相信号缺失 编码器接线错误或损坏 检查编码器及其接线
DF21
DF参数设置错误 参数设置错误 检查参数设置
DF22
SDF 内部自检错误 内部数据配置错误 请与厂家联系
正余弦编码器自学习故障
FF23
旋转自学习错误
电机带载
电机相序不正确
编码器损坏或接线错误
检查电机输入数据
检查电机输入线
检查电机是否与负载完全脱离检查抱闸
是否完全打开
FF24
电机速度错误 编码器AB 接线出错 检查编码器及其接线
FF25
未检测到R 脉冲 编码器损坏或接线错误 检查编码器及其接线
FF26
R脉冲更新值未写入自学习过程中未检测到R 信号检查编码器R+,R-信号线的接线。
FF27
结果误差过大 自学习结果误差过大 检查编码器接线后,重新自学习。
PF2
未输入电机参数或输入参数
不正确
自学习所需电机参数未输入或不正确
输入电机参数或检查输入电机参数
PF3
电阻自学习结果异常
自学习所需电机参数不正确
输出端子松动
检查输入数据
检查和紧固输出连接
PF4
电感自学习结果异常
自学习所需电机参数不正确
电机带载
检查输入数据
确保电机与负载脱开
PF5
电机未旋转
自学习所需电机参数不正确
输出端子松动
编码器、PG 卡异常或接线错误
检查输入数据
检查并紧固输出端子
检查编码器、PG 卡及接线
PF6
转速未达到额定转速或
旋转方向异常
自学习所需电机参数不正确
电机相序错误
编码器、PG 卡异常或接线错误
检查输入数据
检查电机接线相序
编码器、PG 卡及其接线
PF7
空载电流自学习结果异常 电机未与负载脱开 确保电机与负载断开连接 
打赏 0
PLC编程标准化提升工业自动化效率与可维护性
在工业自动化和控制领域,PLC(可编程逻辑控制器)是实现高效、灵活控制的基石。为了确保编程工作的有序进行,同时提高系统的可读性和可维护性,制定统一的编程标准显得尤为重要。本文将深入探讨PLC编程的标准化方案,旨在为工程师提供实用的指导,帮助他们快速理解和修改程序。一、程序结构的重要性程序结构决定了代码的可

0评论2025-03-10156

电子制作入门指南激发创造力与技术提升之旅
在如今这个科技飞速发展的世界,电子技术已经渗透到我们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从智能手机到家庭娱乐系统,无一不在展示着电子工程的魅力。对于很多人而言,电子制作不仅可以是一项有趣的爱好,更是一扇开启科学世界的大门。本文旨在为您提供一份全面且详细的电子制作入门指南,帮助您在这条探索的旅程中扎实基础并享受乐趣。

0评论2025-03-10147

收音机性能指标全面解析提升接收质量的关键要素
收音机的质量高低,往往通过其性能指标来衡量。国家标准中规定了多项指标,但在众多指标中,有几项尤为重要,值得我们重点关注。本文将对收音机的灵敏度、选择性、失真度以及波段覆盖范围等几个重要性能指标进行详细介绍。一、灵敏度灵敏度是收音机性能的一个重要指标,它指的是收音机在正常工作状态下,天线上感应到的最小

0评论2025-03-10222

调频制抗干扰能力强且频带宽并具有更高的功率利用率
1. 调频技术的抗干扰性优于调幅技术 针对外来的各类干扰、产业化进程中的制造加工以及天空闪电等因素带来的电磁辐射干扰,其对已调波的影响主要体现在衍生出寄生调幅现象,并进一步导致信号噪音的出现。然而,在调频制式下,我们可以通过运用限幅技术来消除这些由干扰引发的寄生调幅现象。相较之下,在调幅制式中,已调幅信

0评论2024-10-15398

无线电通讯与广播技术原理解析 
在无线电通讯以及广播领域中,我们必须传输包括语言、音乐、文字、图像等多媒体信息所转化而成的电信号。然而,鉴于这些信号的频率相对较低,依据电磁学原理,其无法直接通过天线有效地以电磁波的形式传输出去。因此,在信号发送端,我们通常采取调制手段,即将低频信号叠加至高频信号之上,并以此方式生成一个含有低频信

0评论2024-10-15317

如何构建并进行正弦波振荡电路的精密测试 
为实现单一频率的正弦波输出,正弦波振荡电路通常需由放大电路以及反馈网络共同构成。另外,选频网络与稳幅环节同样在其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通过引入选频网络,我们得以获取纯净且唯一频率的正弦波振荡;而稳幅环节的设置,旨在确保输出的振荡信号呈稳定的等幅状态。以R、C元件构建选频网络的正弦波振荡电路,常被称

0评论2024-10-15316

上拉电阻及下拉电阻的选择和作用原理
上拉电阻的作用及其应用范围:1、当TTL电路用以驱动COMS电路时,若TTL电路所输出之高电平水准低于COMS电路最低高电平规格(通常规定为3.5伏特),则此时便需在TTL的输出端口连接上拉电阻,借此提升输出高电平的数值水平。2、在使用OC门电路之际,务必将上拉电阻加入电路回路之中,方得以正常运作。3、为增强输出引脚的驱动

0评论2024-10-15415

微变等效电路分析法分析放大电路
运用微变等效电路分析法对电子放大电路展开深度剖析的精髓所在在于能否精准地构建并描绘出其相应的微变等效电路模型。具体实现流程为:首先绘制出放大电路的交流通路,尔后利用晶体管的简化h参数等效电路来替代实际的晶体管器件,同时需明确标注出电压与电流的参考方向。运用微变等效电路分析法对电子放大电路进行深入研究

0评论2024-10-14324

现代测试系统的结构特性及其应用解析
1. 非电量特性概述1)从时间方面进行考察,非电信号可划分为模拟信号与离散信号两大类别。2)从频率属性角度分析,国防科研试验以及机械制造工艺中的信号呈现出高低不等的特点,然而绝大部分信号皆属于低频范畴,甚至部分近似于直流特性。3)需要注意的是,非电信号并不是孤立存在的个体,它们无不置于周围环境的各种干扰与噪

0评论2024-10-14299

如何运用万用表实现对双极型三极管的极性与类型(NPN或PNP型)的精准识别? 
(1) 首要步骤便是辨别基本极性与器件类型:关于双极型半导体三极管这一装置,其b极至c极以及b极至e极之间各自构成了两个PN结。凭借着PN结的特性——正向电阻较低且反向电阻极高,我们可以利用万用表的Ω×100档位,将黑色探针(代表万用表内部电池的正极)连接至任意一个管脚之上,然后再使用红色探针(代表万用表电池的

0评论2024-10-143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