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好友 新闻资讯首页 新闻资讯分类 切换频道

仍有十年以上的产业繁荣,自动化产业进入大公司时代

2018-12-25 10:462740

      自2016年底开始的国内自动化“小阳春”,持续性不断超市场预期;其实,从长期来看,国内自动化和信息化有巨大的需求纵深,并且其经济性、必要性还会越来越强,产业的长期潜力应该是被低估的;我们认为,国内自动化产业仍有十年以上的繁荣。行业格局上,外资从战略进攻转为相持,国产品牌已走过草莽创业阶段,行业的深度国产化,可能到达了新的临界点。我们认为,一批有具备现代化治理的产品公司,有机会成为在细分领域更具全球影响力的大企业。

1.2016年以来自动化需求持续超预期,长期来看,国内自动化与信息化产业仍有十年以上的产业繁荣。国内自动化“小阳春”复苏后仍维持在较景气的状态。长期来看,自动化的需求潜力被低估,体现在:第一、由于人力成本的上升,自动化产线成本的下降,自动化的经济性会越来越好;第二、高端、精密制造只能依靠机器,产业的必要性也会越来越强;第三、信息化逐步深入到制造、服务、物流等领域,自动化与信息化的融合可能带来社会生产效率的再提高。我们认为,自动化产业仍有十年以上的产业繁荣。

2. 外企从战略进攻转为战略相持,深度国产化到临界点,行业正在逐步进入大公司时代。外资品牌在中国市场从战略性扩张转为相持,其收入、资产、员工都开始出现趋势性收缩;而国产品牌经过十余年迅猛发展,已经打破外资品牌主导的格局,市场占有率不断提升。总体看,国内自动化产业已走过草莽创业阶段,优势公司的竞争优势在扩大。未来,具有现代化治理的产品公司,有更大的概率成长为更大、更具影响力的大企业。

3.海外制造业持续性复苏,实现海外本土化的公司将受益。海外制造业从2017以来强劲复苏,中国一批自动化的元器件、配件企业已经在参与全球分工,海外业务实现了本土化的公司,受益可能会比较明显。

风险提示:宏观经济需求恢复低于预期,贸易战可能影响海外业务。 
1.1国产品牌在各细分领域的竞争力不断加强
      工控自动化行业服务于各类制造业,覆盖范围广,大到石油、化工、汽车制造,小到食品、纺织、电子加工。某种程度上讲,自动化产业是中国制造业的“晴雨表”。

      国产品牌迅猛发展,早已打破外资垄断。工控自动化外资品牌主要有欧系、美系和日系,过去这些外企长期主导中国市场。伴随国内制造业的发展,国产品牌也在过去几十年快速崛起。大部分国产品牌都在2005年之前成立,经过十余年的积累,多已经在众多细分领域成功打破外资垄断,并具备了一定的竞争力;目前,国产品牌市场份额已经达到35%左右。 
1.2外资从战略进攻转为相持
       外资品牌在中国市场近30年的扩张,在2012-2013年左右开始停滞。自改革开放后,外资品牌在中国市场保持着较快的扩张,这一进程大致延续到了2012-2013年左右,在此之前,外资品牌总体表现为业务大致较快的增长,资产与员工规模不断攀升。

      但是到2012-2013年之后,经过近10年学习、锤炼和积累的国产品牌,相对于外资品牌的竞争劣势越来越小,加上对用户需求理解更深、响应速度更快等特点,开始在各个细分领域挑战外企,不仅获取了越来越多的市场份额,也大幅降低了中低端市场的产品价格和盈利情况。

大致情况是, 2012-2013年是外资品牌在中国区业务收入的拐点,大部分外企大品牌的收入在此之后低增长甚至负增长,产品市占率不断下降;另外一方面来看,外企在中国市场的固定资产、员工情况总体也呈减少趋势。 
       外企在华资产规模总体有所收缩。稍滞后于收入下降,外资品牌在中国投入的厂房、设备等生产资料也出现了较大幅度的负增长,或者增长出现停滞。不同于收入的变化,厂房、设备投资的情况更多的体现了企业对中国市场方向性的选择,是企业由于自身在中国市场竞争力减弱而做出的较长期决策,标示着外资品牌在中国市场的扩张停滞。

       员工规模总体低增速甚至下降。通过外资品牌自动化相关的员工数量负增长或者低增长的情况,可以从另一角度印证外资品牌对中国自动化市场持退宿的态度。其中,欧系、美系品牌员工数量出现了负增长,而日系品牌员工数量维持在较低增速。

 本文地址:http://www.yakugen.com.cn/news/show-59.html


打赏 0
“刀尖”上的中国制造:从“齿牙”革新观照制造业的转型脉搏
在2023年寒潮席卷的冬季,一家小小的刀具企业——泰嘉公司,却在自己的展厅里,用一道道闪亮的刀锋,诉说着中国制造业企稳回升的强劲脉搏,以及这场深刻转型中的迫切信号。一片小小的锯条,作为工业机床的“牙齿”,其稳步增长的背后,折射出的不仅是制造业的温度,更是产业升级提速的时代注脚。刀具:制造业的“晴雨表”与

0评论2025-09-263

工业互联网平台标准体系再添五环:赋能制造业迈向新纪元
2023年12月28日,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携手工信部,再度为我国工业互联网发展添砖加瓦,隆重发布了2023年第20号中国国家标准公告。此次公告的核心亮点在于,批准了《工业互联网平台 应用实施指南》系列标准的五项新成员——第2部分:数字化管理、第3部分:智能化制造、第4部分:网络化协同、第5部

0评论2025-09-264

洞见未来:湖南大学机器人视觉感知与控制技术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在大湾区的创新版图
在粤港澳大湾区这片充满活力的沃土上,一项关于机器智能视觉的重大创新正在蓬勃发展。湖南大学机器人视觉感知与控制技术国家工程研究中心,一个汇聚顶尖智慧与前沿技术的研发机构,已于2022年将目光投向了这片繁荣的经济腹地,并在广州增城设立了湖大粤港澳大湾区创新研究院(广州增城)。这标志着其在推动中国制造业迈向数

0评论2025-09-262

大语言模型驱动视觉智能新浪潮:机器视觉迈向“大视觉模型”新阶段
2023年12月30日,中国工程院院士、机器人视觉感知与控制技术国家工程研究中心主任王耀南在中国图像图形学学会青年科学家会议上指出,大语言模型的蓬勃发展正为人工智能注入新动能,并深刻影响着图形图像学的研究与应用,推动着机器视觉从“视觉计算”迈向“视觉智能”,并朝着“大视觉模型”的方向演进。王耀南院士在接受采

0评论2025-09-265

工业机器人:从特种走向通用,迈入智能与AI赋能的新时代
回顾全球工业机器人的发展历程,其演变清晰可见:从最初专注于特定领域(如军事、核工业)的“特种”机器人,逐步发展到能够适应广泛工业场景的“通用”机器人;从以机械运动为核心的“机械”机器人,进化为具备感知、决策能力的“智能”机器人;最终,从单一功能的执行者,走向集多种功能于一体的“复杂”系统。 随着工业

0评论2025-09-264

装备制造业:中国经济引擎强劲复苏,多省份加速布局高质量发展
国家统计局最新数据显示,2023年1-11月份,我国装备制造业利润呈现出强劲的复苏势头。1-11月份,装备制造业利润同比增长2.8%,尤为亮眼的是,11月份当月装备制造业利润实现16.2%的同比增速,扭转了此前的下降趋势,由降转增。这一积极信号与12月份制造业PMI中装备制造业50.2%的稳定增长数据相呼应,预示着装备制造业正稳步

0评论2025-09-262

工业数据资产化迈出关键一步:首单工业互联网数据入表在桐乡落地
浙江省桐乡市近日迎来一项里程碑式的突破,全国首单工业互联网数据资产入表案例在此成功落地。 作为桐乡市数据资本化先行先试的企业,浙江某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已正式启动其数据资源入表工作,标志着工业数据价值化迈出了关键一步。数据要素联盟:赋能数据入表与价值挖掘此次试点工作的顺利进行,离不开桐乡市乌镇数据要素产

0评论2025-09-266

边缘智能崛起:AI驱动下的嵌入式系统新纪元
嵌入式领域正迎来一场前所未有的变革,开发者正以前所未有的技术实力,在小型低功耗系统中实现强大的AI应用,重塑着语音、视觉和振动等领域的智能交互方式。 曾经的连接设备正蜕变为能够自主决策的智能系统,这种将数据处理能力前移至数据源端的“边缘化”趋势,正成为加速决策、减少延迟、保障数据隐私、降低成本和提升能

0评论2025-09-263

工业互联网平台:迈入拐点之年,“双跨”平台引领产业升级与区域协同
2023年,对工业互联网平台而言,是意义非凡的**“拐点之年”。“综合型+特色型+专业型”**的工业互联网平台体系不断健全,进一步强化了其在赋能设备、赋能企业、赋能产业方面的能力,为推动产业升级注入了强大动力。“双跨”平台数量倍增,赋能成效显著“双跨”(跨行业跨区域工业互联网平台)平台的数量增长尤为引人瞩目。

0评论2025-09-264

工业互联网:新时代工业化的强大引擎,“5G+”赋能高质量发展
工业互联网,作为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的核心支撑,正以前所未有的力量推动着中国迈向新型工业化。 依托网络、平台、安全、数据、标识五大关键维度,工业互联网为国家战略性基础设施建设提供了坚实基础。2023年是中国实施《工业互联网创新发展行动计划(2021-2023年)》的关键收官之年,在此期间,工业互联网已从单项

0评论2025-09-2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