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好友 新闻资讯首页 新闻资讯分类 切换频道

国产传感器和进口传感器究竟有什么不同?

2019-12-31 11:427320工业品商城
     王先生在致辞中谈到,传感器作为工业核心部件,在工业自动化领域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但目前国内传感器领域的需求很大一部分还依赖于进口。在大的商业环境下,不但要求我们具备强烈的危机意识,还要求我们必须具备一种工匠精神。海伯森技术在成立之初就确立了“技术赢市场,诚信待客户”的经营原则,3年多一直坚持不断创新,在光学传感器领域和力学传感器领域取得了一定成绩。“我希望通过海伯森技术全体同仁的不懈努力,能够在未来5-10年时间里,打造一个属于中国人自己的传感器民族品牌,为我国的工业自动化尽一份微薄之力。”他说。
  当前,智能传感器已经成为国家工业及科研能力的重要代表,美国“工业互联网规划”,德国“工业4.0”,都将传感器的发展写入国家战略中。而我国在“中国制造2025”的发展要求下,也对智能传感器给予了高度的重视和支持。圆桌对话环节,由林昕主持,王国安、Beat De Coi、邵勇锋、沈晓龙出席。
  代表们一致认为,传感器核心技术被国外占据了很长时间,并且技术难度很高,中国要发展传感器产业,将会面临很多问题,比如投入时间长、见到成效慢等等,甚至也会面临失败的风险。但是,中国传感器产业的缺失是我国核心科技发展的一大弊端,未来需要众多企业家给予国内传感器厂商更多的理解和包容,支持国内传感器的发展。
  从用户的角度讲,国产传感器和进口传感器究竟有什么不同?现场有嘉宾表示,作为传感器的使用方,本质上并没有对“国外”和“国内”的传感器有任何偏见,谁能提供更优惠的价格,谁能提供更好技术,谁能提供更好的服务一直是用户的选择标准。从核心竞争力的角度来讲,国内的传感器产品有更多的机会,也相信在技术创新的背景下,未来国内传感器行业的发展也将会越来越好,创造出更好的效益。
  据悉,论坛同期,现场还举行了面阵固态激光雷达、六维力传感器两大产品发布会,这两款产品应用范围将覆盖到物联网绝大部分领域,在物流、安防和监控、人工智能、医疗生物、互动娱乐等方面均有着不俗的表现和应用。
  王先生在“面阵固态激光雷达”发布中表示,激光雷达固态化是未来趋势,存在小型化、低成本优势。固态激光雷达无需旋转部件,因而体积更小,方便集成在车身内部,并且系统可靠性提升,成本也可大幅降低。固态激光雷达异军突起,成为各大企业争相研发和布局的领域。固态激光雷达系统使用激光扫描仪生成环境3D图像,并自动处理此3D图像,以执行监视、警告、制动和转向等任务。此外,低成本化将是国产激光雷达发展的必然趋势。海伯森面阵固态激光雷达体积小巧,物流行业、安防和监控、机器人、医疗和生物、互动娱乐等领域。
  王先生在“六维力传感器”项目发布中表示,机器人是没有触觉的,但是他们也可以“进化”出触觉并受益于触觉。我们赋予机器人多维力觉传感器,机器人便能够拥有触觉,并且在简单的环境中操纵物体,同时不失更高的精度和灵敏度,他们会变得更加强大,可以去完成更多原本应该由人工来完成的复杂沉闷或者充满危险性的工作。此外,多维力觉传感器还有助于产品加工定位,产品测试,产品包装以及机器人装配等领域。
 
打赏 0
工业信息安全:数字浪潮下的严峻挑战与大模型驱动的未来守护
在数字经济蓬勃发展的时代,工业领域虽然享受着技术进步带来的红利,但同时也面临着日益严峻的网络安全挑战。 国家工业信息安全发展研究中心的统计数据显示,2022年公开披露的工业信息安全事件高达312起,覆盖了十几个工业细分领域。其中,制造和能源领域已成为网络攻击的重镇,攻击手段呈现出目标多元化、手段复杂化、影响

0评论2025-09-263

智能制造:企业盈利的新引擎,转型升级的必由之路
企业存在的根本动力是为了实现盈利。而在新时代,智能制造正成为企业驱动盈利、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关键途径。 尽管每个企业的具体情况千差万别,发展目标各异,因此智能制造的实践路径也各有不同,企业需要根据自身的运营模式量身定制智能制造系统。然而,无论企业规模大小、行业特性如何,在追求盈利这一共同目标下,所有企

0评论2025-09-263

中国工业机器人:从“替代人力”到“智能智造”的转型之路
中国已然坐拥全球最大的工业机器人应用市场,其规模仍在强劲增长。然而,这片繁荣之下,也隐藏着一个不容忽视的现实:多数应用仍停留在“低端基本阶段”,主要以替代人力进行的简单机械操作为主,执行的是“点到点”的固定任务。 这种现象并非偶然,而是由成本、技术和市场需求等多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低端应用的主流化

0评论2025-09-263

智能制造时代,工业机器人迎来“进化”:从机械臂到“智慧大脑”
工业机器人的广泛应用,曾是制造业快速发展的强大助推力。然而,随着制造业迈向智能制造的新征程,传统的“机械臂”模式已显疲态。 智能制造核心要求的“自感知、柔性化、高速度、定制化”等特质,对工业机器人的能力提出了前所未有的挑战。本文深入分析了智能制造驱动下工业机器人的应用趋势,并结合泰国某汽车零部件制造

0评论2025-09-262

“5G+工业互联网”:加速中国新型工业化的“双核驱动力”
中国在5G和工业互联网领域的迅猛发展,正为新型工业化注入前所未有的强大动力。 工业和信息化部最新数据显示,我国5G基站已达318.9万个,工业互联网产业规模突破1.2万亿元,更有超过8000个“5G+工业互联网”项目深入各个工业大类,其影响力已 “覆盖全部工业大类”,并加速向更多国民经济重点行业延伸。5G:智能制造的“泛

0评论2025-09-263

ICT:新工业革命的“核爆点”,驱动中国新型工业化腾飞
信息通信技术(ICT)正以前所未有的力量,重塑着全球工业的格局。 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政策与经济研究所副所长肖荣美深刻指出,ICT已成为新工业革命中最大的技术变量,每一次的迭代升级,都为工业化带来了阶梯式的支撑作用飞跃。从局部优化到全局重塑:ICT驱动的工业化进阶过去,ICT的应用更多集中在局部优化工业效率。在中

0评论2025-09-263

数字化浪潮下的中国“信通”力量:引领新型工业化,“数智”绘就发展新篇章
当数字化的浪潮汹涌而来,信息通信技术(ICT)产业已然成为驱动全球经济增长的强大引擎。 12月22日,汇聚行业顶尖智慧的“2024中国信通院ICT深度观察报告会”在北京隆重举行,以“创新引领、数智赋能,信息通信业助力新型工业化”为主题,描绘了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的宏伟蓝图。这场盛会不仅是中国信息通信业发展现

0评论2025-09-262

武汉“工业元宇宙”先行:擘画智能制造新蓝图,加速数字经济的“超级风口”
在数字经济浪潮的澎湃激荡中,武汉正以前瞻性的视野,将目光聚焦于 “工业元宇宙”。近日,武汉市经信局率先发布2023年武汉市工业元宇宙十大优秀应用场景名单,这标志着武汉在工业元宇宙领域的探索进入了崭新阶段,为推动制造业的深度转型注入了强劲动力,也预示着即将到来的“超级风口”。工业元宇宙:武汉加速布局的战略

0评论2025-09-262

揭秘2024制造新动能:协作机器人(Cobots)重塑生产力与人性化工厂
2024年,全球经济的“不确定性”不再是制造业的“枷锁”,而是驱动创新的“引擎”。 面对瞬息万变的全球市场,企业正迫切寻求在生产率上实现“飞跃”。普华永道的报告揭示了一个令人振奋的未来:到2030年,自动化技术将为全球经济注入高达15万亿美元的增长动能。然而,传统工业机器人的高昂门槛,让许多企业望而却步。 正是

0评论2025-09-253

破“芯”而出:中国工业软件的“炼金术”与未来增长极
当中国制造的“骨骼”日益强健,精密的“肌肉”逐渐成型,我们不能忽视其背后至关重要——“神经系统”的强大。业内资深人士如高素梅等,曾发出振聋发聩的警示:“一旦技术代差持续扩大,将从根本上动摇我们发展未来的核心竞争力。” 这不仅是对现状的担忧,更是对未来发展方向的明确指引。我国工业软件的升级之路,迫切需

0评论2025-09-2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