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以往人们对于机器人的理解中,机器人可能更多的应用于搬运、智能学习等细分领域。如今,机器人不仅能够从事体力劳动,在脑力劳动上也不甘示弱,机器人进行创作已经是见怪不怪的了。
举例而言,2017年,在湛卢文化和微软的合作推动下,微软小冰出版作品《阳光失了玻璃窗》,这是人类历史上部完全由人工智能自主创作的作品,并且这部作品一经问世就销售一空,受到了众人的追捧。小冰通过对中国近代519名诗人的几千首诗进行了上万次的迭代学习,获得了现代诗的创作能力,并且终形成了自己的风格。然而,智能机器人的实力还不止于此。
5月16日,微软小冰在其微博宣布“演唱深度学习模型完成第四次重大升级”,人工智能“开始接近人类歌手水平”,并发布了“新模型生成的新单曲《我知我新》”。继下棋、写作之后,人工智能机器人拥有了开始接近于人类歌手的水平。智能机器人再次显露出自己的优势。
随着智能机器人创作的出现,知识产权也面临着新的考验。知识产权,也可称为“知识所属权”,指“权利人对其智力劳动所创作的成果享有的财产权利”,一般只在有限时间内有效。那么,怎样的情况可是被视为是拥有了知识产权呢?各种智力创造比如发明、外观设计、文学和艺术作品,以及在商业中使用的标志、名称、图像,都可被认为是某一个人或组织所拥有的知识产权。人工智能可以说是新时代人类智力发展的新成果,因此,人工智能时代的来临对知识产权的相关制度影响为显著。
在对著作权的保护上,人工智能提出了新的议题,加速了现有法律的完善进度。例如:一个作家写作一本诗集或者小说,经过反复修改定稿后通过出版社进行出版刊行,那么,这部作品的版权属于这个作家就是无可争议的事实。这部作品享受法律的保护。那么,如果这部作品是智能机器人完成的,结果又会如何呢?这部作品能不能成为享有著作权的作品呢?如果进行保护,作者是机器人还是公众呢?对于歌曲也一样,这首歌的版权是属于机器人还是属于公众呢?
人工智能机器人能够创作出作品,但又不能取得著作权,这就很可能导致大量“无主作品”的存在。这必然不利于作品创作和著作权市场的稳定。因此,或许我们可以将著作权赋予机器的制造者、所有者、使用者或者控制者,这样就可以将该难题转化到我国已经成熟的著作权主体为法人的制度上,并不需要对已有的知识产权制度做出重大的调整。
在机器人越来越智能地表达自我时,很多相关的问题也出现在人们面前。解决这些问题是机器人智能化应用过程中必须正视的。对智能创作进行知识产权等相关保护,或许可以从以下几点做起: 防止行业无序竞争,规范行业的发展。国家相关部门可以出台和实施相关政策,规范和引导相关创作型机器人的发展,使得机器人行业的发展有相关的行业规范可以依照。
第二、加强国际交流活动,吸取国内外同行的经验和教训,主动打开对外开放新格局。坚持将引进来和走出去结合起来,更好的融入全球机器人创新和产业分工体系。
第三、将机器人行业的健康发展提高到法律层面上,通过积极推进立法给机器人行业的发展提供相关的保护和规范。让创新和自由创作之花盛放。
智驱绿动:共塑数字赋能、绿色协同的未来制造新生态
在追求效率与可持续发展的双重驱动下,产业的未来形态正围绕“数字化”与“绿色化”两大核心要素进行深度耦合与重塑。一系列创新性的指导方针,正引导着制造和服务体系构建一个高效协同、技术领先、成果导向的经济新生态。一、数字赋能:加速生产方式的协同转型数字化不再是简单的效率工具,而是实现资源优化配置和环境效益
0评论2025-10-104
绿色引擎驱动:工业领域迈向低碳高效新征程
在追求可持续发展的时代浪潮中,绿色低碳转型已不再是工业领域的“可选项”,而是关乎未来竞争力的“必答题”。近期公布的指导性意见,为我国工业,特别是传统产业和新兴产业的绿色低碳优化重构指明了清晰的方向,描绘出一幅由技术创新、结构优化和前瞻布局共同绘就的绿色工业新蓝图。传统产业:筑牢绿色基石,实现能效革命
0评论2025-10-105
智驱未来:工业互联网领航产业升级新纪元
在数字化浪潮席卷全球的今天,工业互联网无疑是驱动产业革新与效率飞跃的核心引擎。2023年,我国在该领域的探索与实践成果丰硕,不仅为传统制造业注入了强劲的“智慧因子”,更为前沿新兴产业的爆发式增长奠定了坚实基础。展望2024年,我们有理由相信,工业互联网的高质量发展和规模化部署速度将迎来一次激动人心的“加速跑
0评论2025-10-104
2024年2月中国制造业景气度观察:扩张中的结构性矛盾与“预期偏强,现实偏弱”
2024年2月,中国制造业景气度呈现出稳步扩张但结构分化的复杂局面。财新中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PMI)录得50.9,连续四个月处于扩张区间,显示经济修复势头持续,但国家统计局PMI(49.1)的收缩则提示了内在压力依然存在。一、 产出与需求:扩张动能增强,出口成为亮点积极信号包括:1. 需求改善带动生产扩张: 2月制造业
0评论2025-10-104
追赶与错失:对“工业4.0热”的反思与生成式AI带来的新赛点
作者深刻地提出了一种对中国制造业“工业4.0”狂热实践的反思:中国制造业可能过早地将资源集中投入到了一个“伪第四次工业革命”(工业4.0),从而错失了同期萌芽的、更具颠覆性的技术趋势,特别是与人工智能(AI)相关的设计工具革命。一、 观点核心:工业4.0的局限性与“下半场”的到来作者认为,中国制造业的“天量”投
0评论2025-10-1010
数智转型驱动高质量发展:以宁波为代表的制造业新图景
当前,数智化生产已成为中国制造业转型升级的必由之路。依托国家大数据试验区和智能制造示范基地的建设基础,以浙江宁波为代表的区域,正通过系统性的数字化战略,引领制造业迈向高质量发展新阶段。一、 国家层面与区域布局的合力我国在数智化建设方面已取得显著进展:• 国家级布局: 建成8个国家大数据综合试验区和11个大
0评论2025-10-103
工业大数据激活潜力与数据流通瓶颈:数据安全成为发展的关键保障
工业数据作为基础性战略资源,其价值巨大,正深刻驱动着产业经济向“智造”升级。从研发效率到生产控制,再到供应链优化,数据应用已展现出显著成效。然而,数据价值的充分释放,正受制于流通环节的壁垒和数据安全保障的缺失。一、 工业数据的核心驱动力与落地实践工业大数据融合应用主要体现在三大效率提升:研发创新、生
0评论2025-10-103
人形机器人赛道全面爆发:技术迭代加速与“新质生产力”的强力催化
今年以来,人形机器人板块迎来了强势反弹,成为资本市场和科技创新的焦点。受全球科技巨头积极布局、技术里程碑不断突破以及国内政策的强力支持(发展新质生产力)等多重因素影响,人形机器人正从概念走向快速量产和实际应用的“加速之年”。一、 市场情绪与板块强势反弹自2月以来,机器人板块平均大涨16.03%,其中赛摩智能
0评论2025-10-103
拔河论剑:以“立志”之功,推动国产PLC崛起与“中国智造”的基石巩固
阿根廷转向“美元化”的经济独立困境,与中国制造业在关键工业领域(如PLC)面临的“被卡脖子”风险形成鲜明对比。在进口品牌长期占据市场主导地位的背景下,国产PLC品牌的崛起,不仅是技术实力的较量,更是保障国家经济安全、实现“中国智造”的战略任务。文章通过对当前市场现状的分析和对历史经验的借鉴,指出了国产PLC
0评论2025-10-105
中国制造迈向“中国创造”:新质生产力驱动产业创新与未来增长
中国制造业正加速从“制造大国”向“创造强国”迈进,以科技创新为核心驱动力,积极培育新质生产力,抢占全球产业竞争的制高点。从国产首艘大型邮轮的商业首航到C919的首飞出国门,再到新能源汽车的强劲出口,一系列成就彰显了中国制造的巨大潜力和韧性。一、 创新驱动力强劲:战略性新兴产业成果丰硕科技创新正深度融入产
0评论2025-10-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