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4日,“2024南京软件大会暨工业软件供需大会”拉开帷幕,以“发展关键软件新赛道,激活数字经济新动能”为主题,汇聚了行业顶尖企业家、科研人员和高校院所的科技人才,共同探讨工业软件技术发展与市场供需面临的新挑战和新机遇。此次大会的召开,充分体现了国家和地方对软件产业,特别是工业软件发展的高度重视。
工业软件:制造业“操作系统”的重塑力量
作为现代制造业不可或缺的“操作系统”,工业软件正在深刻地重塑企业的运作模式和发展潜力。文章清晰地介绍了工业软件的两大类:
• 嵌入式工业软件: 紧密集成于控制器、通信设备、传感器等硬件中,负责数据的采集、控制和通信任务。
• 非嵌入式工业软件: 安装于通用计算机或工业控制计算机,涵盖了设计、编程、工艺、监控、管理等全面的应用场景。
近年来,在大数据技术的飞速发展和算力设备的不断完善的驱动下,工业软件的发展呈现出加速态势。尤其是在“十四五”期间,面对数字化转型升级和上云网联的迫切需求,制造业企业对行业软件、仿真软件、计算专业软件等匹配性强的软件提出了大量需求。
院士献策:协同创新,构建自主可控的工业软件生态
中国科学院院士郭旭和中国工程院院士谭建荣的发言,为工业软件的发展指明了方向,并强调了协同创新的重要性:
• 郭旭院士强调,构建“产学研用”全链条的自主可控CAE技术发展生态是加快国内工业软件产业发展的关键。这意味着需要打通从理论研究到实际应用的各个环节,形成完整的产业链条,并且实现自主可控。
• 谭建荣院士则进一步指出,工业软件的研发离不开工艺知识的支持,也离不开行业参与者、主管者等多方面的关注和支持。不同行业、不同主体需要打通体制壁垒,形成研发合力,并具备超前意识,尤其要对敏感软件、实用软件、核心工业软件技术进行重点突破、重点投入,共同验证、共同推进。
他们的建议为实现工业软件的自主可控和高效发展提供了宝贵的思路,强调了跨界合作、资源整合和战略前瞻性。
“南京工业软件应用创新中心”成立,打通产学研用“最后一公里”
为了将这些理念落到实处,开幕式上,在江苏省工信厅的指导和支持下,中国电科十四所下属企业国睿信维公司和南京翼辉信息公司牵头组建了“南京工业软件应用创新中心”。
该中心的成立,旨在通过联合工业行业用户企业、工业软件生态伙伴企业、工信部智库、本地高校、省软件测评机构等多元主体,共同承担以下重要任务:
• 工业软件关键技术攻关: 集中力量解决核心技术难题,提升自主研发能力。
• 自主工业软件应用推广: 推动国产工业软件在实际生产中的应用,验证其性能和价值。
• 工业软件人才培养: 解决人才短缺问题,为产业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
此外,由李培根、倪光南等院士领衔的专家咨询委员会的成立,将为中心的研发工作提供高水平的智力支持和指导。
“关键软件基金俱乐部”成立,金融赋能科技创新
与此同时,为解决工业软件成果转化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钱”的问题,在江苏省工信厅的指导下,“关键软件基金俱乐部”也应运而生。该俱乐部由江苏省软件人才基金会、中国银行江苏省分行、招商银行南京分行、南京紫金投资集团、东北证券南京公司、元禾重元基金等众多金融机构共同发起成立。
俱乐部的目标是探索建立软件成果转移转化的全链条金融服务体系。这意味着将为工业软件的研发、孵化、推广和商业化提供全方位的金融支持,打通科技成果转化中的“最后一公里”,有效促进产业发展。
总结:
2024南京软件大会暨工业软件供需大会的召开,标志着中国在推动工业软件自主可控和加速数字化转型方面迈出了坚实的一步。通过汇聚顶尖人才、成立创新中心、组建金融服务平台,南京正在构建一个充满活力和创新力的工业软件发展生态,为中国制造业的转型升级注入强大的新动能。
中国工业经济稳中向好:政策加力,创新驱动,迈向高质量发展新征程
作为国民经济的“压舱石”,中国工业经济在今年以来持续展现强劲的增长势头,成为支撑经济回升向好的主导力量。年初至今,工业生产增速较快,为宏观经济注入了坚实的动力。当前工业经济形势解读与稳增长政策展望近日,在国务院新闻办举行的一场“推动高质量发展”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上,工信部部长金壮龙就当前工业经济形势
0评论2025-11-143
超越代工:中国制造业如何激活“新质生产力”,打造全球核心竞争力
中国制造业正站在一个关键的十字路口。经历了三十年的高速增长,我们已不再是简单的“世界工厂”,本土品牌崭露头角。然而,在许多关键的细分领域,中国制造在核心原材料和高端生产加工设备方面,仍然在一定程度上依赖于国际巨头的掌控。要实现真正的产业升级,从模仿和代工迈向需求和技术引领,创新的触角必须延伸到产品硬
0评论2025-11-142
驾驭数字浪潮:制造业如何从“制造”迈向“智造”,重塑全球价值格局
网络和智能技术的崛起,以前所未有的力量重塑着全球经济和社会的面貌。从商业模式的革新到生产力的指数级跃升,它们已成为推动人类进步的关键驱动力。如今,制造业正经历一场深刻的范式转变,其价值链正从传统的线性结构向以“网络化”为特征的全生态价值网络进行战略重构。这一转型不仅体现在“去中间化”和“产销合一”等
0评论2025-11-144
新时代工业浪潮:关键技术赋能,应对挑战,驱动可持续增长
随着制造业迈入新时代,生产模式正经历一场深刻的变革。大规模定制不再是遥不可及的理想,而是正在实现的现实。高敏捷性、强适应性的生产系统,使得企业能够灵活应对不断变化的客户偏好和严峻的市场需求。展望未来十年,外骨骼、增强现实(AR)、虚拟现实(VR)、人工智能(AI)、大数据及数字孪生等前沿技术,将成为推动制
0评论2025-11-144
“人本智造”新时代:重塑制造业核心,驱动效率、质量与可持续发展
制造业正步入一个划时代的变革期,其核心理念已从单纯追求生产效率,转向以**“人”**为中心,将员工的核心需求、福祉与创造力置于生产流程的重中之重。这并非意味着摒弃技术,而是通过智能技术赋能,让机器适应人类的需求,而非反之。在这个以人为本的时代,工人的直觉、技能与创造性解决问题的能力将与先进技术深度融合,
0评论2025-11-144
人形机器人赛道融资热潮涌动 头部企业与关键技术获资本青睐
2024年上半年,人形机器人领域持续炙手可热,投资热度居高不下。据不完全统计,全球在该赛道的融资事件已逾22起,累计融资金额超过70亿元人民币。其中,美国初创公司Figure AI以高达6.75亿美元(约合人民币49亿元)的巨额融资,成为本轮融资的领跑者。在中国国内,宇树科技凭借近10亿元人民币的融资额,荣登本土人形机器人
0评论2025-11-143
智能驱动未来:解析工业自动化与控制市场的机遇与挑战
工业制造业的脉搏正在加速跳动,尤其是在自动化与控制领域,呈现出蓬勃发展的态势。随着劳动力成本的持续攀升、企业降本增效的迫切需求以及对按时交付任务的严格要求,工厂对自动化控制技术的依赖程度已达到历史新高。据权威统计分析,去年全球工业自动化与控制市场的总规模估值已高达约1949.9亿美元,并预计到2030年将进一
0评论2025-11-144
工业储能:机遇与挑战并存,多方合力共绘绿色转型新蓝图
当前,工业储能领域正经历着一场深刻的变革,机遇与挑战交织,呈现出蓬勃发展的态势,同时也面临着现实的阻碍。越来越多的工业企业认识到储能对其能源结构优化、成本控制和供电可靠性的关键作用,正在积极寻求部署储能设施。然而,高昂的初期成本,包括土地、接入和融资等方面的支出,仍然是制约工业储能经济效益提升的重要
0评论2025-11-144
5G+工业互联网:从“县县通”到“村村通”,掘金下半场,赋能实体经济新引擎
自2019年6月6日,中国史诗级数字基建——5G商用牌照发放至今,五年光阴如梭,“5G+工业互联网”早已从崭新的概念,步入高速发展的轨道。伴随着超过 seven,300 亿元人民币的巨额累计投资,以及“工业互联网”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所带来的地方政府的高度重视和积极招商。然而,这场波澜壮阔的变革,在普通用户眼中,5G的炫
0评论2025-11-138
创新引领,标准“领跑”:2024年重点领域揭晓,共塑高质发展新格局
6月20日,一项重要的市场监管动向——《2024年度实施企业标准“领跑者”重点领域》的公告,由市场监管总局正式发布。这项公告的发布,标志着国家正以前瞻性的战略眼光,通过高水平的企业标准引领,为我国经济的高质量发展注入新的活力。根据《市场监管总局等八部门关于实施企业标准“领跑者”制度的意见》,市场监管总局携
0评论2025-11-1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