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好友 新闻资讯首页 新闻资讯分类 切换频道

倒逼高端化、智能化升级:机床行业迎接“倒计时”挑战与机遇

2025-11-13 08:26100工业品商城

《行动方案》设“硬指标”,倒逼机床行业向高端、智能转型。

《行动方案》提出的2027年硬性指标,即“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数字化研发设计工具普及率、关键工序数控化率分别超过90%、75%”,对机床行业而言,无疑是一记响亮的“催化剂”。这不仅仅是数字上的提升,更是对整个机床产业的一次深刻“倒逼”。它迫使原本可能满足于简单同类产品置换的机床企业,必须跳出思维定势,将目光聚焦于高端化、智能化升级,以满足日益严苛的市场需求和国家发展战略。

高端数控机床将成市场主流,千亿级需求可期。

 毛予锋的分析充满了对未来的信心。他预测,结合质量要求的落实,未来机床行业的产品主体将实现从“数控机床”向“高端数控机床”的转变,供给能力将得到极大提升。根据历史数据对比,预计到2027年末,机床类产品将有望新增“千亿级”的需求。这不仅意味着巨大的市场蛋糕,更代表着行业整体技术水平和产品附加值的飞跃。

核心技术瓶颈突出,基础研究和原始创新亟待加强。

 然而,在看到机遇的同时,也必须正视挑战。在高端装备制造环节,国外高端功能部件的“难免”出现,以及“不容忽视”的现状,暴露了国内机床行业深层次的痛点:即缺乏对基础共性技术的预先研究和原始创新。这直接制约了国产数控系统和功能部件的发展,也成为了国产化替代的最大阻碍。

高技术含量的企业将成主力军,市场格局或将重塑。

 毛予锋坦言,未来,那些“掌握核心技术、具备完备产业链供应链生态、自主化程度高”的企业,将更有能力在本次《行动方案》中脱颖而出,成为参与的主力军。他们不仅能增加高端数控机床产品的比重,更能带动整个行业向更高水平迈进。相比之下,仅仅依靠规模优势的企业,可能难以适应这一轮的升级浪潮。

政策红利与市场红利并存,把握更新需求。

李燕霞为机床行业指明了方向:既要抓住“政策红利”,也要抓住“市场红利”。设备更新行动将主要惠及两个方向:

• 替代周期与技术升级的传统行业: 这些行业在传统的设备更新周期基础上,叠加了技术升级的需求,为先进机床提供了广阔的市场空间。

• 符合长期发展趋势、具备远期价值的先进生产力: 那些能够引领未来发展方向、代表先进生产力的技术和产品,将获得长期的政策和市场支持。

工业母机的市场机遇:紧抓“补库存”与“国产替代”红利。

李燕霞进一步指出了工业母机的具体市场机遇:

• 重点行业设备更新: 钢铁、有色、石化、机械、航空、船舶等国民经济重要行业,其生产设备的更新换代都将直接带动工业母机的需求。

• 机械类设备“补库存”: 依据一般四年左右的机械类设备库存周期,当前许多行业已经处于库存底部,并开始启动补库存过程。这为机床行业提供了难得的市场机遇。

总结:

 《行动方案》为机床行业设定了明确的发展目标,并伴随着巨大的市场机遇。能否抓住这一轮“补库存”和“国产替代”的双重红利,关键在于机床企业能否摆脱对国外技术的依赖,加大基础研发和技术创新,不断提升产品的技术含量和核心竞争力。这场“倒计时”式的升级,将是机床行业凤凰涅槃、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时刻。华安证券的观点也印证了这一点,自主可控背景下,工业母机作为国产替代的重点领域,有望持续受益于政策的推进,实现跨越式发展。


打赏 0
中国工业经济稳中向好:政策加力,创新驱动,迈向高质量发展新征程
作为国民经济的“压舱石”,中国工业经济在今年以来持续展现强劲的增长势头,成为支撑经济回升向好的主导力量。年初至今,工业生产增速较快,为宏观经济注入了坚实的动力。当前工业经济形势解读与稳增长政策展望近日,在国务院新闻办举行的一场“推动高质量发展”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上,工信部部长金壮龙就当前工业经济形势

0评论2025-11-143

超越代工:中国制造业如何激活“新质生产力”,打造全球核心竞争力
中国制造业正站在一个关键的十字路口。经历了三十年的高速增长,我们已不再是简单的“世界工厂”,本土品牌崭露头角。然而,在许多关键的细分领域,中国制造在核心原材料和高端生产加工设备方面,仍然在一定程度上依赖于国际巨头的掌控。要实现真正的产业升级,从模仿和代工迈向需求和技术引领,创新的触角必须延伸到产品硬

0评论2025-11-142

驾驭数字浪潮:制造业如何从“制造”迈向“智造”,重塑全球价值格局
网络和智能技术的崛起,以前所未有的力量重塑着全球经济和社会的面貌。从商业模式的革新到生产力的指数级跃升,它们已成为推动人类进步的关键驱动力。如今,制造业正经历一场深刻的范式转变,其价值链正从传统的线性结构向以“网络化”为特征的全生态价值网络进行战略重构。这一转型不仅体现在“去中间化”和“产销合一”等

0评论2025-11-144

新时代工业浪潮:关键技术赋能,应对挑战,驱动可持续增长
随着制造业迈入新时代,生产模式正经历一场深刻的变革。大规模定制不再是遥不可及的理想,而是正在实现的现实。高敏捷性、强适应性的生产系统,使得企业能够灵活应对不断变化的客户偏好和严峻的市场需求。展望未来十年,外骨骼、增强现实(AR)、虚拟现实(VR)、人工智能(AI)、大数据及数字孪生等前沿技术,将成为推动制

0评论2025-11-144

“人本智造”新时代:重塑制造业核心,驱动效率、质量与可持续发展
制造业正步入一个划时代的变革期,其核心理念已从单纯追求生产效率,转向以**“人”**为中心,将员工的核心需求、福祉与创造力置于生产流程的重中之重。这并非意味着摒弃技术,而是通过智能技术赋能,让机器适应人类的需求,而非反之。在这个以人为本的时代,工人的直觉、技能与创造性解决问题的能力将与先进技术深度融合,

0评论2025-11-144

人形机器人赛道融资热潮涌动 头部企业与关键技术获资本青睐
2024年上半年,人形机器人领域持续炙手可热,投资热度居高不下。据不完全统计,全球在该赛道的融资事件已逾22起,累计融资金额超过70亿元人民币。其中,美国初创公司Figure AI以高达6.75亿美元(约合人民币49亿元)的巨额融资,成为本轮融资的领跑者。在中国国内,宇树科技凭借近10亿元人民币的融资额,荣登本土人形机器人

0评论2025-11-143

智能驱动未来:解析工业自动化与控制市场的机遇与挑战
工业制造业的脉搏正在加速跳动,尤其是在自动化与控制领域,呈现出蓬勃发展的态势。随着劳动力成本的持续攀升、企业降本增效的迫切需求以及对按时交付任务的严格要求,工厂对自动化控制技术的依赖程度已达到历史新高。据权威统计分析,去年全球工业自动化与控制市场的总规模估值已高达约1949.9亿美元,并预计到2030年将进一

0评论2025-11-144

工业储能:机遇与挑战并存,多方合力共绘绿色转型新蓝图
当前,工业储能领域正经历着一场深刻的变革,机遇与挑战交织,呈现出蓬勃发展的态势,同时也面临着现实的阻碍。越来越多的工业企业认识到储能对其能源结构优化、成本控制和供电可靠性的关键作用,正在积极寻求部署储能设施。然而,高昂的初期成本,包括土地、接入和融资等方面的支出,仍然是制约工业储能经济效益提升的重要

0评论2025-11-144

5G+工业互联网:从“县县通”到“村村通”,掘金下半场,赋能实体经济新引擎
自2019年6月6日,中国史诗级数字基建——5G商用牌照发放至今,五年光阴如梭,“5G+工业互联网”早已从崭新的概念,步入高速发展的轨道。伴随着超过 seven,300 亿元人民币的巨额累计投资,以及“工业互联网”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所带来的地方政府的高度重视和积极招商。然而,这场波澜壮阔的变革,在普通用户眼中,5G的炫

0评论2025-11-138

创新引领,标准“领跑”:2024年重点领域揭晓,共塑高质发展新格局
6月20日,一项重要的市场监管动向——《2024年度实施企业标准“领跑者”重点领域》的公告,由市场监管总局正式发布。这项公告的发布,标志着国家正以前瞻性的战略眼光,通过高水平的企业标准引领,为我国经济的高质量发展注入新的活力。根据《市场监管总局等八部门关于实施企业标准“领跑者”制度的意见》,市场监管总局携

0评论2025-11-1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