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好友 新闻资讯首页 新闻资讯分类 切换频道

产业互联网平台:以治理铸就生命线,迈向“工业5.0”的韧性未来

2025-11-11 09:0880工业品商城

 产业互联网平台的蓬勃发展,其根本在于能否构建一个稳定、有序且充满活力的生态系统。而支撑这一生态系统长久存续、持续繁荣的基石,便是行之有效的治理体系。打造一套完善的治理体系,需要完成三项核心工作,并在此基础上,前瞻性地迈向“工业5.0”所勾勒的以人为本、可持续且更具韧性的产业未来。

铸就平台生命线:三大治理支柱

1. 规范互联互通标准:构建公平有序的生态环境

要实现产业生态内各参与方的顺畅协作,规范互联互通的标准是首要任务。这包括:

1. 接口标准化建设: 制定统一的技术接口规范,确保不同系统、不同企业之间能够便捷地进行数据交换和功能调用。

2. 接入、监管、中止规则: 明确平台参与方的准入条件、行为规范、违规处理以及退出机制,为平台运行提供清晰的规则框架。

3. 数据迁移规范与准则: 制定可靠的数据迁移标准,保障数据在不同系统和平台间的安全、准确流动,为数据价值的充分释放奠定基础。

此类规范的建设,不仅能持续扩展和优化平台功能,更能营造一个公平、有序、开放的平台环境,吸引更多优质参与者加入,共同推动平台发展。

2. 完善安全保障体系:守护产业数据的生命脉搏

海量的产业数据是产业互联网平台的宝贵财富,但同时也潜藏着安全风险。因此,完善的安全保障体系是平台稳健发展的生命线。关键工作包括:

1. 数据安全备份: 建立多重、可靠的数据备份机制,防范意外数据丢失。

2. 强化数据泄露保护: 采取先进的技术和管理手段,严密防范未经授权的数据访问和泄露。

3. 优化交易数据脱敏: 对交易数据进行有效的脱敏处理,在保护用户隐私的同时,仍能保留数据的分析价值。

这些工作是产业互联网平台企业安全工作的重中之重,直接关系到平台的可信度和用户的信心。

3. 推动开放多元共治:激活生态的协作潜能

产业互联网平台天然具有开放性和参与者的多样性。平台企业与各方参与者的利益紧密相连,关系错综复杂。虽然在平台建设初期,单一的治理模式或许能快速启动,但从长远来看,将平台打造成为准产业基础设施是必然趋势。为此,开放治理权限,建设多元共治的机制和模式至关重要。这意味着要吸纳各方参与者的智慧和力量,形成一个共同决策、共同管理的治理格局,确保平台能够更全面地回应产业需求,解决复杂问题。

从落地执行到“工业5.0”:迈向韧性可持续的未来

 上述五个关键要点——绘制生态战略蓝图、明确核心价值主张、设计平台功能、夯实再生性技术架构以及完善平台治理体系——共同构成了一个产业互联网平台构建的完整闭环。战略定位(前两个要点)与落地执行(后三个要点)相辅相成,而设计平台功能、夯实再生性技术架构和完善平台治理体系更是协同演进、持续迭代的过程,并非一蹴而就。

 平台需要持续强化在产业痛点场景中的应用,不断提升产业参与者从平台获益的能力。通过占据产业生态中的“瓶颈”环节,将自身打造成事实上的产业准基础设施,才能真正构建起强大的竞争优势。

展望“工业5.0”:以人为本、协同共生的产业新篇章

 当前,现有实践对“工业5.0”核心要义的响应仍有提升空间。面向“工业5.0”,产业互联网平台的建设需要进一步将人的需求和社会的利益深度融入系统架构的设计与实施中,以达成以人为本、可持续、韧性的产业生态系统。

• 超越信息-物理系统,迈向人-信息-物理系统的深度融合: 未来,产业互联网平台不再仅仅是冰冷的“机器换人”——基于“替代逻辑”的信息物理系统建设,而是要基于“增强逻辑”,更加强调“以人为本”。我们需要深入探讨人与机器智能的分工,探索人类如何聚焦于更具创造性、长期性和高价值的工作。同时,要解决智能制造等技术变革带来的人的安全、隐私、个人发展等议题。

• 践行“人类-地球-繁荣”理念: 未来产业互联网平台的发展,需要将经济效益、人类福祉与地球的可持续发展同等重视。在已有平台关注减少环境影响的实践基础上,需要进一步融入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的17个目标(SDGs)。平台应赋能产业生态中的中小企业实现绿色和创新发展,减少对环境的影响;甚至在解决社会贫困、气候变化等宏大社会问题上发挥积极作用。

• 构建面向颠覆与危机的韧性产业生态: 平台应从过去专注“端到端”的全价值链,跃迁至以“可靠、响应、敏捷”为基础的韧性价值链。这意味着平台需要具备更强的抗风险能力,能够快速响应突发事件,灵活调整应对策略,确保产业生态在面对各种颠覆和危机时,能够保持稳定运行并迅速恢复。

 总之,“工业5.0”描绘了一个更可持续、更具韧性的产业未来。通过政府、企业和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推动以人为本、可持续和韧性的产业互联网平台建设,我们将共同迎来一个更加美好的社会。


打赏 0
中国工业经济稳中向好:政策加力,创新驱动,迈向高质量发展新征程
作为国民经济的“压舱石”,中国工业经济在今年以来持续展现强劲的增长势头,成为支撑经济回升向好的主导力量。年初至今,工业生产增速较快,为宏观经济注入了坚实的动力。当前工业经济形势解读与稳增长政策展望近日,在国务院新闻办举行的一场“推动高质量发展”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上,工信部部长金壮龙就当前工业经济形势

0评论2025-11-146

超越代工:中国制造业如何激活“新质生产力”,打造全球核心竞争力
中国制造业正站在一个关键的十字路口。经历了三十年的高速增长,我们已不再是简单的“世界工厂”,本土品牌崭露头角。然而,在许多关键的细分领域,中国制造在核心原材料和高端生产加工设备方面,仍然在一定程度上依赖于国际巨头的掌控。要实现真正的产业升级,从模仿和代工迈向需求和技术引领,创新的触角必须延伸到产品硬

0评论2025-11-144

驾驭数字浪潮:制造业如何从“制造”迈向“智造”,重塑全球价值格局
网络和智能技术的崛起,以前所未有的力量重塑着全球经济和社会的面貌。从商业模式的革新到生产力的指数级跃升,它们已成为推动人类进步的关键驱动力。如今,制造业正经历一场深刻的范式转变,其价值链正从传统的线性结构向以“网络化”为特征的全生态价值网络进行战略重构。这一转型不仅体现在“去中间化”和“产销合一”等

0评论2025-11-145

新时代工业浪潮:关键技术赋能,应对挑战,驱动可持续增长
随着制造业迈入新时代,生产模式正经历一场深刻的变革。大规模定制不再是遥不可及的理想,而是正在实现的现实。高敏捷性、强适应性的生产系统,使得企业能够灵活应对不断变化的客户偏好和严峻的市场需求。展望未来十年,外骨骼、增强现实(AR)、虚拟现实(VR)、人工智能(AI)、大数据及数字孪生等前沿技术,将成为推动制

0评论2025-11-145

“人本智造”新时代:重塑制造业核心,驱动效率、质量与可持续发展
制造业正步入一个划时代的变革期,其核心理念已从单纯追求生产效率,转向以**“人”**为中心,将员工的核心需求、福祉与创造力置于生产流程的重中之重。这并非意味着摒弃技术,而是通过智能技术赋能,让机器适应人类的需求,而非反之。在这个以人为本的时代,工人的直觉、技能与创造性解决问题的能力将与先进技术深度融合,

0评论2025-11-145

人形机器人赛道融资热潮涌动 头部企业与关键技术获资本青睐
2024年上半年,人形机器人领域持续炙手可热,投资热度居高不下。据不完全统计,全球在该赛道的融资事件已逾22起,累计融资金额超过70亿元人民币。其中,美国初创公司Figure AI以高达6.75亿美元(约合人民币49亿元)的巨额融资,成为本轮融资的领跑者。在中国国内,宇树科技凭借近10亿元人民币的融资额,荣登本土人形机器人

0评论2025-11-144

智能驱动未来:解析工业自动化与控制市场的机遇与挑战
工业制造业的脉搏正在加速跳动,尤其是在自动化与控制领域,呈现出蓬勃发展的态势。随着劳动力成本的持续攀升、企业降本增效的迫切需求以及对按时交付任务的严格要求,工厂对自动化控制技术的依赖程度已达到历史新高。据权威统计分析,去年全球工业自动化与控制市场的总规模估值已高达约1949.9亿美元,并预计到2030年将进一

0评论2025-11-148

工业储能:机遇与挑战并存,多方合力共绘绿色转型新蓝图
当前,工业储能领域正经历着一场深刻的变革,机遇与挑战交织,呈现出蓬勃发展的态势,同时也面临着现实的阻碍。越来越多的工业企业认识到储能对其能源结构优化、成本控制和供电可靠性的关键作用,正在积极寻求部署储能设施。然而,高昂的初期成本,包括土地、接入和融资等方面的支出,仍然是制约工业储能经济效益提升的重要

0评论2025-11-146

5G+工业互联网:从“县县通”到“村村通”,掘金下半场,赋能实体经济新引擎
自2019年6月6日,中国史诗级数字基建——5G商用牌照发放至今,五年光阴如梭,“5G+工业互联网”早已从崭新的概念,步入高速发展的轨道。伴随着超过 seven,300 亿元人民币的巨额累计投资,以及“工业互联网”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所带来的地方政府的高度重视和积极招商。然而,这场波澜壮阔的变革,在普通用户眼中,5G的炫

0评论2025-11-138

创新引领,标准“领跑”:2024年重点领域揭晓,共塑高质发展新格局
6月20日,一项重要的市场监管动向——《2024年度实施企业标准“领跑者”重点领域》的公告,由市场监管总局正式发布。这项公告的发布,标志着国家正以前瞻性的战略眼光,通过高水平的企业标准引领,为我国经济的高质量发展注入新的活力。根据《市场监管总局等八部门关于实施企业标准“领跑者”制度的意见》,市场监管总局携

0评论2025-11-1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