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好友 新闻资讯首页 新闻资讯分类 切换频道

AI浪潮下的低代码“终极进化”:奥哲徐平俊的“All in One”与“业务数字原生 3.0”预测

2025-11-11 08:5480工业品商城

 当人工智能(AI)的浪潮席卷而来,曾经引发行业关于“降维打击”的忧虑,如今却演变成了低代码平台深度进化的催化剂。对于长期致力于简化软件开发、加速企业数字化的低代码厂商而言,大模型(LLM)的崛起,无疑是一场挑战与机遇并存的全球性变革。奥哲创始人兼CEO徐平俊,这位对数字化趋势有着敏锐洞察的先行者,在钛媒体的访谈中,不仅剖析了AI对当下企业数字化的“双重性”影响,更描绘了低代码平台未来“All in One”的融合之道,并前瞻性地勾勒了“业务数字原生 2.0”乃至“3.0”的愿景。

AI的“现实”与“未来”:从“辅助插件”到“Agent交互”

 徐平俊并非对AI的未来持悲观态度,恰恰相反,他坚定地认为AI将是推动数字化增长的关键力量。然而,他强调的是要区分AI在当前与未来的应用形态。

 “当下AI未对企业数字化产生实质的影响,”他指出,这并非是对AI能力的低估,而是对AI当前融入企业实际应用过程的审慎判断。如同他的分析,AI在短期内的主要形态是“第三种,以Agent交互模式为主的应用占据70%的应用入口,承担主要交互+应用生成智能。”但在此之前,AI更多是以“第一种,成为特定场景插件,融入数字化系统”或“第二种,成为企业系统重要模块,像IM工具、iPaaS集成、BI分析这些必备模块一样,由神经网络生成的AI原生应用场景占据企业数字化约30%”的方式存在。

 徐平俊的观点是,AI需要经历一个逐步自动化、从“Copilot”辅助到“Pilot”驾驶,再到“Agent”作为核心交互和生成智能的演进过程。当前,AI在企业数字化中尚未完全显现其“颠覆性”作用,主要原因在于其价值 ancora 难以在复杂的企业核心流程中得到充分发挥。

“All in One”:构建企业的数字原子能力

 在AI仍在探索与企业核心业务融合的当下,徐平俊的目光早已聚焦于如何构建一个更加完备、更具前瞻性的数字化平台——奥哲的“All in One”理念。这不是一个简单的技术堆砌,而是对企业数字化需求进行分层、分模块的系统性梳理与整合。

1. 应用开发能力的全覆盖:“从L1到L4”的统一平台。

 企业对数字化应用开发的需求并非单一维度,而是呈现出复杂度的层级递进。从L1-L2级别相对简单的个人或部门级需求,可以使用零代码平台进行快速配置;而对于L3-L4级别更为复杂、涉及核心业务与深度集成的需求,则需要低代码平台的强大扩展能力。奥哲的“All in One”理念,旨在打造一个统一平台,能够无缝支持从零代码到低代码的全象限应用开发,让企业在应对不同复杂度需求时,都能找到最适合的工具,实现“应用开发能力的All in One”。

2. 数据集成与开放的“枢纽”。

 在数据成为核心资产的时代,低代码平台将被定位为企业“数据开放生态的枢纽”。通过“All in One”,能够将新旧系统、本地与云端数据、第三方平台插件等进行全面链接,打破数据孤岛,满足企业在数据管理、集成与开放方面的多元化需求,实现“数据的All in One”。

3. 新技术的“All in One”:AI原生应用与未来形态。

“我们前面一直聊到的新技术,包括AI技术”,徐平俊强调,AI的真正价值在于与业务深度融合,实现“AI原生的应用”。他的预测是,未来AI将以三种核心形态融入数字化:

• 形态一:插件式AI。 成为特定场景的“专用插件”,无缝嵌入现有数字化系统,解决碎片化问题,提升局部效率。

• 形态二:模块化AI。 成为企业系统中的核心模块,如AI驱动的IM、iPaaS、BI等,其AI原生应用场景有望占据约30%的企业数字化应用。

• 形态三:Agent交互模式。 这是他最为看好的未来形态(业务数字原生 3.0)。未来的应用将以Agent交互为主,占据70%的应用入口。用户通过自然语言与Agent对话,即可实现应用生成、数据模型构建、规则配置、知识调用等全流程的“即时态”完成。这种模式下,企业将不再依赖于“固化的数字化系统”,而是AI 24小时响应无限场景需求。

奥哲正是基于对这三个阶段的研究与预研,力求产品能够打通AI融合的关键环节,实现“新技术的All in One”。

“业务数字原生 2.0”:从核心流程到全面赋能

 当集齐了“应用开发”、“数据集成”、“技术融合”这三大“All in One”能力后,徐平俊将之定义为“业务数字原生 2.0”。他将其核心价值阐释为:在企业的核心业务流程已经实现数字化的基础上,能够朝着全员、全维度、全面的数字化迈进。这意味着,让企业的每一个“毛细血管”、每一个“末梢”都能被数字化能力赋能,真正做到“业务与数字化的零距离”。

奥哲在AI融合方面的实践:从全员拥抱到产品赋能

面对AI带来的机遇与挑战,奥哲并非纸上谈兵,而是进行了扎实的战略部署:

• 产品与技术升级:

• 应用开发全生命周期提效: 在设计态配置Copilot,赋能业务人员和专业开发者。

• 边缘碎片化AI原生应用开发: 提供配置简单AI助手的能力,处理合同审核、文本总结、工单分析等场景。

• 低代码应用融合AI能力: 通过接入AIGC插件,让现有应用具备无缝的AI调用与协作能力。

• 组织与文化全面拥抱AI:

• 专家团队+全员实践: 内部组建AI专家团队,同时鼓励产品设计、研发、交付、管理、市场等所有部门全员使用AI,从设计理念到编程辅助,乃至客户服务和业务蓝图的编制,都融入AI能力。

 徐平俊的描绘,勾勒出了一条清晰的低代码发展路径:从赋能核心业务,到实现应用、数据、技术的全面融合,再到AI驱动的“Agent交互”赋能的“业务数字原生 3.0”。这场以“All in One”理念为核心的进化,不仅是对AI浪潮的回应,更是对未来企业数字化演进方向的深度探索与引领。


打赏 0
中国工业经济强劲复苏:科技创新驱动,结构优化升级,注入高质量发展新动力
今年以来,中国工业经济运行呈现出持续回升向好的强劲态势,成为支撑宏观经济稳步向前的关键力量。工业和信息化部最新数据显示,尽管外部环境复杂严峻,国内需求仍有待进一步释放,但中国工业经济凭借强大的韧性和创新能力,实现了“开门红”,并正在稳步迈向高质量发展新阶段。工业经济数据亮眼,结构优化成效显著数据显示

0评论2025-11-144

迈向“智造”未来:中国制造业四大核心驱动力——效率、创新、敏捷与协同
面向未来,企业成功的关键不再是单一维度的考量,而是四大核心特质的有机融合:效率、创新、敏捷性和协同。前文已深入剖析了效率与创新的重要性,本文将着重探讨敏捷性与协同作用,以及它们如何共同驱动中国制造业走向转型升级的新高度。敏捷性:应对瞬息万变的时代长久以来,制造业都以精密的计划和严格的标准为基石。然而

0评论2025-11-144

破局“内卷”,拥抱“智造”:中国制造业以价值驱动的数字化转型之路
中国制造业正站在深刻变革的十字路口。庞大的生产能力固然是宝贵财富,但也带来了新的挑战:增长点难寻,行业“内卷”加剧,其根源在于缺乏真正的差异化。这些问题不仅制约了制造业的持续发展,更对中国经济的转型升级提出了严峻考验。面对创新能力不足、资源环境约束、产业结构调整压力、劳动力成本上升、国际竞争加剧以及

0评论2025-11-144

全球制造业承压:美国与欧元区PMI数据折射市场挑战
近期公布的一系列经济数据揭示了全球制造业领域正面临的严峻挑战。在一系列衡量产业活跃度的关键指标中,美国和欧元区的制造业采购经理人指数(PMI)均显示出收缩的迹象,反映出当前市场环境下,生产、订单和投资等环节普遍承压。当地时间7月1日,由业内权威机构发布的统计数据显示,6月份美国制造业采购经理人指数(PMI)

0评论2025-11-147

赋能高效生产:智能制造引领企业转型升级新篇章
从昔日小巧的加工单元,蜕变为如今高度集成的自动化生产线,从最初的摸索尝试,到一个又一个关键技术的突破……智能制造,正以前所未有的力量,成为推动产业革新与现代化经济体建设的核心驱动。它不仅是新一轮科技浪潮下的必然产物,更是企业探索未来生产模式、拓展应用场景的强大动能。如今,一批聚焦特定细分领域、掌握核

0评论2025-11-146

5G+工业互联网:在挑战中前行,在标准演进中拥抱未来
尽管“5G+工业互联网”的建设如火如荼,三大运营商在赛道上“角逐正酣”,但不可否认的是,这场深刻的产业变革依然面临着一系列严峻的挑战。这些难题,也正是不少质疑声音的根源所在。行业挑战犹存:“痛点”与“难点”并存1. 成本困扰: 尽管在工业5G芯片、模组及网关的价格上,下降趋势已然显著,但其总体成本依然高于中

0评论2025-11-1312

“5G+工业互联网”五年:加速布局,运营商竞逐主战场,勾勒产业数字化新蓝图
五年来,“5G+工业互联网”已从一个前瞻性概念,演变为各地政府大力推动的重点发展战略。这场由技术革新驱动的产业变革,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深刻地改变着中国工业的面貌。四川:西部区域标杆,打造工业互联网生态以四川省为例,作为西部地区的信息通信网络建设的排头兵,四川已建成西部规模最大、技术最领先的信息通信网

0评论2025-11-137

窥视未来:传感器技术的革新浪潮,重塑感知与智能的边界
在科技飞速发展的今天,传感器作为连接现实世界与数字世界的桥梁,正经历一场前所未有的变革。随着数据存储、储能、新材料、网络基础设备等软硬件技术的日臻成熟,以及成本的持续优化,传感器的应用场景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拓宽,深刻地改变着我们的生活方式,并驱动着智能化的新浪潮。微观世界的无限可能:更小、更便宜、更

0评论2025-11-139

智造新引擎:大数据驱动的生产力革命,引领产业迈向无限可能
在瞬息万变的全球经济格局中,制造业正经历一场深刻的变革,其核心驱动力源自一种颠覆性的新范式——智能制造(Intelligent Manufacturing, IM)。这一切的发生,始于企业内部和外部流动的海量数据,这些数据如同地下宝藏,蕴藏着优化运营、提升效率、驱动创新的巨大潜力。当这些宝藏被智能化的分析工具和强大的决策引擎发

0评论2025-11-135

智造进化:赋能生产新纪元,驱动产业革新
在追求极致效率与精益求精的制造领域,一种前沿的生产范式——智能制造(Intelligent Manufacturing, IM)——正以前所未有的力量,重塑着产业的未来图景。它不再是冰冷的机器孤军奋战,而是将高度智能化的设备与经验丰富的“人类智慧”深度融合,协同演绎一场“人机一体化”的智能交响乐。在这场革新中,智能机器能够模拟

0评论2025-11-1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