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好友 新闻资讯首页 新闻资讯分类 切换频道

AI浪潮下的低代码“进化论”:徐平俊论“双重影响”与“All in One”的融合之道

2025-11-11 08:53100工业品商城

 在波澜壮阔的数字化浪潮中,低代码平台经历了从概念到主流的飞跃。尤其在AIGC(生成式AI)爆发前夕的2021-2023年,行业可谓是风起云涌,吸引了众多软件、SaaS及云厂商竞相入局,资本市场也慷慨注资,用户探索与实践的热度持续飙升。即便在AI的耀眼光芒吸引了部分目光的当下,低代码领域依然展现出蓬勃的生命力,正逐步从边缘应用、部门级应用,走向企业核心业务的舞台中央。

 奥哲创始人兼CEO徐平俊,这位早在2020年便提出“业务数字原生”概念的先行者,在钛媒体的专访中,对AI对低代码及企业数字化的影响,提出了一个略显“激进”却又深刻的洞见—— AI的影响是“双重性”的,既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也伴随着不容忽视的挑战。

AI的“冷热交织”:机遇与“增长放缓”并存

 徐平俊首先肯定了AI,特别是AIGC能力大幅跃升所带来的正面价值。他指出,AI为业务场景拓展提供了新的数字化工具,诸如智能校验、智能分析等功能的广泛应用,正实实在在地创造着积极且不断深化地价值。然而,他也审慎地指出,目前AI的应用仍多局限于特定场景,如同上一代AI沉淀出的OCR、人脸识别能力一样,短期内更多是作为解决特定问题的“专用插件”,融入现有的数字化系统,尚未能为企业数字化转型带来“脱胎换骨”的实质性突破。

 更为“激进”的是,徐平俊认为,在某种程度上,AI的出现反而让企业数字化进程“慢”了下来。他解释道,AGI(通用人工智能)展现出的无限可能性,极大地抬高了大家对AI未来的期望值,这种“望眼欲滴”的期待,在客观上稀释了对当前更迫切、更能提升数字化能力的成熟技术和产品的关注与投入。

 对于低代码领域而言,AI的这股“冷热交织”同样显著。徐平俊透露,奥哲正在利用AI辅助提升开发效率、降低使用门槛,并已取得重大突破。但这仅仅是开端,“对低代码产品的内核、形态以及价值输出,目前的改变尚不算大,仍需持续进行探索。”

循序渐进:数字化转型的“分步走”策略

 面对AI带来的观望情绪,徐平俊强调了审慎与聚焦的重要性。他回顾了企业数字化演进的历史逻辑:“信息化时代,信息化搞得好的企业是管理基础扎实的企业;数字化时代,数字化转型快的企业是信息化好的企业;当前AI还在路上,所以将来AI运用得好的企业,大概率是数字化水平高的企业。” 这一历史与逻辑的链条,传递出一个清晰的信号:扎实的数字化基础,是驾驭AI这艘巨轮的必要条件。因此,他建议企业在探索AI的同时,不应忽视过往沉淀下来的优秀技术,如低代码、RPA(机器人流程自动化)、BI(商业智能)等,它们依然是提升企业能力的重要基石。

对于数字化基础薄弱的企业,徐平俊给出了具体的优先级建议:**首先,聚焦核心且重要的业务流程。**他以企业普遍关注的LTC(Lead-to-Cash)流程为例,强调实现这个端到端的全面数字化,是衡量一次成功转型的关键标志。低代码平台在“业务数字原生”阶段,恰好能高效支撑这一目标的实现。

同时,他洞察到当前数字化转型已深入“深水区”,呈现出“全员数字化”的宏大趋势。尤其对于数字化成熟度较高的中大型企业,全员数字化意识已根深蒂固,企业竞争已从单一维度上升到整体能力的较量。因此,将数据、技术与人才三者形成合力,将是企业实现高增长的关键。

“All in One”:低代码与零代码融合的必然

在低代码领域,徐平俊敏锐地捕捉到新的发展趋势:**全员数字化的唯一解法,在于低代码与零代码的有效融合。**他直言,尽管目前同时使用低代码和零代码的企业尚属少数,且早期尝试效果不尽人意,但趋势不可逆转。

他深入分析了现有零代码与低代码平台融合过程中遇到的痛点:

• “横沟”与能力重叠: 平台间的技术鸿沟或能力重叠,导致应用实施困难,平台选择复杂。

• 非平滑升级: 业务发展具有从简单到复杂、从边缘到核心的演进性,不同产品间无法实现平滑升级,会在关键业务发展阶段造成支撑不足。

• 数据互通难题: 业务人员构建部门级系统常需引用企业内已有的数据,但零代码平台需要重复建模、重新录入,大大增加工作量,降低推广效率。

 徐平俊强调,如今的数字化浪潮中,业务人员的主导性愈发凸显。企业不再满足于单一的零代码或低代码平台,而是迫切需要一种能同时满足业务人员和IT人员需求、并实现两者有机融合的解决方案。这正是企业对数字化产品提出的全新需求。

奥哲之道:“业务数字原生 2.0”与“All in One”落地

 面对市场需求与技术趋势,奥哲的战略清晰而坚定:推出低零代码一体化(All in One)产品,并在此基础上实现“业务数字原生 2.0”,将AI赋能深度融合。

 徐平俊解释道,奥哲新一代的低代码平台,一方面能通过其灵活性和可扩展性,帮助企业构建满足多样化业务需求的复杂应用系统;另一方面,零代码能力将进一步拉低技术门槛,赋能更广泛的业务人员参与应用开发,真正实现业务与IT的深度融合。而AI技术的引入,将使系统更加智能化,通过数据分析、预测与优化,助力工作人员做出更明智的决策。

 “我们认为数字化最优化的解决方案应该是将低代码和零代码进行有效的融合,这就是我们所提倡的‘All in One’理念。” 徐平俊在访谈中再次重申,并透露奥哲已在3月底正式发布了其全新一代的低代码产品,标志着其在“All in One”理念落地上的重要一步。

 “业务数字原生 2.0”,可以理解为在“All in One”理念的加持下,企业在核心业务流程已实现数字化的基础上,进一步追求“全员、全维度、全面”的数字化覆盖,让数字化的触角深入企业每一个“毛细血管”和“末梢单元”,实现更高层次的业务进化与竞争力的跃升。这不仅是技术的融合,更是企业组织模式、业务流程与人才理念的一次深度革新。


打赏 0
中国工业经济强劲复苏:科技创新驱动,结构优化升级,注入高质量发展新动力
今年以来,中国工业经济运行呈现出持续回升向好的强劲态势,成为支撑宏观经济稳步向前的关键力量。工业和信息化部最新数据显示,尽管外部环境复杂严峻,国内需求仍有待进一步释放,但中国工业经济凭借强大的韧性和创新能力,实现了“开门红”,并正在稳步迈向高质量发展新阶段。工业经济数据亮眼,结构优化成效显著数据显示

0评论2025-11-144

迈向“智造”未来:中国制造业四大核心驱动力——效率、创新、敏捷与协同
面向未来,企业成功的关键不再是单一维度的考量,而是四大核心特质的有机融合:效率、创新、敏捷性和协同。前文已深入剖析了效率与创新的重要性,本文将着重探讨敏捷性与协同作用,以及它们如何共同驱动中国制造业走向转型升级的新高度。敏捷性:应对瞬息万变的时代长久以来,制造业都以精密的计划和严格的标准为基石。然而

0评论2025-11-144

破局“内卷”,拥抱“智造”:中国制造业以价值驱动的数字化转型之路
中国制造业正站在深刻变革的十字路口。庞大的生产能力固然是宝贵财富,但也带来了新的挑战:增长点难寻,行业“内卷”加剧,其根源在于缺乏真正的差异化。这些问题不仅制约了制造业的持续发展,更对中国经济的转型升级提出了严峻考验。面对创新能力不足、资源环境约束、产业结构调整压力、劳动力成本上升、国际竞争加剧以及

0评论2025-11-144

全球制造业承压:美国与欧元区PMI数据折射市场挑战
近期公布的一系列经济数据揭示了全球制造业领域正面临的严峻挑战。在一系列衡量产业活跃度的关键指标中,美国和欧元区的制造业采购经理人指数(PMI)均显示出收缩的迹象,反映出当前市场环境下,生产、订单和投资等环节普遍承压。当地时间7月1日,由业内权威机构发布的统计数据显示,6月份美国制造业采购经理人指数(PMI)

0评论2025-11-147

赋能高效生产:智能制造引领企业转型升级新篇章
从昔日小巧的加工单元,蜕变为如今高度集成的自动化生产线,从最初的摸索尝试,到一个又一个关键技术的突破……智能制造,正以前所未有的力量,成为推动产业革新与现代化经济体建设的核心驱动。它不仅是新一轮科技浪潮下的必然产物,更是企业探索未来生产模式、拓展应用场景的强大动能。如今,一批聚焦特定细分领域、掌握核

0评论2025-11-146

5G+工业互联网:在挑战中前行,在标准演进中拥抱未来
尽管“5G+工业互联网”的建设如火如荼,三大运营商在赛道上“角逐正酣”,但不可否认的是,这场深刻的产业变革依然面临着一系列严峻的挑战。这些难题,也正是不少质疑声音的根源所在。行业挑战犹存:“痛点”与“难点”并存1. 成本困扰: 尽管在工业5G芯片、模组及网关的价格上,下降趋势已然显著,但其总体成本依然高于中

0评论2025-11-1312

“5G+工业互联网”五年:加速布局,运营商竞逐主战场,勾勒产业数字化新蓝图
五年来,“5G+工业互联网”已从一个前瞻性概念,演变为各地政府大力推动的重点发展战略。这场由技术革新驱动的产业变革,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深刻地改变着中国工业的面貌。四川:西部区域标杆,打造工业互联网生态以四川省为例,作为西部地区的信息通信网络建设的排头兵,四川已建成西部规模最大、技术最领先的信息通信网

0评论2025-11-137

窥视未来:传感器技术的革新浪潮,重塑感知与智能的边界
在科技飞速发展的今天,传感器作为连接现实世界与数字世界的桥梁,正经历一场前所未有的变革。随着数据存储、储能、新材料、网络基础设备等软硬件技术的日臻成熟,以及成本的持续优化,传感器的应用场景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拓宽,深刻地改变着我们的生活方式,并驱动着智能化的新浪潮。微观世界的无限可能:更小、更便宜、更

0评论2025-11-139

智造新引擎:大数据驱动的生产力革命,引领产业迈向无限可能
在瞬息万变的全球经济格局中,制造业正经历一场深刻的变革,其核心驱动力源自一种颠覆性的新范式——智能制造(Intelligent Manufacturing, IM)。这一切的发生,始于企业内部和外部流动的海量数据,这些数据如同地下宝藏,蕴藏着优化运营、提升效率、驱动创新的巨大潜力。当这些宝藏被智能化的分析工具和强大的决策引擎发

0评论2025-11-135

智造进化:赋能生产新纪元,驱动产业革新
在追求极致效率与精益求精的制造领域,一种前沿的生产范式——智能制造(Intelligent Manufacturing, IM)——正以前所未有的力量,重塑着产业的未来图景。它不再是冰冷的机器孤军奋战,而是将高度智能化的设备与经验丰富的“人类智慧”深度融合,协同演绎一场“人机一体化”的智能交响乐。在这场革新中,智能机器能够模拟

0评论2025-11-1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