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好友 新闻资讯首页 新闻资讯分类 切换频道

“软件定义产品”时代已然来临:重塑产品形态、商业模式与研发范式

2025-11-06 08:0330工业品商城

 从早期的嵌入式系统到如今被广泛提及的“软件定义产品”,我们正经历一场由软件驱动的产品变革。软件不再仅仅是硬件功能的辅助,而是开始跃升为产品的核心,其创新能力甚至可以超越硬件的迭代速度,为用户持续带来全新的应用体验。

一、 从嵌入式软件到“软件定义产品”的演进

 嵌入式软件的概念由来已久,最初的概念可以追溯到1965年麻省理工学院为NASA阿波罗计划开发的“阿波罗制导计算机(AGC)”。这款计算机系统控制着太空任务中的所有机载设备,标志着软件与硬件深度集成的开端。1971年Intel发布第一款微处理器C4004,使得嵌入式软件系统得以脱离大型计算机的束缚,以独立的计算单元形式嵌入到各种硬件设备中。到21世纪初,嵌入式系统已广泛应用于汽车、高铁、飞机、手机和家用电器等各类产品中,成为现代电子设备不可或缺的部分。

而今,“软件定义产品”的理念则更进一步。它不再仅仅是软件在产品中所占比重的增加,而是软件成为产品的核心驱动力,并且能够通过软件的持续创新,无需硬件的升级换代,就为用户解锁新的功能和体验。

二、“软件定义汽车”:引领变革的典范

“软件定义汽车”是“软件定义产品”理念最受瞩目和津津乐道的体现。这一趋势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改变着汽车行业:

• 代码量爆炸式增长: 大众汽车预测,到2025年,一辆汽车上的代码量将飙升至10亿行,这将使汽车公司在本质上成为一家软件公司。前CEO赫伯特·迪斯预测,汽车行业90%以上的创新将来自软件。

• 软件成本与价值占比飙升: 普华永道的报告指出,软件已成为现代车辆差异化竞争的核心,而未来十年内,软件开发的成本将增长83%。分析机构预计,到2030年,软件在整车成本中的占比将从目前的15%跃升至60%。

• 产品形态的根本转变: 德勤指出,“软件定义”并非简单地增加软件比重,而是将产品从高度集成的机电终端,转化为智能化、可扩展、可持续迭代升级的移动电子终端。

• 软硬件解耦与硬件预埋: 未来,软硬件将进一步解耦,硬件结构将趋向标准化和模块化。超前的硬件功能将被预埋,通过持续迭代的软件来逐步释放,让用户享受“软件定义”带来的持续创新体验,而无需更换硬件。

三、 特斯拉的实践:SOTA与FOTA的先锋

特斯拉是“软件定义产品”理念的有力倡导者和先行者。

• OTA(Over-The-Air)升级: 2012年,Model S的推出标志着软件空中升级(SOTA)功能的诞生,实现了车机娱乐系统和应用软件的远程升级。

• FOTA(Firmware Over-The-Air)升级: 2017年,Model 3推出的固件空中升级(FOTA)功能,进一步实现了对系统固件的远程在线升级,为行业树立了新的技术标杆。

四、 商业模式与盈利模式的颠覆

“软件定义”趋势的首要影响之一便是企业商业模式和盈利模式的根本性变革。

• 软件付费升级的兴起: 特斯拉自2019年开始尝试OTA付费升级,并推出了EAP(增强辅助驾驶)和FSD(完全自动驾驶)等高级功能选装套件。

• 软件服务收入成为重要利润来源: 高盛预测,特斯拉的FSD等软件年收入可达10亿至30亿美元,长期毛利率高达90%,远超车辆销售的毛利率。到2030年,这一数字有望增至750亿美元。这表明,在“软件定义”时代,软件服务收入在全球企业营收和利润中将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企业需要重新审视其商业模式和产品策略,将重心更多地放在软件服务和持续订阅模式上。

五、 E/E架构与研发模式的革命

“软件定义产品”也引发了产品电子电气架构(E/E)的革命性变革。

• 从分布式ECU到中央集中式架构: 传统的汽车E/E架构多采用以ECU(电子控制单元)为核心的分布式架构。然而,随着智能网联和自动驾驶等技术的发展,数据处理需求和运算速度呈现爆炸式增长,传统的分布式架构已无法满足要求。因此,汽车E/E架构正逐步从分布式转向以云计算为基础的中央集中式架构,以实现更强大的计算能力、更高效的数据处理和更高的数据传输效率。

 这一架构的转变,也必然伴随着研发模式的深刻变革。未来,产品开发将更加强调软件的协同开发、敏捷迭代和跨功能集成,以适应“软件定义”带来的产品创新和快速响应市场需求的要求。

 “软件定义时代”的到来,预示着一个产品创新更加加速、用户体验更加个性化、企业盈利模式更加多元化的新时代的到来。


打赏 0
“中国制造”扬帆出海:从“老三样”到“新三样”,韧性与创新驱动全球市场
盛夏时节,欧洲杯赛场上中国品牌比亚迪的广告随处可见,这不仅是中国品牌影响力的体现,更预示着中国制造正以全新的姿态走向世界。今年1-5月,中国货物贸易进出口总值达17.5万亿元,同比增长6.3%,其中出口9.95万亿元,增长6.1%。在全球贸易环境不确定因素增加的背景下,中国外贸展现出“稳中有进”的韧性,而这一切的背后

0评论2025-11-1411

电机:无框力矩电机与空心杯电机——人形机器人的“动力引擎”新选择
在日益智能化的机器人领域,电机作为提供动力的核心部件,其性能的优劣直接决定了机器人的整体表现。在众多电机技术中,无框力矩电机和空心杯电机正凭借其独特的优势,有望在人形机器人等高端应用领域实现放量增长。无框力矩电机:定制化与高扭矩的完美结合无框力矩电机,顾名思义,是一种无轴、无轴承、无外壳、无端盖的电

0评论2025-11-149

精密减速器:人形机器人的“力量之源”,国产替代正当时
在人形机器人这个充满无限可能的未来舞台上,精密减速器无疑是驱动机器人实现精湛技艺的核心部件,它们是机器人“力量的来源”,也是实现精准控制的“幕后英雄”。减速器的核心使命:放大力量,精准传递减速器的根本作用在于:• 降低输出转速: 许多高性能电机以高转速运行,但机器人各部件所需的运动速度较低,减速器能够

0评论2025-11-147

力矩传感器:人形机器人的“触觉”之源,技术壁垒与降本增效并存
在人形机器人日益精进的智慧之路上,力矩传感器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它们如同机器人的“触觉”,赋予了机器人感知外界力量的能力,是其实现复杂精细动作感知和控制的核心部件。什么是力矩传感器?传感器是机器人获取信息、感知世界的“眼睛”和“耳朵”。力矩传感器,作为其中的一种,其特殊之处在于能够将力的变化转化为

0评论2025-11-147

人形机器人:智能舞者蓄势待发,开启商业化新篇章
曾经只存在于科幻想象中的人形机器人,如今正以惊人的速度向现实走来,一场更为深入的商业化浪潮已然拉开序幕。这些集成了机械、电子、传感器、控制、人工智能、仿生学等尖端技术的“智能舞者”,正凭借其类人的感知、决策、行为和交互能力,成为科技界炙手可热的新星。技术革新:从仿生到智能,每一次蜕变都意义非凡人形机

0评论2025-11-1415

2024年大数据市场新格局:国央企引领,制造能源电力成焦点,实时与融合驱动价值
2023年,广受关注的大数据市场经历了不小的挑战,许多企业的增长步伐未达预期,尤其以咨询和定制化服务为主要收入来源的公司,所受影响更为明显。然而,步入2024年,市场似乎迎来了新的发展契机:客户对更长时间的POC(概念验证)和长期的售后支持表现出前所未有的重视,这预示着企业对大数据服务的需求正朝着更深入、更长

0评论2025-11-146

赋能产业升级:“智网”连接未来,驱动企业新增长
步入数字时代,产业的智能化浪潮势不可挡。三大领先的网络服务提供商,在“5G+工业互联网”这条汇聚无限可能的赛道上,正展开激烈的市场角逐。这场技术革新,不仅改变着生产模式,更深刻地重塑着企业的竞争力。挑战与机遇并存:解构产业智能化升级之路然而,在这条快速发展的道路上,仍有许多“绊脚石”需要跨越。这些存在

0评论2025-11-144

激发中原动能:河南产业升级的“九大引擎”与“智造”蓝图
为了催动河南工业领域设备更新换代的澎湃动力,一份聚焦于产业革新的行动纲领应运而生。该纲领深入洞察各行各业的独特需求,精准施策,提出了九项关键的升级任务。这些任务涵盖了从淘汰落后、拥抱绿色,到提升安全标准、引进高端技术,再到全面升级试验检测能力,乃至深度融合智能制造、推广节能节水设备、强化固废处理效能

0评论2025-11-135

激活产业脉搏:河南省如何引领大规模设备升级与消费品迭代新浪潮
在现代经济的蓬勃发展中,产业基础的升级换代与消费品市场的更新迭代,是推动整体经济循环提速的关键驱动力。其中,工业领域的重要性尤为突出,它既是各类先进设备革新的核心需求者,也是高质量消费品以及尖端生产资料的重要生产者。作为中国中原腹地一处重要的经济活跃地带,河南省拥有极为扎实的产业根基。其工业体系之完

0评论2025-11-136

中国“智造”的崛起:从模仿到创新,国产工业机器人引领产业链升级
中国工业机器人产业的腾飞,是国家工业化水平迈上新台阶的生动写照。正如卡诺普公司副总经理邓世海所言,这背后是中国庞大工业体系的有力支撑。曾几何时,中国工业机器人市场长期被国外巨头垄断,核心技术和关键零部件几乎完全依赖进口。然而,在过去十余年里,中国企业迎难而上,实现了从“中国制造”到“中国智造”的跨越

0评论2025-11-1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