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国家电巨头长虹控股集团传来了令人振奋的消息:由其牵头制定的《基于区块链的物联网零信任框架标准》国际标准,已正式获得电气与电子工程师标准协会(IEEE-SA)批准并发布。这标志着中国企业在推动全球物联网安全领域的技术标准建设方面,迈出了关键一步,并且是首个基于区块链技术在物联网安全应用方面的国际标准,填补了IEEE-SA在该领域的标准空白。
创新引领:首个区块链物联网安全国际标准
该标准的发布,是中国在构建安全、可信的物联网生态系统方面取得的重大突破。该标准由中国企业主导,联合了来自全球多个国家和地区的权威机构、科研院所及行业龙头企业,以共同研制的方式完成。这一跨国合作的成果,体现了中国在区块链与物联网交叉领域的全球影响力与技术实力。
严谨共研:汇聚全球智慧
标准研发历时近三年,过程严谨而公开。长虹作为该标准的主席单位,组织召开了十余次正式工作组会议和多次技术研讨。参与标准制定的22家单位,包括中国移动、海尔、中国电子技术标准化研究院、国家电网、微软、清华大学、浙江大学、香港理工大学等,汇聚了超过50名国内外行业和技术专家。他们协同攻关,完成了标准草案,并通过了IEEE C/BDL标准委员会的严格技术审核、线上评审和修订,最终得以正式发布。
技术赋能:降低门槛,提升可信度
该国际标准旨在为蓬勃发展的物联网应用提供一个可复制、可扩展的分布式信任核心技术框架。其核心价值在于降低物联网安全体系的技术门槛和应用成本。标准的核心技术在于将区块链技术与零信任架构深度融合,以实现物联网应用全生命周期的信任授权与行为存证,从而有力保障物联网应用、设备以及数据的安全与可信。
落地应用:长虹智能制造的实践典范
该标准的提出并非空中楼阁,其技术架构已在工业互联网安全运营管控平台产品中得到实际应用。长虹将其部署在智能制造产业园的工业互联网场景试点工程中,初步建成了工业互联网安全运营管控平台。该平台为企业提供工业网络安全与数据安全的“一站式”解决方案,并打造了“工业互联网安全驾驶舱”。
通过该平台,能够形成覆盖工业现场级、车间级、企业级及行业级的多级高效安全事件响应闭环,强力助力企业的数字化转型,赋能产业链上下游的“智改数转”。更重要的是,该平台能够对工业设备、系统和数据等关键资产进行全局治理,支撑数据在流通和共享使用过程中的可信、可控、可追溯,为充分发挥工业制造领域数据要素的乘数效应奠定了坚实基础。
广阔前景:构建信任互联网
电气与电子工程师标准协会区块链和分布式记账标准化委员会主席李鸣对该标准的意义给予了高度评价。他指出,该标准的实施将区块链技术有效引入物联网零信任安全系统框架,显著降低了物联网安全系统的技术门槛和应用成本。
展望未来,基于区块链的物联网零信任框架的全面推广,将有助于构建一个“信任互联网”。这不仅能加速区块链技术在工业互联网、智慧家庭、智慧健康、智慧城市等关键场景的应用落地,更能强力助推中国实体经济的数字化转型与高质量创新发展,为中国数字经济的蓬勃发展注入新的强大动能。
中国工业经济稳中向好:政策加力,创新驱动,迈向高质量发展新征程
作为国民经济的“压舱石”,中国工业经济在今年以来持续展现强劲的增长势头,成为支撑经济回升向好的主导力量。年初至今,工业生产增速较快,为宏观经济注入了坚实的动力。当前工业经济形势解读与稳增长政策展望近日,在国务院新闻办举行的一场“推动高质量发展”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上,工信部部长金壮龙就当前工业经济形势
0评论2025-11-146
超越代工:中国制造业如何激活“新质生产力”,打造全球核心竞争力
中国制造业正站在一个关键的十字路口。经历了三十年的高速增长,我们已不再是简单的“世界工厂”,本土品牌崭露头角。然而,在许多关键的细分领域,中国制造在核心原材料和高端生产加工设备方面,仍然在一定程度上依赖于国际巨头的掌控。要实现真正的产业升级,从模仿和代工迈向需求和技术引领,创新的触角必须延伸到产品硬
0评论2025-11-144
驾驭数字浪潮:制造业如何从“制造”迈向“智造”,重塑全球价值格局
网络和智能技术的崛起,以前所未有的力量重塑着全球经济和社会的面貌。从商业模式的革新到生产力的指数级跃升,它们已成为推动人类进步的关键驱动力。如今,制造业正经历一场深刻的范式转变,其价值链正从传统的线性结构向以“网络化”为特征的全生态价值网络进行战略重构。这一转型不仅体现在“去中间化”和“产销合一”等
0评论2025-11-146
新时代工业浪潮:关键技术赋能,应对挑战,驱动可持续增长
随着制造业迈入新时代,生产模式正经历一场深刻的变革。大规模定制不再是遥不可及的理想,而是正在实现的现实。高敏捷性、强适应性的生产系统,使得企业能够灵活应对不断变化的客户偏好和严峻的市场需求。展望未来十年,外骨骼、增强现实(AR)、虚拟现实(VR)、人工智能(AI)、大数据及数字孪生等前沿技术,将成为推动制
0评论2025-11-146
“人本智造”新时代:重塑制造业核心,驱动效率、质量与可持续发展
制造业正步入一个划时代的变革期,其核心理念已从单纯追求生产效率,转向以**“人”**为中心,将员工的核心需求、福祉与创造力置于生产流程的重中之重。这并非意味着摒弃技术,而是通过智能技术赋能,让机器适应人类的需求,而非反之。在这个以人为本的时代,工人的直觉、技能与创造性解决问题的能力将与先进技术深度融合,
0评论2025-11-145
人形机器人赛道融资热潮涌动 头部企业与关键技术获资本青睐
2024年上半年,人形机器人领域持续炙手可热,投资热度居高不下。据不完全统计,全球在该赛道的融资事件已逾22起,累计融资金额超过70亿元人民币。其中,美国初创公司Figure AI以高达6.75亿美元(约合人民币49亿元)的巨额融资,成为本轮融资的领跑者。在中国国内,宇树科技凭借近10亿元人民币的融资额,荣登本土人形机器人
0评论2025-11-144
智能驱动未来:解析工业自动化与控制市场的机遇与挑战
工业制造业的脉搏正在加速跳动,尤其是在自动化与控制领域,呈现出蓬勃发展的态势。随着劳动力成本的持续攀升、企业降本增效的迫切需求以及对按时交付任务的严格要求,工厂对自动化控制技术的依赖程度已达到历史新高。据权威统计分析,去年全球工业自动化与控制市场的总规模估值已高达约1949.9亿美元,并预计到2030年将进一
0评论2025-11-148
工业储能:机遇与挑战并存,多方合力共绘绿色转型新蓝图
当前,工业储能领域正经历着一场深刻的变革,机遇与挑战交织,呈现出蓬勃发展的态势,同时也面临着现实的阻碍。越来越多的工业企业认识到储能对其能源结构优化、成本控制和供电可靠性的关键作用,正在积极寻求部署储能设施。然而,高昂的初期成本,包括土地、接入和融资等方面的支出,仍然是制约工业储能经济效益提升的重要
0评论2025-11-147
5G+工业互联网:从“县县通”到“村村通”,掘金下半场,赋能实体经济新引擎
自2019年6月6日,中国史诗级数字基建——5G商用牌照发放至今,五年光阴如梭,“5G+工业互联网”早已从崭新的概念,步入高速发展的轨道。伴随着超过 seven,300 亿元人民币的巨额累计投资,以及“工业互联网”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所带来的地方政府的高度重视和积极招商。然而,这场波澜壮阔的变革,在普通用户眼中,5G的炫
0评论2025-11-138
创新引领,标准“领跑”:2024年重点领域揭晓,共塑高质发展新格局
6月20日,一项重要的市场监管动向——《2024年度实施企业标准“领跑者”重点领域》的公告,由市场监管总局正式发布。这项公告的发布,标志着国家正以前瞻性的战略眼光,通过高水平的企业标准引领,为我国经济的高质量发展注入新的活力。根据《市场监管总局等八部门关于实施企业标准“领跑者”制度的意见》,市场监管总局携
0评论2025-11-1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