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好友 新闻资讯首页 新闻资讯分类 切换频道

“机器眼”加速崛起:政策驱动与资本助力,国产机器视觉剑指全球高端

2025-10-09 09:0940工业品商城

 机器视觉(Machine Vision),作为实现工业自动化和智能制造的“核心引擎”,正凭借其高感知效率、高精准度和基本无人化的优势,快速渗透到制造业的每一个环节。在国家《“十四五”数字经济发展规划》等政策的强力引导下,我国机器视觉产业已完成原始积累,正迎来从技术追赶到部分领域实现对标甚至超越国际巨头的关键转折期。

技术突破与本土化竞争力的凸显

 近十年间,得益于消费电子、新能源、快递物流等下游行业对效率提升的迫切需求,国内机器视觉市场需求旺盛。本土厂商在技术积累、经验沉淀的基础上,正通过提供更具定制化优势的本地服务和显著的成本竞争力,积极参与到由欧美和日韩企业长期主导的市场竞争中。

在核心零部件领域,国产替代的势头尤为强劲:

• 光源领域: 以科创板上市公司奥普特为代表的企业,其光源产品在照明度和均匀性等关键技术指标上,已展现出超越国际龙头日本CCS公司的潜力。

• 工业相机领域: 传统上被日韩企业垄断的工业相机市场,涌现出以海康机器人(已申报创业板)和华睿科技(大华股份子公司)为代表的国产品牌,市场份额正逐年攀升。

资本“活水”:助力龙头企业全产业链延伸

资本市场的积极介入,为机器视觉行业的“工业之眼”突围提供了关键的“活水”。一批代表性企业通过上市融资,正加速实现“做优做强”:

1. 产业链整合型头部企业: 一些规模较大的企业,如以奥普特(光源起家)和海康机器人(相机起家)为例,它们正利用资本优势,将产品线向产业链上下游拓宽,不仅垂直深化零部件研发,还能向下游延伸提供整套的集成解决方案。同时,天准科技、凌云光等则将目光投向上游,增强了在零部件自主研发和核心软件算法上的掌控力。

2. 细分赛道“小而美”的突围: 资本市场也青睐那些在特定细分领域具有技术壁垒的企业。例如,登陆创业板的思泰克,其产品聚焦于SMT(表面贴装技术)产线,并主打3D成像与分析技术。相比传统的2D视觉设备,其3D技术能实现更广泛和精确的检测,保证了其持续超过50%的高主营业务毛利率。

 思泰克董事长陈志忠明确表示,公司将继续利用A股上市的契机,加大研发投入,致力于制造达到国际一流水平的机器视觉检测设备,为电子装备全产业链提供强大的质检保障。

展望未来:国产化浪潮下的高质量发展

 得益于工业自动化和智能制造需求的持续爆发、国家政策对进口替代的强力支持,以及出口规模的进一步提升,我国机器视觉行业正处在高质量发展的快车道上。

 可以预见,在资本工具的多元驱动下,更多的国内机器视觉企业将借助技术创新和规模扩张,加速核心零部件的国产化进程,最终目标是不仅要在本土市场占据主导地位,更要在全球智能制造的高端赛道上,展现出中国“机器眼”的强大竞争力。


打赏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