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23中国5G+工业互联网大会”上发布的《数实融合 大力推进新型工业化——武汉倡议》(以下简称《倡议》),为中国式现代化构筑强大物质技术基础,指明了以协同创新为核心的新型工业化发展路径。 《倡议》汇聚了政、产、学、研、用各方力量,旨在通过高度协同与配合,形成良性互动,共同赋能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
《倡议》的发布,标志着中国在迈向制造强国、数字经济强国的新征程上,再次凝聚共识,吹响了协同创新的号角。其核心要义体现在以下四个坚持:
一、 坚持大局意识,夯筑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根基
《倡议》强调,要站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高度,深刻理解和把握新时代新征程推进新型工业化的基本规律。这要求我们不仅要积极适应和引领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浪潮,更要将高质量发展的要求贯穿于新型工业化的全过程。将建设制造强国与发展数字经济、提升产业信息化水平有机结合,共同构筑中国式现代化的强大物质技术基础,为国家发展注入澎湃动力。
二、 坚持科技创新,驱动发展新动能
《倡议》将科技创新视为强化技术能力的关键。强调要大力推进新一代信息技术与新能源、新材料、生物医药、绿色低碳等战略性新兴产业的交叉融合。通过这种深度融合,旨在催生更多颠覆性的新技术、新业态,开辟更多具有广阔前景的新领域、新赛道,从而为中国经济注入全新的发展动能和活力。
更具前瞻性的是,《倡议》提出要前瞻布局未来产业。在类脑智能、量子信息、未来网络等尖端科技领域,积极谋划发展一批具备巨大潜力的未来产业,力求在全球科技竞争中抢占制高点,赢得未来。
三、 坚持需求导向,释放应用新潜力
《倡议》着重强调以需求为导向,持续挖掘工业互联网的应用潜力。具体体现在:
• 聚焦重点领域共性应用场景: 推动关键领域的瓶颈问题得到突破,满足更广泛的市场需求。
• 瞄准智能制造主攻方向: 大力支持探索更加丰富和深入的智能应用场景,推动人工智能在新型工业化中实现全方位、深层次的赋能。
• 加速制造业数字化转型: 鼓励更多中小企业“上云用数赋智”,推动数字化车间、智能工厂、智慧供应链和园区的建设与应用,打造一批新型工业化的实践标杆,发挥示范引领作用。
四、 坚持多元融合,激发产业生态新活力
《倡议》呼吁构建一个融通发展的产业生态。鼓励行业应用企业加强与产业链上下游的交流合作,促进跨行业、跨系统的协同创新。通过共享创新资源、开放应用场景,形成优势互补、协同共赢的产业格局。
同时,《倡议》倡导引导和推动知识、技术、人才等要素的顺畅流动,并践行“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这预示着一个更加开放、包容、可持续的产业生态正在形成,全体参与者将共同迈向新型工业化的崭新时代。
《倡议》最后呼吁各方联合发起单位,以定期的交流活动为平台,强化产业协同,分享宝贵的发展经验,为大力推进新型工 业化、加快建设制造强国贡献磅礴力量。这不仅是一份发展蓝图,更是中国在新时代背景下,迈向更高质量、更可持续发展的宏伟宣言。
工业信息安全:数字浪潮下的严峻挑战与大模型驱动的未来守护
在数字经济蓬勃发展的时代,工业领域虽然享受着技术进步带来的红利,但同时也面临着日益严峻的网络安全挑战。 国家工业信息安全发展研究中心的统计数据显示,2022年公开披露的工业信息安全事件高达312起,覆盖了十几个工业细分领域。其中,制造和能源领域已成为网络攻击的重镇,攻击手段呈现出目标多元化、手段复杂化、影响
0评论2025-09-263
智能制造:企业盈利的新引擎,转型升级的必由之路
企业存在的根本动力是为了实现盈利。而在新时代,智能制造正成为企业驱动盈利、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关键途径。 尽管每个企业的具体情况千差万别,发展目标各异,因此智能制造的实践路径也各有不同,企业需要根据自身的运营模式量身定制智能制造系统。然而,无论企业规模大小、行业特性如何,在追求盈利这一共同目标下,所有企
0评论2025-09-263
中国工业机器人:从“替代人力”到“智能智造”的转型之路
中国已然坐拥全球最大的工业机器人应用市场,其规模仍在强劲增长。然而,这片繁荣之下,也隐藏着一个不容忽视的现实:多数应用仍停留在“低端基本阶段”,主要以替代人力进行的简单机械操作为主,执行的是“点到点”的固定任务。 这种现象并非偶然,而是由成本、技术和市场需求等多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低端应用的主流化
0评论2025-09-263
智能制造时代,工业机器人迎来“进化”:从机械臂到“智慧大脑”
工业机器人的广泛应用,曾是制造业快速发展的强大助推力。然而,随着制造业迈向智能制造的新征程,传统的“机械臂”模式已显疲态。 智能制造核心要求的“自感知、柔性化、高速度、定制化”等特质,对工业机器人的能力提出了前所未有的挑战。本文深入分析了智能制造驱动下工业机器人的应用趋势,并结合泰国某汽车零部件制造
0评论2025-09-262
“5G+工业互联网”:加速中国新型工业化的“双核驱动力”
中国在5G和工业互联网领域的迅猛发展,正为新型工业化注入前所未有的强大动力。 工业和信息化部最新数据显示,我国5G基站已达318.9万个,工业互联网产业规模突破1.2万亿元,更有超过8000个“5G+工业互联网”项目深入各个工业大类,其影响力已 “覆盖全部工业大类”,并加速向更多国民经济重点行业延伸。5G:智能制造的“泛
0评论2025-09-263
ICT:新工业革命的“核爆点”,驱动中国新型工业化腾飞
信息通信技术(ICT)正以前所未有的力量,重塑着全球工业的格局。 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政策与经济研究所副所长肖荣美深刻指出,ICT已成为新工业革命中最大的技术变量,每一次的迭代升级,都为工业化带来了阶梯式的支撑作用飞跃。从局部优化到全局重塑:ICT驱动的工业化进阶过去,ICT的应用更多集中在局部优化工业效率。在中
0评论2025-09-263
数字化浪潮下的中国“信通”力量:引领新型工业化,“数智”绘就发展新篇章
当数字化的浪潮汹涌而来,信息通信技术(ICT)产业已然成为驱动全球经济增长的强大引擎。 12月22日,汇聚行业顶尖智慧的“2024中国信通院ICT深度观察报告会”在北京隆重举行,以“创新引领、数智赋能,信息通信业助力新型工业化”为主题,描绘了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的宏伟蓝图。这场盛会不仅是中国信息通信业发展现
0评论2025-09-262
武汉“工业元宇宙”先行:擘画智能制造新蓝图,加速数字经济的“超级风口”
在数字经济浪潮的澎湃激荡中,武汉正以前瞻性的视野,将目光聚焦于 “工业元宇宙”。近日,武汉市经信局率先发布2023年武汉市工业元宇宙十大优秀应用场景名单,这标志着武汉在工业元宇宙领域的探索进入了崭新阶段,为推动制造业的深度转型注入了强劲动力,也预示着即将到来的“超级风口”。工业元宇宙:武汉加速布局的战略
0评论2025-09-262
揭秘2024制造新动能:协作机器人(Cobots)重塑生产力与人性化工厂
2024年,全球经济的“不确定性”不再是制造业的“枷锁”,而是驱动创新的“引擎”。 面对瞬息万变的全球市场,企业正迫切寻求在生产率上实现“飞跃”。普华永道的报告揭示了一个令人振奋的未来:到2030年,自动化技术将为全球经济注入高达15万亿美元的增长动能。然而,传统工业机器人的高昂门槛,让许多企业望而却步。 正是
0评论2025-09-252
破“芯”而出:中国工业软件的“炼金术”与未来增长极
当中国制造的“骨骼”日益强健,精密的“肌肉”逐渐成型,我们不能忽视其背后至关重要——“神经系统”的强大。业内资深人士如高素梅等,曾发出振聋发聩的警示:“一旦技术代差持续扩大,将从根本上动摇我们发展未来的核心竞争力。” 这不仅是对现状的担忧,更是对未来发展方向的明确指引。我国工业软件的升级之路,迫切需
0评论2025-09-2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