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好友 新闻资讯首页 新闻资讯分类 切换频道

智造新浪潮:年轻人为何奔赴制造业蓝海,开启职业新篇章?

2025-09-19 09:16120工业品商城

 每一代年轻人的就业选择,都是观察时代脉搏跳动的鲜活注脚。近年来,一股令人瞩目的新趋势正悄然改变着就业市场的格局:曾经被视为“逃离”的对象,制造业正以其蓬勃的生命力和广阔的发展前景,重新成为高校毕业生就业意愿持续提升的热门领域。招聘机构的最新数据显示,制造企业收到的应届生简历数量呈明显增长态势,尤其是那些聚焦“高精尖”技术的先进制造企业,更是吸引了众多优秀人才的目光,俨然成为就业市场的“香饽饽”。

从“避而远之”到“趋之若鹜”:制造业的“逆袭”密码

  是什么样的力量,让年轻人的就业观发生了如此显著的转变?这场人才流动的潮汐背后,折射出的是整个产业结构的深刻更迭与 dynamism。

 过去,不少年轻人对制造业的印象可能还停留在传统、重复、低附加值的劳动模式。然而,时代的车轮滚滚向前,制造业早已不是昨日模样。尤其是近年来,以数字化、智能化为驱动的转型升级,为制造业注入了强大的新动能。

智造驱动,就业新“蓝海”显现

 在一场规模盛大的秋季毕业生招聘会上,上海第二工业大学汇聚了1325家招聘单位,其中近半数是高新技术企业。约2.5万名毕业生涌入会场,在代表未来的朝阳行业、科创企业展位前,甚至出现了排队咨询的景象。一位能源与材料专业的研三学生小袁表示:“我主要冲着那些有潜力、薪资待遇好的行业和公司来的。”

 这一现象并非孤例。猎聘等招聘平台的大数据显示,2023届应届毕业生的投递意愿增长最快的行业赛道中,智能制造、AIGC(生成式人工智能)、AI大模型位列前茅,同比增幅惊人,分别达到303.12%、297.27%、235.25%。与此同时,曾经的“流量明星”互联网和房地产行业,在毕业生投递占比上则呈现出下降趋势。而机械制造行业,其占比由2021届的4.47%显著攀升至2023届的9.14%,成为15个行业中上升势头最迅猛的一支。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就业指导服务中心主任张博也证实,该校2023届毕业生进入制造业就业的人数达到1266人,占比高达26.64%,创下历史新高。

“高精尖”引领,薪酬与前景的双重吸引

 年轻人“脱虚向实”的就业选择,既是对激烈就业竞争的一种理性调整,更是对制造业数字化、智能化发展潜力的高度认同与期待。

 “毕业生们越来越青睐的,是先进制造业、战略性新兴产业,特别是新能源、集成电路、工业自动化等领域的头部企业。”猎聘副总裁把冉分析道,“相比于传统制造业,他们更渴望进入的是数字化车间和智能工厂的建设、管理、运维等前沿岗位。”

 新一轮的产业升级浪潮,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催生新的增长点。电气机械、汽车、电子及通信设备等一批技术含量高、市场韧性强的“新实力”产业崭露头角。这为年轻人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就业新选择和发展新空间。例如,某领先的绿色能源科技公司,其业绩持续强劲增长,用人需求,尤其是工程师的需求,呈现井喷式增长。2023届校园招聘人数超过9000人,较去年增长了50%。

 新产业、新技术、新模式带来的不仅仅是工作的机会,更是令人心动的薪资待遇和广阔的职业前景。数据显示,在招聘人数最多的10个新兴赛道中,有8个2023届毕业生的平均年薪超过了15万元。其中,智能制造、AIGC、AI大模型等“含金量”最高的赛道,平均年薪更是分别高达33.02万元、30.36万元、27.99万元。在全国已建设近万家数字化车间和智能工厂的宏观背景下,年轻人对制造业的固有印象正在被颠覆。

人才“潮涌”下的挑战:高端复合型人才的渴求

 尽管大学生的回流为制造业注入了新鲜血液,极大地壮大了人才队伍,激发了创新活力,但不少企业却面临着新的困境:当前的人才供给,依然难以完全满足企业智能化、数字化发展对人才的需求。随着制造业转型升级步伐的加速,高端人才的短缺问题愈发凸显。

许多制造企业坦言,虽然收到的简历数量可观,但要从中筛选出真正符合企业需求的人才却并非易事。即便应聘者拥有相关专业背景,其知识结构和技术认知往往与企业的实际需求存在差距。尤其稀缺的是具备跨领域知识和技能的交叉复合型人才。

“我们最需要的是高水平的工程师,这个岗位我们曾经招聘了半年都未能找到合适的人才,各家行业都在激烈争抢。”一家知名汽车动力总成工厂的总监廖长青感慨道。另一家叶片制造企业的副厂长曾敬平也表示:“虽然我们的叶片生产线已经建成‘无人车间’,但仍需要少量掌握机械加工、数控等实操技能,同时又懂电气技术、信息技术的高端技术运维人才,这正是制造业转型中最紧缺的人才类型。”

 根据行业研究报告,当前的高端数字化人才缺口高达数千万。为了更好地引导职业发展方向,提高人才供给质量,相关职业分类已经新增了大量数字职业,重点设置了“数字技术工程技术人员”等细分新职业。

协同育人,解锁就业潜力新天地

 正视人才供给的缺口,相关机构正在积极推进数字技术工程师的培育项目,聚焦智能制造、大数据、集成电路等前沿新领域,每年培养培训大量具备专业技能的人员。同时,各地也正加强人才供需双方的“精准对接”,通过发布重点产业紧缺人才需求目录,有效地引导人才合理流动,释放出更巨大的就业潜力。

 众多高等院校也紧随产业发展的脚步,积极探索深度产教融合新模式。通过一系列创新的教学方法和实践活动,将企业实际所需的核心技能和前沿认知“前置”到人才培养的早期阶段,旨在促进人才供需更加匹配。

 可以预见的是,随着更多年轻人积极拥抱制造业的变革浪潮,成长为市场真正需要的高端技术人才,困扰业界的“制造业招工难”和“青年就业难”等结构性就业矛盾,将得到有效的缓解,从而为整个社会经济的发展注入更加强劲和可持续的动能。


打赏 0
工业信息安全:数字浪潮下的严峻挑战与大模型驱动的未来守护
在数字经济蓬勃发展的时代,工业领域虽然享受着技术进步带来的红利,但同时也面临着日益严峻的网络安全挑战。 国家工业信息安全发展研究中心的统计数据显示,2022年公开披露的工业信息安全事件高达312起,覆盖了十几个工业细分领域。其中,制造和能源领域已成为网络攻击的重镇,攻击手段呈现出目标多元化、手段复杂化、影响

0评论2025-09-263

智能制造:企业盈利的新引擎,转型升级的必由之路
企业存在的根本动力是为了实现盈利。而在新时代,智能制造正成为企业驱动盈利、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关键途径。 尽管每个企业的具体情况千差万别,发展目标各异,因此智能制造的实践路径也各有不同,企业需要根据自身的运营模式量身定制智能制造系统。然而,无论企业规模大小、行业特性如何,在追求盈利这一共同目标下,所有企

0评论2025-09-263

中国工业机器人:从“替代人力”到“智能智造”的转型之路
中国已然坐拥全球最大的工业机器人应用市场,其规模仍在强劲增长。然而,这片繁荣之下,也隐藏着一个不容忽视的现实:多数应用仍停留在“低端基本阶段”,主要以替代人力进行的简单机械操作为主,执行的是“点到点”的固定任务。 这种现象并非偶然,而是由成本、技术和市场需求等多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低端应用的主流化

0评论2025-09-263

智能制造时代,工业机器人迎来“进化”:从机械臂到“智慧大脑”
工业机器人的广泛应用,曾是制造业快速发展的强大助推力。然而,随着制造业迈向智能制造的新征程,传统的“机械臂”模式已显疲态。 智能制造核心要求的“自感知、柔性化、高速度、定制化”等特质,对工业机器人的能力提出了前所未有的挑战。本文深入分析了智能制造驱动下工业机器人的应用趋势,并结合泰国某汽车零部件制造

0评论2025-09-262

“5G+工业互联网”:加速中国新型工业化的“双核驱动力”
中国在5G和工业互联网领域的迅猛发展,正为新型工业化注入前所未有的强大动力。 工业和信息化部最新数据显示,我国5G基站已达318.9万个,工业互联网产业规模突破1.2万亿元,更有超过8000个“5G+工业互联网”项目深入各个工业大类,其影响力已 “覆盖全部工业大类”,并加速向更多国民经济重点行业延伸。5G:智能制造的“泛

0评论2025-09-263

ICT:新工业革命的“核爆点”,驱动中国新型工业化腾飞
信息通信技术(ICT)正以前所未有的力量,重塑着全球工业的格局。 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政策与经济研究所副所长肖荣美深刻指出,ICT已成为新工业革命中最大的技术变量,每一次的迭代升级,都为工业化带来了阶梯式的支撑作用飞跃。从局部优化到全局重塑:ICT驱动的工业化进阶过去,ICT的应用更多集中在局部优化工业效率。在中

0评论2025-09-263

数字化浪潮下的中国“信通”力量:引领新型工业化,“数智”绘就发展新篇章
当数字化的浪潮汹涌而来,信息通信技术(ICT)产业已然成为驱动全球经济增长的强大引擎。 12月22日,汇聚行业顶尖智慧的“2024中国信通院ICT深度观察报告会”在北京隆重举行,以“创新引领、数智赋能,信息通信业助力新型工业化”为主题,描绘了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的宏伟蓝图。这场盛会不仅是中国信息通信业发展现

0评论2025-09-262

武汉“工业元宇宙”先行:擘画智能制造新蓝图,加速数字经济的“超级风口”
在数字经济浪潮的澎湃激荡中,武汉正以前瞻性的视野,将目光聚焦于 “工业元宇宙”。近日,武汉市经信局率先发布2023年武汉市工业元宇宙十大优秀应用场景名单,这标志着武汉在工业元宇宙领域的探索进入了崭新阶段,为推动制造业的深度转型注入了强劲动力,也预示着即将到来的“超级风口”。工业元宇宙:武汉加速布局的战略

0评论2025-09-262

揭秘2024制造新动能:协作机器人(Cobots)重塑生产力与人性化工厂
2024年,全球经济的“不确定性”不再是制造业的“枷锁”,而是驱动创新的“引擎”。 面对瞬息万变的全球市场,企业正迫切寻求在生产率上实现“飞跃”。普华永道的报告揭示了一个令人振奋的未来:到2030年,自动化技术将为全球经济注入高达15万亿美元的增长动能。然而,传统工业机器人的高昂门槛,让许多企业望而却步。 正是

0评论2025-09-253

破“芯”而出:中国工业软件的“炼金术”与未来增长极
当中国制造的“骨骼”日益强健,精密的“肌肉”逐渐成型,我们不能忽视其背后至关重要——“神经系统”的强大。业内资深人士如高素梅等,曾发出振聋发聩的警示:“一旦技术代差持续扩大,将从根本上动摇我们发展未来的核心竞争力。” 这不仅是对现状的担忧,更是对未来发展方向的明确指引。我国工业软件的升级之路,迫切需

0评论2025-09-2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