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好友 新闻资讯首页 新闻资讯分类 切换频道

驱动工业自动化:伺服电机系统解析与国产化新机遇

2025-09-15 10:06530工业品商城

 在现代工业自动化的核心驱动力中,伺服电机系统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它凭借其精确、快速、稳定的位置、速度和转矩控制能力,成为驱动高精度和高速运转设备的“动力心脏”。

伺服系统的核心构成与工作原理

一个完整的伺服系统主要由三个关键组成部分构成:

1. 伺服驱动器: 作为系统的“大脑”,它负责接收来自上位控制器的指令,并将其转化为驱动伺服电机转动的信号。

2. 伺服电机: 系统的“肌肉”,接收驱动器发出的信号后,产生精确的转动。

3. 编码器: 通常嵌入伺服电机内部,充当系统的“眼睛”。它实时监测伺服电机的运动参数(如位置、速度),并将这些信息反馈给伺服驱动器。

 伺服系统的核心优势在于其闭环控制机制。驱动器发出指令驱动电机,编码器反馈实际运动参数,驱动器再对这些参数进行汇总、分析和修正。通过这种不断地“指令-反馈-修正”的循环,伺服系统能够精确控制执行机构的输出变量,实现对执行机构位置、速度、转矩等参数的精准调控。

成本构成与分类:通用与专用的差异

从成本构成来看,伺服系统内部各组件的成本占比为:

• 驱动器: 约占 42%,是成本中最高的部分。

• 伺服电机: 占比约 35%。

• 编码器: 主要由码盘、光源和接收器组成,成本占比约 11%。

根据下游应用和技术特点,伺服电机系统可分为两大类:

• 通用伺服系统: 这类系统应用范围广泛,技术相对成熟,适用于电子及半导体、机床、机器人、包装、纺织、塑料、纸巾等多个工业自动化领域。

• 专用伺服系统: 它们是根据特定行业的独特需求进行定制化开发的产品,通常指交流电伺服以外的其他品类伺服。虽然其市场规模相对较小,但其应用领域也十分专业,例如风力发电、矿山机械、缆车索道、电梯等。

国产化替代加速:通用伺服市场的新格局

 近年来,伺服电机系统国产化替代的趋势日益明显。虽然 2022 年前三季度通用伺服市场规模同比出现小幅下滑(3.45%),主要受宏观经济环境和疫情影响,但国产伺服厂商的市场份额却在稳步增长。

 国内厂商凭借其较短的货期和充足的备货能力,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不断扩大自身优势。数据显示,通用伺服的国产化率逐年攀升。2021 年,行业国产化率已达到 23.57%;到了 2022 年前三季度,这一数字更是提升至 30.51%。这标志着中国伺服电机系统产业正从低端制造向高端技术迈进,并在核心驱动领域展现出越来越强的竞争力。

 伺服电机系统作为工业自动化的基础,其技术发展和市场格局的变化,直接关系到我国制造业的整体升级。随着国内厂商的持续发力,我们有理由相信,伺服系统领域的国产化进程将进一步加速。


打赏 0
工业信息安全:数字浪潮下的严峻挑战与大模型驱动的未来守护
在数字经济蓬勃发展的时代,工业领域虽然享受着技术进步带来的红利,但同时也面临着日益严峻的网络安全挑战。 国家工业信息安全发展研究中心的统计数据显示,2022年公开披露的工业信息安全事件高达312起,覆盖了十几个工业细分领域。其中,制造和能源领域已成为网络攻击的重镇,攻击手段呈现出目标多元化、手段复杂化、影响

0评论2025-09-263

智能制造:企业盈利的新引擎,转型升级的必由之路
企业存在的根本动力是为了实现盈利。而在新时代,智能制造正成为企业驱动盈利、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关键途径。 尽管每个企业的具体情况千差万别,发展目标各异,因此智能制造的实践路径也各有不同,企业需要根据自身的运营模式量身定制智能制造系统。然而,无论企业规模大小、行业特性如何,在追求盈利这一共同目标下,所有企

0评论2025-09-263

中国工业机器人:从“替代人力”到“智能智造”的转型之路
中国已然坐拥全球最大的工业机器人应用市场,其规模仍在强劲增长。然而,这片繁荣之下,也隐藏着一个不容忽视的现实:多数应用仍停留在“低端基本阶段”,主要以替代人力进行的简单机械操作为主,执行的是“点到点”的固定任务。 这种现象并非偶然,而是由成本、技术和市场需求等多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低端应用的主流化

0评论2025-09-263

智能制造时代,工业机器人迎来“进化”:从机械臂到“智慧大脑”
工业机器人的广泛应用,曾是制造业快速发展的强大助推力。然而,随着制造业迈向智能制造的新征程,传统的“机械臂”模式已显疲态。 智能制造核心要求的“自感知、柔性化、高速度、定制化”等特质,对工业机器人的能力提出了前所未有的挑战。本文深入分析了智能制造驱动下工业机器人的应用趋势,并结合泰国某汽车零部件制造

0评论2025-09-262

“5G+工业互联网”:加速中国新型工业化的“双核驱动力”
中国在5G和工业互联网领域的迅猛发展,正为新型工业化注入前所未有的强大动力。 工业和信息化部最新数据显示,我国5G基站已达318.9万个,工业互联网产业规模突破1.2万亿元,更有超过8000个“5G+工业互联网”项目深入各个工业大类,其影响力已 “覆盖全部工业大类”,并加速向更多国民经济重点行业延伸。5G:智能制造的“泛

0评论2025-09-263

ICT:新工业革命的“核爆点”,驱动中国新型工业化腾飞
信息通信技术(ICT)正以前所未有的力量,重塑着全球工业的格局。 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政策与经济研究所副所长肖荣美深刻指出,ICT已成为新工业革命中最大的技术变量,每一次的迭代升级,都为工业化带来了阶梯式的支撑作用飞跃。从局部优化到全局重塑:ICT驱动的工业化进阶过去,ICT的应用更多集中在局部优化工业效率。在中

0评论2025-09-263

数字化浪潮下的中国“信通”力量:引领新型工业化,“数智”绘就发展新篇章
当数字化的浪潮汹涌而来,信息通信技术(ICT)产业已然成为驱动全球经济增长的强大引擎。 12月22日,汇聚行业顶尖智慧的“2024中国信通院ICT深度观察报告会”在北京隆重举行,以“创新引领、数智赋能,信息通信业助力新型工业化”为主题,描绘了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的宏伟蓝图。这场盛会不仅是中国信息通信业发展现

0评论2025-09-262

武汉“工业元宇宙”先行:擘画智能制造新蓝图,加速数字经济的“超级风口”
在数字经济浪潮的澎湃激荡中,武汉正以前瞻性的视野,将目光聚焦于 “工业元宇宙”。近日,武汉市经信局率先发布2023年武汉市工业元宇宙十大优秀应用场景名单,这标志着武汉在工业元宇宙领域的探索进入了崭新阶段,为推动制造业的深度转型注入了强劲动力,也预示着即将到来的“超级风口”。工业元宇宙:武汉加速布局的战略

0评论2025-09-262

揭秘2024制造新动能:协作机器人(Cobots)重塑生产力与人性化工厂
2024年,全球经济的“不确定性”不再是制造业的“枷锁”,而是驱动创新的“引擎”。 面对瞬息万变的全球市场,企业正迫切寻求在生产率上实现“飞跃”。普华永道的报告揭示了一个令人振奋的未来:到2030年,自动化技术将为全球经济注入高达15万亿美元的增长动能。然而,传统工业机器人的高昂门槛,让许多企业望而却步。 正是

0评论2025-09-253

破“芯”而出:中国工业软件的“炼金术”与未来增长极
当中国制造的“骨骼”日益强健,精密的“肌肉”逐渐成型,我们不能忽视其背后至关重要——“神经系统”的强大。业内资深人士如高素梅等,曾发出振聋发聩的警示:“一旦技术代差持续扩大,将从根本上动摇我们发展未来的核心竞争力。” 这不仅是对现状的担忧,更是对未来发展方向的明确指引。我国工业软件的升级之路,迫切需

0评论2025-09-2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