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好友 新闻资讯首页 新闻资讯分类 切换频道

从“量增”到“质飞跃”:中国电机企业迈向高端市场的机遇与挑战

2025-09-15 10:05380工业品商城

 在驱动全球智能制造发展的滚滚浪潮中,电机作为核心动力源,其发展历程与技术革新尤为关键。以海外高端电机厂商 MAXON 的发展为例,我们可以窥见维持高利润的关键在于率先布局高壁垒/新兴领域,并掌握一体化技术,从而获得先发优势。

MAXON 的卓越之路:三个关键转型期

MAXON 的成功并非一蹴而就,其发展历程可大致划分为三个富有战略意义的阶段:

1. 发展初期(1961-1996):量的积累与市场拓展。 公司成立之初,专注于开发设计 DC 迷你型电机。通过战略性收购美国分销商,MAXON 有效打通了北美市场,实现了从产品研发到市场覆盖的初步扩张,这一时期是其“量增”的关键阶段。

2. 快速发展期(1996-2012):质的飞跃与高端定位的确立。 1996-1999 年,参与 NASA“探路者”计划,无疑是 MAXON 发展的里程碑。这次合作不仅奠定了其在高端电机领域的声誉,更使其在航空航天领域积累的设计需求得以复用,从而拓展了更多高端客户。这一时期,公司完成了产品和品牌从“内涵”到“外延”的“质”的飞跃。

3. 产业链布局完善期(2012-2020):技术整合与系统化升级。 2015 年,MAXON 开始开发电驱系统;2017 年,通过收购 ZUB machine control AG,进一步加强了在控制器领域的布局。到 2020 年,MAXON 已成功从单一的元器件供应商,转型为能够提供完整系统解决方案的行业领导者。

中国电机企业:从“量增”到“提质”的关键过渡

相比之下,国内电机企业正处于从“量增”向“提质”的转型过渡期。目前,电机的主要应用市场可大致分为:

• 消费级市场: 门槛相对较低,国产品牌占有率较高。

• 车端市场: 对资金壁垒要求高,但整体盈利水平相对一般。

• 工业(工控等)领域: 尤其是自动化控制相关的电机,盈利水平相对较高。然而,在中高端领域,尤其是在需要精密控制、复杂工业环境适应性的机床、机器人等应用场景,国内企业仍有待突破。

• 尖端市场: 包括航空航天、军工、精密医疗器械以及部分探索性应用领域,这些领域对电机企业的要求极高,客户壁垒森严,需要企业具备强大的设计能力和生产制造能力,因此毛利率也相对最高。目前,以 MAXON 为代表的海外企业在此市场占据主导地位。

 总体而言,国内企业在消费级、车端和部分工业领域已有所布局,并占据中低端市场份额,但在中高端市场的突破尚需时日。然而,以汇川技术、鸣志电器为代表的国内企业,凭借其丰富的技术积累、强大的研发能力以及不断拓展的高端客户资源,正有力地向高端电机市场发起冲击。

鸣志电器:以收并购锻造高端电机竞争新优势

 以鸣志电器为例,国内头部企业正通过战略性收并购,逐步构建起高端电机定制化设计、核心零部件自产以及触达高端客户的能力。

• 技术突破: 通过收购 AMP、Lin Engineering 等企业,鸣志电器获得了高端步进电机的先进技术,并成功打开了北美核心客户群的市场。

• 平台化发展: 收购 Technosoft Motion AG 公司,进一步完善了公司在无齿槽和空心杯电机以及驱动控制器等系统级平台产品上的布局。

• 产业链整合: 公司在行星减速器、编码器等关键零部件领域也积累了深厚实力,这为其在高端电机市场实现全面突破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人形机器人:为国内电机企业开启高端市场新蓝海

当前,以人形机器人为代表的高成长赛道,为国内电机企业进军高端市场带来了突破性的契机:

1. 巨大的市场潜力: 相比精密医疗器械、航天等传统高壁垒领域,人形机器人的潜在市场空间更为巨大,有望带来爆发式的增长。

2. 差异化的竞争优势: 人形机器人对电机精度的要求虽然很高,但相对航空航天等领域更为宽容。更重要的是,人形机器人对电机厂商的设计能力、工艺调整以及大规模制造降本能力提出了独特要求。这恰恰是国内企业所擅长的,有望为国内企业提供与国际头部企业合作设计和优化电机方案的机会。

3. 空心杯电机市场的扩容: 以空心杯电机为代表的微特精密电机,凭借其优异的性能,在航空航天、光学、国防等领域早已占据一席之地,尽管市场规模相对较小,但毛利率高。人形机器人的兴起,有望显著带动空气杯电机市场的扩容,从而促进国内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并加速在该领域的布局。

 综上所述,国内电机企业正站在一个重要的历史节点。通过持续的技术创新、明智的战略布局,以及抓住人形机器人等新兴市场的机遇,中国电机产业有望加速实现从中低端向高端的跨越,在全球电机市场中扮演更加重要的角色。


打赏 0
工业信息安全:数字浪潮下的严峻挑战与大模型驱动的未来守护
在数字经济蓬勃发展的时代,工业领域虽然享受着技术进步带来的红利,但同时也面临着日益严峻的网络安全挑战。 国家工业信息安全发展研究中心的统计数据显示,2022年公开披露的工业信息安全事件高达312起,覆盖了十几个工业细分领域。其中,制造和能源领域已成为网络攻击的重镇,攻击手段呈现出目标多元化、手段复杂化、影响

0评论2025-09-264

智能制造:企业盈利的新引擎,转型升级的必由之路
企业存在的根本动力是为了实现盈利。而在新时代,智能制造正成为企业驱动盈利、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关键途径。 尽管每个企业的具体情况千差万别,发展目标各异,因此智能制造的实践路径也各有不同,企业需要根据自身的运营模式量身定制智能制造系统。然而,无论企业规模大小、行业特性如何,在追求盈利这一共同目标下,所有企

0评论2025-09-264

中国工业机器人:从“替代人力”到“智能智造”的转型之路
中国已然坐拥全球最大的工业机器人应用市场,其规模仍在强劲增长。然而,这片繁荣之下,也隐藏着一个不容忽视的现实:多数应用仍停留在“低端基本阶段”,主要以替代人力进行的简单机械操作为主,执行的是“点到点”的固定任务。 这种现象并非偶然,而是由成本、技术和市场需求等多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低端应用的主流化

0评论2025-09-264

智能制造时代,工业机器人迎来“进化”:从机械臂到“智慧大脑”
工业机器人的广泛应用,曾是制造业快速发展的强大助推力。然而,随着制造业迈向智能制造的新征程,传统的“机械臂”模式已显疲态。 智能制造核心要求的“自感知、柔性化、高速度、定制化”等特质,对工业机器人的能力提出了前所未有的挑战。本文深入分析了智能制造驱动下工业机器人的应用趋势,并结合泰国某汽车零部件制造

0评论2025-09-263

“5G+工业互联网”:加速中国新型工业化的“双核驱动力”
中国在5G和工业互联网领域的迅猛发展,正为新型工业化注入前所未有的强大动力。 工业和信息化部最新数据显示,我国5G基站已达318.9万个,工业互联网产业规模突破1.2万亿元,更有超过8000个“5G+工业互联网”项目深入各个工业大类,其影响力已 “覆盖全部工业大类”,并加速向更多国民经济重点行业延伸。5G:智能制造的“泛

0评论2025-09-264

ICT:新工业革命的“核爆点”,驱动中国新型工业化腾飞
信息通信技术(ICT)正以前所未有的力量,重塑着全球工业的格局。 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政策与经济研究所副所长肖荣美深刻指出,ICT已成为新工业革命中最大的技术变量,每一次的迭代升级,都为工业化带来了阶梯式的支撑作用飞跃。从局部优化到全局重塑:ICT驱动的工业化进阶过去,ICT的应用更多集中在局部优化工业效率。在中

0评论2025-09-263

数字化浪潮下的中国“信通”力量:引领新型工业化,“数智”绘就发展新篇章
当数字化的浪潮汹涌而来,信息通信技术(ICT)产业已然成为驱动全球经济增长的强大引擎。 12月22日,汇聚行业顶尖智慧的“2024中国信通院ICT深度观察报告会”在北京隆重举行,以“创新引领、数智赋能,信息通信业助力新型工业化”为主题,描绘了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的宏伟蓝图。这场盛会不仅是中国信息通信业发展现

0评论2025-09-262

武汉“工业元宇宙”先行:擘画智能制造新蓝图,加速数字经济的“超级风口”
在数字经济浪潮的澎湃激荡中,武汉正以前瞻性的视野,将目光聚焦于 “工业元宇宙”。近日,武汉市经信局率先发布2023年武汉市工业元宇宙十大优秀应用场景名单,这标志着武汉在工业元宇宙领域的探索进入了崭新阶段,为推动制造业的深度转型注入了强劲动力,也预示着即将到来的“超级风口”。工业元宇宙:武汉加速布局的战略

0评论2025-09-262

揭秘2024制造新动能:协作机器人(Cobots)重塑生产力与人性化工厂
2024年,全球经济的“不确定性”不再是制造业的“枷锁”,而是驱动创新的“引擎”。 面对瞬息万变的全球市场,企业正迫切寻求在生产率上实现“飞跃”。普华永道的报告揭示了一个令人振奋的未来:到2030年,自动化技术将为全球经济注入高达15万亿美元的增长动能。然而,传统工业机器人的高昂门槛,让许多企业望而却步。 正是

0评论2025-09-253

破“芯”而出:中国工业软件的“炼金术”与未来增长极
当中国制造的“骨骼”日益强健,精密的“肌肉”逐渐成型,我们不能忽视其背后至关重要——“神经系统”的强大。业内资深人士如高素梅等,曾发出振聋发聩的警示:“一旦技术代差持续扩大,将从根本上动摇我们发展未来的核心竞争力。” 这不仅是对现状的担忧,更是对未来发展方向的明确指引。我国工业软件的升级之路,迫切需

0评论2025-09-253